【地评线】渝论 | 捍卫古建筑 铭刻真历史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下,不少古建筑借文旅东风焕发新生命。甘肃天水拥有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为了抢救这些古建筑,天水市从2015年至2021年拨付保护资金超过8.88亿元。可不少市民和游客发现,修缮一新、商业化运营后,很多古建筑被改头换面,脱离了原有风貌。种种行为让人感到心疼,让人不禁反思古韵游玩究竟赏的是古建筑,还是一条条充满商业气息的小吃街?
古建筑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凝聚着中国历史朝代的记忆。天水古城,对于了解和研究明清时期西北人的生活轨迹,无疑是最有价值的镜子。如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群,就这样消亡,怎能不让人气愤!摧毁原本建筑风貌,且随意加上日式风格的小屋,不仅是对历史的遗忘,更是一种随意的篡改!这些修改过的建筑,很可能会误导后人对明清时期的历史认知。
“变形”的天水古城,折射出一股轻视文保、任性而为的风气。投资8.88亿元,对于天水这样的地级市来说,无疑是重大项目,每一个审批步骤都应该被反复论证,项目全过程都应该得到重点监管。然而现实是:当地去年9月曾发文要求县级文物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状况开展评估,古城“修缮”中出现的无知无畏情形,并没有得到遏制。甚至,有主管部门以没有收到任何报批手续、无从监管的理由来推卸责任。本来大有文章可做的古城,被修建成毫无中华传统人文气息,充满异国风情的游玩场地。对此,我们期待相关负责人对此给社会各界一个合理的解释。
天水古城改造不当,应成为“古建筑+旅游业”式综合开发的有益思考。以古建筑赋能旅游业发展,首义应该是以保护与修复,在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人文基础上,结合游客对于文化溯源的切实需求进行适度开发。古建筑修复工作要区别于一般建筑修复工作,应该聘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历史文化和技术培训。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保护古建筑不仅是为了追溯真实的历史,更反映了我们对文化的尊重和追寻。没有历史我们就不知我们的根在何处、不知我们最终要去何处。捍卫古建筑,铭刻真历史。
作者: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