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又是一年好“丰”光 稻谷飘香收割忙
眼下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走在开州区中和镇牌楼村的再生稻核心示范片里,金灿灿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头,微风一吹,稻浪滚滚、稻香扑鼻。

开州:又是一年好“丰”光 稻谷飘香收割忙

来源:开州日报2023-08-25

眼下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走在开州区中和镇牌楼村的再生稻核心示范片里,金灿灿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头,微风一吹,稻浪滚滚、稻香扑鼻。

今年中和镇水稻种植面积近2万亩,割谷、脱粒、打包……烈日下,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繁忙的喜人景象。

水稻脱粒。记者 程超 摄
水稻脱粒。记者 程超 摄

机械助力提效率

在中和镇牌楼村,村民李世琼正在田间收割水稻,她3岁的孙子站在一旁玩耍。

“儿子儿媳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种了两亩水稻,收的粮食供自家吃。”李世琼说。

跟李世琼一起干活的人除了她的老伴向守玉,还有她的亲家郑清奎、邓学泉老两口。虽然年纪大了,已经不能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但老人们还是选择自己收割水稻。

村民收割水稻。记者 程超 摄
村民收割水稻。记者 程超 摄

李世琼说,现在她们种的水稻不多,还能自己收割。

在不远处的另一块稻田里,收割机正在作业,半小时不到,田里的水稻就收割完了。

“我家今年种了10亩水稻,机械收割方便,比人工收割成本更低一些。”村民刘连成说。

“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留在村里的多数是老人,将来谁来种地,这都是个问题。我们想尽可能把闲置的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用机械耕种,提高效率。”中和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谭克俭说。

金灿灿的稻田。记者 程超 摄
金灿灿的稻田。记者 程超 摄

科学种田增效益

趁着劳动的间歇,种粮大户苟绍连忙着给村民们分发早餐,大家坐在田头喝着豆浆、吃着包子,休息一会儿还要下田收割水稻。

“早上五点半钟就开始干活了,干到上午10点半钟,下午太热了,人遭不住,就不干活了。”苟绍连说,因为他种的是再生稻,必须把稻桩留到35厘米高,才能保证再生稻的产量。而机械收割留的稻桩很短,稻田还会被碾压,再生稻的产量无法保证,所以,虽然人工费用高,但还是请人来收割水稻。

苟绍连今年种了4000亩水稻,其中1000亩是再生稻,他种的稻田还是区农业农村委打造的“再生稻核心示范片”,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区农业农村委的农技人员正在进行科学测产。

“这几块田种的再生稻品种不一样,分别有宜香优2115、野香优海丝、恒丰优等好几个品种。”区农业农村委粮油服务站副站长王文华介绍,他们从全国各地引进这些优质水稻品种先进行试种,如果产量达标,将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种植,确保开州区的粮食增产。

收割机收割水稻。记者 程超 摄
收割机收割水稻。记者 程超 摄

农技服务保增收

“再生稻共收两季,第一季亩产在1000斤左右,留够稻桩,放上水,到10月份时会再收一季,亩产在700斤左右。”谭克俭说。

今年,中和镇水稻种植面积达17900亩,其中再生稻5000亩。目前,海拔400米以下地区的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村民、种粮大户正在抢抓农时收割水稻。

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中和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也两人一组到各村指导田间生产,帮着协调收割机械。

近年来,中和镇加大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同时,又将整治好的农田流转给企业耕种,让村民在享受土地分红的同时,还能就近务工。

“中和镇今年共整治高标准农田8600亩,引进了两家大型农业企业流转6300亩高标准农田。”中和镇党委书记向庆说,有了大型农业企业的带动,随着新品种、新技术被引入,中和镇的粮食生产逐年增加,筑牢了粮食安全底线。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开州:又是一年好“丰”光 稻谷飘香收割忙

2023-08-25 06:30:24 来源:

眼下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走在开州区中和镇牌楼村的再生稻核心示范片里,金灿灿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头,微风一吹,稻浪滚滚、稻香扑鼻。

今年中和镇水稻种植面积近2万亩,割谷、脱粒、打包……烈日下,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繁忙的喜人景象。

水稻脱粒。记者 程超 摄
水稻脱粒。记者 程超 摄

机械助力提效率

在中和镇牌楼村,村民李世琼正在田间收割水稻,她3岁的孙子站在一旁玩耍。

“儿子儿媳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种了两亩水稻,收的粮食供自家吃。”李世琼说。

跟李世琼一起干活的人除了她的老伴向守玉,还有她的亲家郑清奎、邓学泉老两口。虽然年纪大了,已经不能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但老人们还是选择自己收割水稻。

村民收割水稻。记者 程超 摄
村民收割水稻。记者 程超 摄

李世琼说,现在她们种的水稻不多,还能自己收割。

在不远处的另一块稻田里,收割机正在作业,半小时不到,田里的水稻就收割完了。

“我家今年种了10亩水稻,机械收割方便,比人工收割成本更低一些。”村民刘连成说。

“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留在村里的多数是老人,将来谁来种地,这都是个问题。我们想尽可能把闲置的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用机械耕种,提高效率。”中和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谭克俭说。

金灿灿的稻田。记者 程超 摄
金灿灿的稻田。记者 程超 摄

科学种田增效益

趁着劳动的间歇,种粮大户苟绍连忙着给村民们分发早餐,大家坐在田头喝着豆浆、吃着包子,休息一会儿还要下田收割水稻。

“早上五点半钟就开始干活了,干到上午10点半钟,下午太热了,人遭不住,就不干活了。”苟绍连说,因为他种的是再生稻,必须把稻桩留到35厘米高,才能保证再生稻的产量。而机械收割留的稻桩很短,稻田还会被碾压,再生稻的产量无法保证,所以,虽然人工费用高,但还是请人来收割水稻。

苟绍连今年种了4000亩水稻,其中1000亩是再生稻,他种的稻田还是区农业农村委打造的“再生稻核心示范片”,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区农业农村委的农技人员正在进行科学测产。

“这几块田种的再生稻品种不一样,分别有宜香优2115、野香优海丝、恒丰优等好几个品种。”区农业农村委粮油服务站副站长王文华介绍,他们从全国各地引进这些优质水稻品种先进行试种,如果产量达标,将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种植,确保开州区的粮食增产。

收割机收割水稻。记者 程超 摄
收割机收割水稻。记者 程超 摄

农技服务保增收

“再生稻共收两季,第一季亩产在1000斤左右,留够稻桩,放上水,到10月份时会再收一季,亩产在700斤左右。”谭克俭说。

今年,中和镇水稻种植面积达17900亩,其中再生稻5000亩。目前,海拔400米以下地区的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村民、种粮大户正在抢抓农时收割水稻。

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中和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也两人一组到各村指导田间生产,帮着协调收割机械。

近年来,中和镇加大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同时,又将整治好的农田流转给企业耕种,让村民在享受土地分红的同时,还能就近务工。

“中和镇今年共整治高标准农田8600亩,引进了两家大型农业企业流转6300亩高标准农田。”中和镇党委书记向庆说,有了大型农业企业的带动,随着新品种、新技术被引入,中和镇的粮食生产逐年增加,筑牢了粮食安全底线。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