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解难”到“协同管” 川渝跨省矛盾就地化解背后的故事

从“调解难”到“协同管” 川渝跨省矛盾就地化解背后的故事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8-2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方媛) 初秋时节,阳光洒进山林间,大巴山下的重庆市城口县与四川省万源市日益密切往来的同时,也是跨省矛盾纠纷的“多发易发地”。

近日,在四川省万源市大竹镇司法所,四川万源市、重庆城口县两地司法局组织调解员,通过以案说法、劝解疏导、多次协调等方式,成功调解了一起跨省边界借贷纠纷,双方当场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并进行司法确认。

“以前这种跨省纠纷,面临想要调解‘找不到门’的窘境,需要跑很多次都不能解决问题,现在通过边界调委会的协调,很快解决了难题。”当事人雷大海(化名)感叹道。

从曾经的“调解难”变成现在的“协同管”,发生在群众生活中的“小变化”,是源自双城法治共建的“大成效”,也是市司法局在主题教育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一个缩影。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司法局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发力川渝法治共建,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为川渝两地群众化矛盾、解民忧、办实事中彰显主题教育成效。

打造联调工作室 跨省矛盾“就地解”

同属长江上游、分别扼守长江出川入渝“第一关口”,重庆市江津区和四川省泸州市近年来不仅友好往来,而且两地还长期保持着紧密而活跃的司法行政交流协作——位于江津区塘河镇与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两镇交界的联合调解室正是两地化解“跨省”矛盾的重要平台。

前不久,该联合调解室又成功化解一起多年的“跨省”积怨矛盾。原来,早在2014年,为了照顾在塘河镇读书的孩子,白鹿镇黄刚(化名)与江津区塘河镇的陈旭(化名)达成口头协议,以27万的价款购买陈旭的自建房。支付部分房款后,面对利息约定,双方却各执一词,多次沟通均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矛盾不断激化之下,双方主动来到联合调解室,将陈年积怨“摆”到工作人员的面前。

联合调解室工作人员迅速采取“两步走”措施,一方面通知村、社区安抚好双方情绪,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则通过多次实地走访、深入调查,成立专班对纠纷情况再次认真研判。

日前,联合调解室、江津区人民法院石蟆法庭、古镇社区和白鹿镇袁湾村几方一起组织双方再次调解,引导双方最终补充完善曾经的口头协议,当场签订书面协议,重新明确债务及金额,黄刚面对面向陈旭支付1万元,履行部分债务。

“感谢调解员,终于沟通好了,我们多年的心结也解开了。”一场陈年积怨,就此化于无形,当事人陈旭也露出久违的笑容。

“从处理跨省矛盾群众不理解、不信任到当事人主动求助、积极配合,小小联合调解室,为两地联防联治、联调联控搭建了新平台,走出了破解跨区域司法行政协作难题的一大步。”江津区司法局塘河司法所负责人柴玉婷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川渝“联合调解室”为“跨省”矛盾纠纷化解带来的新变化。

这种变化,正是市司法局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实效的一个缩影。

早在2020年,川渝两地签订了川渝地区调解工作合作共建战略协议,随后川渝毗邻区县纷纷签订实施方案。如今,伴随着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各区县持续如火如荼推进川渝调解向纵深发展。

截至目前,重庆已有11个区县与四川省毗邻的15个市县就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普法依法治理等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已累计联合化解边界纠纷2700余件,调解成功率97%,一大批涉边矛盾纠纷实现就地化解。

搭建多元调解中心 跨省矛盾“一站解”

“王律师,不好意思又来打扰,又有个合同纠纷,还得请你帮帮忙。”近日,记者刚走进永川区社会治理中心民营企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大门,便听到屋内传来一男子的求助声。

求助者是内江某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邓某,近年来,他公司旗下工程项目出现过两次跨省合同经济纠纷,所幸,在调解员王丹丹的专业建议和耐心调解下,均得到妥善圆满解决。

在王丹丹看来,外地民营企业愿意多次主动上门申请调解,关键离不开“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的搭建。

在成立永川区社会治理中心前,她也主持过多起类似跨省调解案件。“当时最直接的感受是,这类矛盾调解太难,费时又费力。”王丹丹直言不讳。

但如今,在永川区社会治理中心,这一难题得到了很好解决——永川区人民法院在社会治理中心设置了派驻法庭,可现场安排法官参与到矛盾调解前端,从而大大提升司法确认实效,通常5个工作日就能拿到确认书。“若遇社会影响较大、矛盾比较尖锐的案件或跨行业复杂案件,社会治理中心还会组织法庭与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处理:或达成协议后当日下达裁定书,或启动联动调解机制,调动跨行业专业人士和多个调委会调解员同步介入,一起出谋划策,更快更好推动调解。”

而联动调解,在永川区社会治理中心已不是新鲜事。据介绍,该中心不仅配套了远程视频调解室、网格之家等辅助调解业务功能,还将劳务、医疗、建筑、教育等17个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服务组织整合在一处,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联调。

“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公益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第一时间将矛盾化解在社区,化解在基层。”永川区社会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社会治理中心受理事项一次办结率达94%。

畅通线上解忧路 跨省矛盾“云上解”

“谢谢你们,让我拿到了赔偿款。”近日,一桩劳动纠纷和健康权纠纷案件的申请人黄某给合川区司法局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据了解,黄某在合川某项目务工期间意外受伤,导致右脚小腿腓骨骨折。该项目由四川人王某承包。在黄某住院治疗期间,王某支付1000元住院医疗费押金和500元生活费后,便失去了联系。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黄先生通过“重庆村居法务平台”在线寻求法律帮助。由于该案涉及跨省矛盾,合川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决定通过线上调解的方式,组织当事双方进行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镇平安办、派出所等力量,成立联合调查组,对黄先生受伤事宜展开调查核实,充分了解黄某的赔偿诉求。在找准矛盾焦点的基础上,调解员通过视频语音和远程视频调解等方式,以案释法,向当事双方解释了工伤鉴定申请程序、工伤赔偿范围、计算标准和工伤鉴定等级赔偿等有关法律规定。

最终,经过在线调解,当事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王某愿意一次性赔偿黄某7万元,并当场全部兑现。

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近年来,川渝两地调解组织充分利用远程调解、智慧调解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170余件,积极探索纠纷案件调解新思路、新途径,优质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共建川渝调解专家库 跨省矛盾“专业解”

“每个矛盾都有不同的调解方法,但是所有矛盾的调解都遵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3月20日,川渝地区调解专家、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结合自身参与调解的经典商事案例,为川渝两地贸促调解中心180名受聘调解员分享心得体会、传授调解方法。

其实,马善祥早已退休,但他仍坚持“退休不离调解工作”,不仅时时守着“老马工作室”的接待台,帮群众疏导烦心事,调解不平事,还致力于将自己30多年的调解经验,传给更多的人……

“调解工作看似平凡,但意义很大,能切切实实地为群众解决问题,我要像老马一样一直干下去。”荣昌区吴家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刘天玖就是这样一位“小马”,也是荣昌区川渝地区调解专家库中的一员。

5月25日,在刘天玖的主持调解下,历经1个月时间,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黄某强和前妻终于一次性获得其儿子的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29.99万元,一起因突发疾病猝死校园宿舍的赔偿纠纷得到解决。

据介绍,为深化川渝调解协作服务,保障推动“一号工程”,川渝两地司法部门联合建立了“川渝地区调解专家库”,和马善祥一样的100名调解员被聘为川渝地区调解专家。

随后,川渝毗邻区县纷纷建立调解专家库。比如,荣昌区司法局联合四川省内江、泸州、资中市司法局成立边界联防联调指导中心,联合选聘50名调解专家建立调解专家库;潼南区司法局与四川省遂宁市司法局在司法行政领域全方位开展合作,选聘23名调解专家成立调解专家库;城口县司法局加强同四川省万源市等地沟通衔接,建立“共享”专业调解队伍,建立“联络簿”,拉好“微信群”,实现跨省同级精准对接。

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川渝双方在共享共用调解专家库资源、开展调解员培训、组织案件联合调解、典型案例会商问诊等方面已建立起紧密的协同合作,并不断强化调解员队伍建设,提升联调办案质效,为有效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提供智力支撑。

建好“调解+普法”平台 跨省矛盾“源头防”

“娃儿变得懂事了,经历过上次的事情过后,甚至会主动抽时间学法律知识,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8月22日,荣昌区司法局龙集司法所所长蒋建秀在回访一起中学生聚众斗殴矛盾纠纷当事人时,其母亲在电话里激动地说。

原来,四个月前,这起矛盾纠纷的调解会被安排到了龙集镇六合村川渝边界联调马家坳小院,川渝双方的30余名群众观摩现场调解。

调解结束后,调解员利用该案例在马家坳小院进行现场现场以案释法,将与本案有关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大白话”讲解。

“我们村大多数家庭都有子女在上学,今天现场听了这个学生斗殴的矛盾纠纷案例,感触很深,作为一个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身心成长,更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知法懂法的人。”四川省隆昌市碉楼村村民王某说。

“把调解现场搬到院坝来,就是通过‘面对面’讲法、以案释法等方式,以纠纷案件本身为基础,用身边的事来说法,引导群众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蒋建秀认为,在调解之中普法,在普法之中调解,只有将普法“钻头”深入到矛盾前端,通过溯源治理,才能不断提升川渝边界矛盾纠纷联动化解合力。

事实上,建好“调解+普法”平台,只是市司法局加强川渝边界地区人民调解联防联调工作战略合作,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一个举措。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进一步服务川渝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地纵深推进矛盾联查、纠纷联调、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成渝模式,不断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基础。

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巩固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围绕市委“一号工程”,聚焦成渝法治一体化目标,坚持以优化制度环境、执法环境、法律服务环境“三大环境”为抓手,加强立法协同、执法协作、法律服务共享,以法治之力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川渝法治“朋友圈”越扩越大。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从“调解难”到“协同管” 川渝跨省矛盾就地化解背后的故事

2023-08-25 16:17:38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方媛) 初秋时节,阳光洒进山林间,大巴山下的重庆市城口县与四川省万源市日益密切往来的同时,也是跨省矛盾纠纷的“多发易发地”。

近日,在四川省万源市大竹镇司法所,四川万源市、重庆城口县两地司法局组织调解员,通过以案说法、劝解疏导、多次协调等方式,成功调解了一起跨省边界借贷纠纷,双方当场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并进行司法确认。

“以前这种跨省纠纷,面临想要调解‘找不到门’的窘境,需要跑很多次都不能解决问题,现在通过边界调委会的协调,很快解决了难题。”当事人雷大海(化名)感叹道。

从曾经的“调解难”变成现在的“协同管”,发生在群众生活中的“小变化”,是源自双城法治共建的“大成效”,也是市司法局在主题教育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一个缩影。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司法局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发力川渝法治共建,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为川渝两地群众化矛盾、解民忧、办实事中彰显主题教育成效。

打造联调工作室 跨省矛盾“就地解”

同属长江上游、分别扼守长江出川入渝“第一关口”,重庆市江津区和四川省泸州市近年来不仅友好往来,而且两地还长期保持着紧密而活跃的司法行政交流协作——位于江津区塘河镇与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两镇交界的联合调解室正是两地化解“跨省”矛盾的重要平台。

前不久,该联合调解室又成功化解一起多年的“跨省”积怨矛盾。原来,早在2014年,为了照顾在塘河镇读书的孩子,白鹿镇黄刚(化名)与江津区塘河镇的陈旭(化名)达成口头协议,以27万的价款购买陈旭的自建房。支付部分房款后,面对利息约定,双方却各执一词,多次沟通均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矛盾不断激化之下,双方主动来到联合调解室,将陈年积怨“摆”到工作人员的面前。

联合调解室工作人员迅速采取“两步走”措施,一方面通知村、社区安抚好双方情绪,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则通过多次实地走访、深入调查,成立专班对纠纷情况再次认真研判。

日前,联合调解室、江津区人民法院石蟆法庭、古镇社区和白鹿镇袁湾村几方一起组织双方再次调解,引导双方最终补充完善曾经的口头协议,当场签订书面协议,重新明确债务及金额,黄刚面对面向陈旭支付1万元,履行部分债务。

“感谢调解员,终于沟通好了,我们多年的心结也解开了。”一场陈年积怨,就此化于无形,当事人陈旭也露出久违的笑容。

“从处理跨省矛盾群众不理解、不信任到当事人主动求助、积极配合,小小联合调解室,为两地联防联治、联调联控搭建了新平台,走出了破解跨区域司法行政协作难题的一大步。”江津区司法局塘河司法所负责人柴玉婷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川渝“联合调解室”为“跨省”矛盾纠纷化解带来的新变化。

这种变化,正是市司法局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实效的一个缩影。

早在2020年,川渝两地签订了川渝地区调解工作合作共建战略协议,随后川渝毗邻区县纷纷签订实施方案。如今,伴随着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各区县持续如火如荼推进川渝调解向纵深发展。

截至目前,重庆已有11个区县与四川省毗邻的15个市县就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普法依法治理等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已累计联合化解边界纠纷2700余件,调解成功率97%,一大批涉边矛盾纠纷实现就地化解。

搭建多元调解中心 跨省矛盾“一站解”

“王律师,不好意思又来打扰,又有个合同纠纷,还得请你帮帮忙。”近日,记者刚走进永川区社会治理中心民营企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大门,便听到屋内传来一男子的求助声。

求助者是内江某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邓某,近年来,他公司旗下工程项目出现过两次跨省合同经济纠纷,所幸,在调解员王丹丹的专业建议和耐心调解下,均得到妥善圆满解决。

在王丹丹看来,外地民营企业愿意多次主动上门申请调解,关键离不开“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的搭建。

在成立永川区社会治理中心前,她也主持过多起类似跨省调解案件。“当时最直接的感受是,这类矛盾调解太难,费时又费力。”王丹丹直言不讳。

但如今,在永川区社会治理中心,这一难题得到了很好解决——永川区人民法院在社会治理中心设置了派驻法庭,可现场安排法官参与到矛盾调解前端,从而大大提升司法确认实效,通常5个工作日就能拿到确认书。“若遇社会影响较大、矛盾比较尖锐的案件或跨行业复杂案件,社会治理中心还会组织法庭与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处理:或达成协议后当日下达裁定书,或启动联动调解机制,调动跨行业专业人士和多个调委会调解员同步介入,一起出谋划策,更快更好推动调解。”

而联动调解,在永川区社会治理中心已不是新鲜事。据介绍,该中心不仅配套了远程视频调解室、网格之家等辅助调解业务功能,还将劳务、医疗、建筑、教育等17个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服务组织整合在一处,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联调。

“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公益服务,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第一时间将矛盾化解在社区,化解在基层。”永川区社会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社会治理中心受理事项一次办结率达94%。

畅通线上解忧路 跨省矛盾“云上解”

“谢谢你们,让我拿到了赔偿款。”近日,一桩劳动纠纷和健康权纠纷案件的申请人黄某给合川区司法局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据了解,黄某在合川某项目务工期间意外受伤,导致右脚小腿腓骨骨折。该项目由四川人王某承包。在黄某住院治疗期间,王某支付1000元住院医疗费押金和500元生活费后,便失去了联系。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黄先生通过“重庆村居法务平台”在线寻求法律帮助。由于该案涉及跨省矛盾,合川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决定通过线上调解的方式,组织当事双方进行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镇平安办、派出所等力量,成立联合调查组,对黄先生受伤事宜展开调查核实,充分了解黄某的赔偿诉求。在找准矛盾焦点的基础上,调解员通过视频语音和远程视频调解等方式,以案释法,向当事双方解释了工伤鉴定申请程序、工伤赔偿范围、计算标准和工伤鉴定等级赔偿等有关法律规定。

最终,经过在线调解,当事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王某愿意一次性赔偿黄某7万元,并当场全部兑现。

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近年来,川渝两地调解组织充分利用远程调解、智慧调解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170余件,积极探索纠纷案件调解新思路、新途径,优质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共建川渝调解专家库 跨省矛盾“专业解”

“每个矛盾都有不同的调解方法,但是所有矛盾的调解都遵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3月20日,川渝地区调解专家、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结合自身参与调解的经典商事案例,为川渝两地贸促调解中心180名受聘调解员分享心得体会、传授调解方法。

其实,马善祥早已退休,但他仍坚持“退休不离调解工作”,不仅时时守着“老马工作室”的接待台,帮群众疏导烦心事,调解不平事,还致力于将自己30多年的调解经验,传给更多的人……

“调解工作看似平凡,但意义很大,能切切实实地为群众解决问题,我要像老马一样一直干下去。”荣昌区吴家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刘天玖就是这样一位“小马”,也是荣昌区川渝地区调解专家库中的一员。

5月25日,在刘天玖的主持调解下,历经1个月时间,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黄某强和前妻终于一次性获得其儿子的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29.99万元,一起因突发疾病猝死校园宿舍的赔偿纠纷得到解决。

据介绍,为深化川渝调解协作服务,保障推动“一号工程”,川渝两地司法部门联合建立了“川渝地区调解专家库”,和马善祥一样的100名调解员被聘为川渝地区调解专家。

随后,川渝毗邻区县纷纷建立调解专家库。比如,荣昌区司法局联合四川省内江、泸州、资中市司法局成立边界联防联调指导中心,联合选聘50名调解专家建立调解专家库;潼南区司法局与四川省遂宁市司法局在司法行政领域全方位开展合作,选聘23名调解专家成立调解专家库;城口县司法局加强同四川省万源市等地沟通衔接,建立“共享”专业调解队伍,建立“联络簿”,拉好“微信群”,实现跨省同级精准对接。

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川渝双方在共享共用调解专家库资源、开展调解员培训、组织案件联合调解、典型案例会商问诊等方面已建立起紧密的协同合作,并不断强化调解员队伍建设,提升联调办案质效,为有效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提供智力支撑。

建好“调解+普法”平台 跨省矛盾“源头防”

“娃儿变得懂事了,经历过上次的事情过后,甚至会主动抽时间学法律知识,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8月22日,荣昌区司法局龙集司法所所长蒋建秀在回访一起中学生聚众斗殴矛盾纠纷当事人时,其母亲在电话里激动地说。

原来,四个月前,这起矛盾纠纷的调解会被安排到了龙集镇六合村川渝边界联调马家坳小院,川渝双方的30余名群众观摩现场调解。

调解结束后,调解员利用该案例在马家坳小院进行现场现场以案释法,将与本案有关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大白话”讲解。

“我们村大多数家庭都有子女在上学,今天现场听了这个学生斗殴的矛盾纠纷案例,感触很深,作为一个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身心成长,更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知法懂法的人。”四川省隆昌市碉楼村村民王某说。

“把调解现场搬到院坝来,就是通过‘面对面’讲法、以案释法等方式,以纠纷案件本身为基础,用身边的事来说法,引导群众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蒋建秀认为,在调解之中普法,在普法之中调解,只有将普法“钻头”深入到矛盾前端,通过溯源治理,才能不断提升川渝边界矛盾纠纷联动化解合力。

事实上,建好“调解+普法”平台,只是市司法局加强川渝边界地区人民调解联防联调工作战略合作,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一个举措。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进一步服务川渝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地纵深推进矛盾联查、纠纷联调、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成渝模式,不断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基础。

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巩固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围绕市委“一号工程”,聚焦成渝法治一体化目标,坚持以优化制度环境、执法环境、法律服务环境“三大环境”为抓手,加强立法协同、执法协作、法律服务共享,以法治之力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川渝法治“朋友圈”越扩越大。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肖启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