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再添楼宇经济“金名片”
日前,从2023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上传来好消息:渝中凭借楼宇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显著成绩,位列“2023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第14位,标志着渝中经济发展“天际线”更高、楼宇经济“金名片”更亮。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渝中营收亿元企业达375家,亿元税收楼宇达40栋、千万元税收楼宇达127栋,物业水平甲级楼宇达50栋,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143家……独特的楼宇优势让一个个“空中园区”蓬勃壮大,勾勒出“经济版图”的“天际轮廓”,推动城市经济不断向“上”生长、向“高”攀登。
老楼“赋活”
“新生”育“新机”
楼宇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城市生长、反映出城市变迁。作为重庆“母城”、主城核心,渝中领先一步的发展轨迹,也孕育出许多老楼、旧楼。数据显示,渝中重点商业商务楼宇中,楼龄十年以上的占比超70%。如何让“老旧”楼宇焕发“新生”活力?对此,渝中坚持“化零为整”、资源集聚,积极开展产权归集工作,对重点商务楼宇实行统一经营管理,鼓励大业主、机构投资者聚拢老旧楼宇的零散产权或使用权,引导开发商加大新建楼宇自持商业物业比例,优化产业结构、统一经营,整体更新改造楼宇。同时,渝中坚持政策配套,让政府、入驻企业、楼宇业主、物业服务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形成入驻企业有补贴、楼宇业主有租金收入和税收分成、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收费有增长、政府税收有增量等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为提升楼宇“内生动力”,渝中坚持引导楼宇“内调”,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通过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完善物业服务企业进入、退出楼宇制度,大力推动产权分散的多业主楼宇成立业主委员会,淘汰一批服务对象满意度低的物业服务企业,并全面推行物管服务标准化,对楼宇的物业基本服务、设施设备管护、秩序维护等项目进行标准化评定,全方位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
“头雁”引领
一楼一“园区”
楼宇是城市的“一分子”,自成一道风景、别有一番魅力,既关系到城市的“面子”,更影响着城市的“里子”。渝中的“城市天际线”“城市夜景”与隐藏在楼宇中的“城市景点”,每年吸引着超7000万名游客前来打卡,提升高端楼宇的品牌力、竞争力、引领力、吸引力是区域楼宇经济的“形象工程”,更是“头雁工程”。对此,渝中始终重视高端楼宇供应,大力推进陆海国际中心、新华时尚等重大载体建设,持续打造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甲级办公楼梯队。在优化产业布局、充实楼宇“力量”方面,渝中科学统筹产业引导,围绕六大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十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结合楼宇自然条件、文化资源、产业特色、商业氛围等,逐步细化明确重点楼宇主导产业定位。
依托重点楼宇,渝中还进一步打造产业特色楼宇,持续聚焦发展现代金融业、高端商贸业等六大重点产业,形成了五一路金融街、上清寺互联网产业园、中山文化产业园、解放碑服务贸易产业园、大坪商圈产业特色楼宇集群、海航保利涉外商务大楼、新华国际珠宝大楼等专业特色楼宇,加快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推进产城景深度融合,坚持以产兴城、产城一体、城景互动、串珠成链。
握指成拳
“借力”变“聚力”
楼宇经济的发展涉及政府、楼宇、企业等多个方面,如何打通“政楼企”圈层壁垒?渝中坚持千方百计扩大楼宇经济“朋友圈”,广泛借助社会资本、行业智库等优势资源力量,共同建立“招商育商稳商”一体化协作机制。
通过整合“国企+基金”优质资源,渝中合理利用产业基金,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和投资政策,制定国有企业、国资基金产业投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国资入股、产业基金投资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渝中优质项目,加快以市场化方式收购优质老旧空置物业,参与区内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产权投资,壮大国有企业持有物业规模,做好新增资产载体谋划,为产业发展升级换代和招商引资储备房源,切实发挥国企主力军和国有资本“内投外引”功能与撬动效应。
通过整合“智库+商会”优质资源,渝中坚持多渠道搭建招商平台,建立楼宇经济招商代理机构、楼宇经济招商大使等选聘机制,持续发挥各地商协会资源禀赋优势,开展“渝商归渝”品牌专项行动,打通国际化招商渠道,争取境外商协会、经济合作机构资源,建立侨商产业园,结合本土行业协会、产业龙头企业等形成招商联动。同时,渝中探索建立了楼宇发展联盟,搭建起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引导建立楼宇经济发展联盟、协会等非营利组织,发挥行业自律作用,鼓励楼宇经济发展联盟、协会等组织牵头制定行业服务规范,推动商业商务楼宇标准化和诚信楼宇建设,促进楼宇经营单位改善楼宇综合环境、物业服务企业提高服务水平。
砥砺奋进书答卷,赛马比拼又一程。区招商投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渝中将继续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持续扩大优质载体供给,攻坚盘活闲置低效载体,统筹推进“产园楼”融合,持续优化载体功能“软配套”、健全“政楼企”联动机制,推动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