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观察 | 冲刺下半场,大区挑大梁
眼看着,2023年的“进度条”刷了一大半。新重庆如何奋力跑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下半场”?

此前,重庆召开了“中心城区经济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中心城区是全市经济的主发动机,要切实扛起大区担当、展现大区作为。这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冲刺下半年,大区要挑大梁。

要更清晰地把握这个信号,先得搞清楚什么是“大区”?
这里的“大区”,指的是重庆中心城区的9个市辖区和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两个功能区。
它们处在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既是稳经济的主力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冲刺下半年,无疑是最需要动员起来的力量。

那么,大区如何挑大梁?在我看来,有“三拼”。
第一,拼速度。无论是抓项目、抓投资,还是抓创新、促转型,天下功夫,唯快不破。就在前不久,深耕传感器领域的企业中南高科落户北碚,从拿地到开工仅用了两天时间。这速度,当然离不开前期的充分准备,但也足见干劲和决心。
第二,拼激情。只有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紧盯“急难愁盼”,用心用情服务,才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经济这一池“春水”真正活起来。
第三,拼眼界。发展要立足当下,更要面向未来。加快聚集创新要素,开辟新赛道,激发新动能,是普遍共识。

如果把整个重庆比作一个雁群,那么各个大区,就是领头雁。只有它们飞得准、高、远、久,才能带动群雁齐飞,“春风一夜到衡阳”!
“三拼”到位了,结果令人期待!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吴春春 何瑾 李科冀 李嘉博 编辑 吴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