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阳,探寻长江文明的轨迹
城市文明何时出现在华夏大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长江文明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变化?
走进云阳,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
9月11日,“长江文明 千年文脉”主题报道采访团第二站来到云阳县博物馆,感受源远流长的云阳历史。云阳县文管所副所长陈云一一讲述了长江文明在云阳凝结的璀璨“珍宝”。
城市文明
2300多年文化再现华夏大地城镇文明史
云阳境域山水相依、气候温润,自然条件良好,有着悠久的城镇文明史。双江、稻场等旧石器时代遗存表明早在数十万年前已有先民定居于此。
云阳至今已有2300多年建县史。早在秦时,秦国的云阳创新治理之策,根据因俗而治的原则,在当时的云阳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治理经验。
同时,云阳是长江上游唯一完整发现战国到两汉至唐城池遗址谱系的地区,这些考古成果,填补了长江乃至中国考古的空白,彰显了云阳作为长江上游文明发展的重要地位。
云阳的城镇文明在巴文化、蜀文化、楚文化、秦文化、中原文化的互动交融中得以不断形成与发展,作为长江沿线建县历史最早的地区之一,其发展和迁徙的进程,显示了惊人的文化连续性。
随着1993年三峡百万大移民序幕的拉开,云阳镇(云阳老县城)迁至双江镇青龙嘴。
在百万大移民历史洪流中,云阳是移民人数最多、动迁人数最多、外迁人数最多、县城搬迁最远的移民大县之一,赢得了“重庆移民看云阳”的美誉,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移民迁建史诗。
未来,云阳将强化文化兴城的理念,注重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将特色文化符号和元素融入城市整体形象设计,突出历史风韵在现代城市的创造性呈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工业文明
“千年盐都”带领游客感受制盐工艺
云阳产盐史可追溯5000年,有“千年盐都”之称,是中国井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千年来,云阳一直是重庆乃至全国为数不多从未断代且生产至今的产盐地。
云阳制盐最初是利用天然盐泉或岩盐煮熬而成。大规模手工业产盐(凿井汲卤,浓缩卤水制盐)则始于秦汉时期。彼时的云阳,建成了第一口卤井“白兔井”,拉开了熬制井盐的历史帷幕。
唐宋以来,云阳一直是全国重要产盐地之一,因盐质量上乘,唐代被列为贡品。
据《云阳县志》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时,云阳有盐井9眼,到清朝乾隆年间达到了36眼,增加灶37座,年产盐增加到46万斤,成为四川省内三大盐场之一。咸丰初年“川盐济楚”,井盐远销湖北、湖南等地。
进入新时代,云阳盐产业快速发展,可年产各类盐产品近10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
为加强盐文化遗产保护,云阳着力将云安古镇打造成为“盐文化”公园。在这个公园内,将建成包括文化展示区、古镇风情游览区、盐文化展示体验区、人文生态公园、游客服务区、游客餐饮住宿区、景观眺望区、古镇生态区和消落区等在内的九大功能区。
同时,云阳还在环湖绿道沿线,建设了白兔井公园,向游客展现云阳悠久的井盐文化和城市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