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松山医院首例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成功开展
近日,重庆松山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宋耀明教授、耿召华教授团队成功开展院内首例高难度经导管二尖瓣钳夹缘对缘修复术(MitraClip),为一名89岁超高龄患者解决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中-重度反流问题。
作为重庆率先开展该技术的医院之一,标志着心血管病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诊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紧急
腱索断裂,“心门”关不拢了
今年89岁,家住贵州的江爷爷,双下肢水肿已有3年,但并未特别留意和诊治。最近两三个月,他开始频繁出现心悸、胸闷,一动就感到疲累。
直至一次突发休克,江爷爷被儿女紧急送往当地三甲医院。
相关检查结果显示:二尖瓣后叶脱垂并中-重度反流,同时存在主动脉窦增宽、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等情况。
入院保守治疗20余天,效果却并不理想。儿女心急如焚,多方打听,了解到松山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诊疗经验丰富,迅速赶往重庆。
完善一系列心脏检查,宋耀明教授、耿召华教授团队考虑江爷爷的情况或为急性二尖瓣腱索断裂,导致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中-重度反流。
反流已进一步引起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严重低蛋白血症等,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微创
神奇“小夹子”,避免开胸之苦
放在过去,想要彻底解决问题,需要通过开胸手术修补或置换出问题的心脏瓣膜。
然而患者超高龄,全身基础情况差,近10年,更是先后经历了髓关节置换、直肠癌切除、左下腹造瘘、前列腺切除等大手术。
宋耀明教授、耿召华教授团队对病情进行多次研究评估,决定采用国内前沿的经导管二尖瓣钳夹缘对缘修复术为江爷爷开展治疗。
作为一种介入治疗,钳夹术仅需通过微创方式植入一个“小夹子”,即可实现二尖瓣修复,有效降低风险,减小创伤,助力康复。
在医生细致沟通和讲解下,江爷爷及儿女深入了解该项新技术后,坚定选择手术治疗。
为全力保障手术顺利开展,心血管病医院团队联合呼吸内科、胸外科、泌尿疾病科、放射科、超声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会诊,充分评估术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与风险,进行分析和讨论,制定完整而缜密的手术方案。

协作
多学科同台,挑战“超高龄”禁区
经充分术前检查及准备,宋耀明教授指导下,耿召华教授、张源萍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开展经导管二尖瓣钳夹缘对缘修复术,麻醉科主任刘新伟教授、超声科主任谭开彬教授等全程保驾护航,多学科团队密切协作。

术中,克服房间隔穿刺空间不足、左心房操作空间受限等重重困难,耿召华教授借助Mitra Clip系统,以患者腿部的股静脉作为通道,在食道超声实时指导下完成房间隔精准穿刺,并将钳夹导管输送系统送至左心房,到达二尖瓣目标位置。
精密操作下,夹合器精准捕获并夹合“失灵”的二尖瓣瓣膜,让二尖瓣在收缩期时由大的“单孔”变成小的“双孔”。
超声显示,二尖瓣反流从“中-重度”即刻变为“微量”,达到修复效果,手术圆满成功。
术后,江爷爷的心悸、胸闷、水肿等一系列症状均迅速解除。
(院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