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话长江系列两江评② | 看见长江文化优秀基因
2023长江文明论坛于9月12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题是“长江文化传承发展”。在文明文化的话语层面探讨,是国家文化与地方区域文化竞流齐舞互融争研的碰触,是创新发展理念在基因底气上的寻根。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文化谱写着中华民族的壮丽篇章。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全长6300余公里的长江,是我国和亚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与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相互依存、彼此交融,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江流域依次连接巴蜀—荆楚—吴越三大文化区,这里是世界稻作文明的中心,是蚕丝业和苎麻纺织的起源地,重庆居长江头,上海居长江尾,江流“巴”声远 峡映“渝”意长,长江在重庆绵延600多公里,滋养了巴渝文明,拉开了以“巫山人”为坐标点的巴渝文化大幕。研究表明,“巫山人”比“元谋人”早20多万年,这一考古发现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这是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给出的方向指引,为探讨文明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资源支撑。
探讨文明的密码,可凝聚文化认同,延续文脉传承,强化文化自信,带来精神的富足与思想意识的觉醒,譬如文旅方面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色的深入宣介,好风景会直接带来好“钱”景,给人民增加收入。同时,也可相助我们不折不扣地按照中央战略部署秉正前行。譬如,全国一盘棋进行水网建设,绘就协同发展画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助力拓展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度和深度,为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长江文化精神多样竞辉、开放包容,并且根深叶茂、传承有序,把长江文化建设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意义重大。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中国十一个省市,是绵延不绝的开放高地,是国内国际大循环的主动脉,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是生态绿色发展的主战场,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积极融入和努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既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重要的历史担当。
文明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增强文化理论话语力量,提升文明互鉴能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话文明传承、共商文化交流,共同延续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促进长江文化传承发展,为长江文化“后浪”推“前浪”、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作者:杨光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