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话长江系列评③ | 强基强责 保护传承好长江文化
共话文明传承,共商文化交流。9月12日,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举行,论坛主题为“长江文化传承发展”,宗旨是“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更是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为坚定文化自信强基。长江沿线文化遗产丰富,日益受到瞩目,是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物质与精神资源。把长江文化保护好,需要全民共同行动。去年初,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工程涉及的13个省市区以此为契机,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对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力度。派出多支考古调查队开展文物资源调查工作,增加人力财力整理和修复古籍等文物;向公众免费开放考古博物馆,举办各类生动趣味的文物展、文化展;创作推出一系列与长江文化息息相关的文艺作品……众多具体措施落地,为大众坚定文化自信强基壮骨。
把长江文化传承好,要统筹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长江文化“大保护”是一盘棋,责任落实到位,保护才会有条不紊。目前,长江沿线省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7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320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2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52项、世界遗产20多项。这些文物散落于不同的省市区,在不同的地域中呈现出不同的形貌,保护需要因地制宜,同时也要从长江文明的整体性出发。比如长江上游的重庆,借助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开发了多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使长江文化资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把长江文化弘扬好,为建设文化强国赋能。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八方智慧力量。本届长江文明论坛,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长江沿线高校、社科机构、文博机构代表将共聚一堂,围绕“宅兹中国:长江文明探源”“千年文脉: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2个专题,共话文明传承、共商文化交流,共同延续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为的就是更好展示中华文明,为建设文化强国赋能,更好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与集体记忆。
强基强责,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意义重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实施机制,逐步推进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项目落地生根,更好推动长江文化惠及人民群众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北鸣(渝北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