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为沙坪坝乡村振兴赋能
从重庆沙坪坝东部城区出发,一路向西,至城市渐隐、青山合围,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环绕于山间、腾跃于河谷,在沃野田畴中一路延伸,拉近城市与乡村距离,也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
路景相生
乡村更美更宜居
在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回龙坝村,水清岸绿的梁滩河流淌而过,崭新的柏油路上,村民饭后悠闲地散步聊天……
“你看,我们村现在多漂亮,是不是有点‘花园村’的感觉。”说起家乡的变化,回龙坝村党委书记申杰宇有感而发。申杰宇说,前些年,他们村的公路虽然硬化了,但全是水泥路,夏天灰尘特别多,加之村里既没有垃圾站,也没有污水排放沟,汛期一来,公路上污水横流,又脏又臭。别说城里人来村里旅游,就连本村人也不愿意待。“现在,你再看看我们村,出门就是沥青路,沿路还新建了排水设施,方便又安逸,大家闲下来都喜欢沿路走走或者到文化大院‘打个堆’。”
这些年,回龙坝镇抓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行动契机,将爱路护路、乡村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实施大杨路、四碚路等沿山、沿河农村公路景观提升36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00余盏,建成乡村驿站、土货市场5个,完成44户沿山农房风貌改造,完善供电、自来水、垃圾站、污水处理、监控等基础设施,以点带面改善提升村容村貌,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幸福。
公路两侧,在当地村干部带领下,群众持续对公路沿线的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进行整治清理,极大改善了农村公路环境。路域环境好了,村民从畅安舒美的出行中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更加自发地对房前屋后进行收整,更加主动地参加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
路要建得好,还得养护好。“为了养好公路,我们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组建了15人的公路管护网格员队伍,每天进行公路巡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和上报。”回龙坝镇农村公路管理人员介绍。同时,各村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护路管路,营造良好的养护管理氛围,实现农村公路常态化管、护、养。近年来,回龙坝镇先后获得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30多项。
路产融合
以路兴产、以路兴村
丰文街道三河村,原本是沙坪坝区一无农特产品、二无文旅资源、三无新兴产业的“三无”村。随着盐堰路的改造投用,才三四年时间,便摇身一变成了市民朋友难得的走出城市喧嚣、寻觅乡野风情的“文化宝地”。全长9.8公里的盐堰路,沿线串联了三河村缙泉烧、远山有窑、渡兰居、萤火谷、三合美术馆等所有文旅项目,打造出乡村旅游的强劲引擎。
远山有窑,是复合型文化体验休闲空间,每到周末总是挤满前来打卡体验的人群。“早些年,我们店可谓是‘藏在深山无人知’,你看现在生意能这么红火,其实跟盐堰路的提升改造密切相关。”远山有窑老板介绍。
盐堰路原道路状况路面“病害”较严重,弯多坡陡,路面狭窄约4-5米宽……2018年开始,沙坪坝区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盐堰路也在这一期间迎来了“升级”,全线进行了线型优化,不仅将路面宽度扩宽至8.5米,铺设了沥青,增设了安防、太阳能路灯、排水设施,还增设了公交车站和公路服务站点。
随着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容路貌的显著改善,三河村以盐堰路为纽带,一方面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引入三合美术馆、伴山漆等艺术产业项目;一方面推动三河村缙泉烧、渡兰居、萤火谷等产业基地提档升级,让新农村的“文艺范”越来越足,进一步促进山路变风景、车流变导游、乘客变游客。据统计,三河村年接待游客从2018年5万人次/年提升到如今超过30万人次/年,收入达到197.46万元/年。三河村的名声越来越响,飞出“山窝窝”,成了“金凤凰”,吸引了川渝两地乃至全国的目光,先后荣获“重庆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通过“四好农村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挖掘沿线生态、文化及产业空间资源实现蝶变重生。盐堰路是沙坪坝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沙坪坝区结合区内灿若湖耕读研学、三河村艺术家村落、缙云文创研学等文旅资源产业布局,投入资金6亿元,进行“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打造了中井路、盐堰路、缙云山环道、青凤路等10条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线路,不断发挥以路聚产的功能,做深路产融合,让一个个偏僻山村焕颜重生,逆袭为现代都市中的“诗意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