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孩子”又拿了全国最高奖!这位巴蜀少年16岁进市作协,他凭什么这么优秀?

“别人家孩子”又拿了全国最高奖!这位巴蜀少年16岁进市作协,他凭什么这么优秀?

来源:华龙网2023-09-13

华龙网讯(许义丽 实习生 马念 钟翊民) 7岁在《少年先锋报》上发文,10岁完成人生第一部3.5万字小说《梦幻城市》,15岁写完第二部11万字小说《那最后一刻的末影水晶》,2021年公开出版作品《你是我的光》,2022年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这是巴蜀科学城中学高一学生刘峥岩的个人履历。

刘峥言作为获奖选手代表发言。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刘峥言作为获奖选手代表发言。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今年7月,在全国2000多所学校、45万学生参赛的第二十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刘峥岩又凭借过硬的笔力,荣获本次大赛的最高奖项——“十佳小作家”奖。

年仅16岁的刘峥岩,从5岁起接触文学的熏陶,7岁开始每天坚持写作,那些曾经读过的书、写过的文都化作养分,滋养了这个热爱文学的少年。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峥岩,追寻他的小作家养成之路。

从左到右依次为刘母、刘父、刘峥言,巴蜀科学城中学语文教师刘钬、高2025届年级主任何佑伟。刘许义丽 摄
从左到右依次为刘母、刘父、刘峥岩、巴蜀科学城中学语文教师王钬、高2025届年级主任何佑伟。许义丽 摄

“他第一次进书店并没有两眼放光,好习惯需要培养”

5岁时,刘峥岩的父母为了分散他看电视、玩游戏的注意力,开始培养他的阅读习惯。“第一次去书店的时候,小岩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表现出对书的痴迷。”刘峥岩的父亲回忆道,最开始父母都会坚持陪读。渐渐地,刘峥岩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从起初随意挑选一本书,到第二次会主动问“今天可不可以选两本”,到后来一次要买五、六本书。

见他对读书如此热爱,但又为了保证小小年纪的他有足够的休息和学习时间,父母规定每次去书店只能买四本书。“那时并没有刻意想把他培养成什么人,主要是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刘峥岩的父亲说。

看得多了,刘爸爸便鼓励儿子自己写文章,但并不要求他能写得多好,只需每天睡前写100-200字,当作是爱好一样去享受它。日积月累,刘峥岩在兼顾学业与休息的同时,渐渐养成了“提笔能写,过笔即睡”的习惯。

第一步小说《梦幻城市》就是在刘峥岩小学阶段完成的。

“我是小岩的第一位读者。”从事文字工作10余年的刘爸爸,一个字、一个字地,将儿子在本子上写下的小说手稿敲进电子文档里,并进行编号保存,还鼓励儿子投稿。

从小养成的写作习惯,无形中铸就了刘峥岩异于常人的写作思维与精彩绝伦的文采,让他在今后的写作道路上更加得心应手。

公布“全国十佳小作家”现场。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公布“全国十佳小作家”现场。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字文’是我的人生格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文字”是刘峥岩一直坚持的人生格言,并付诸于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他一直坚持阅读,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书目,从格林童话到科幻小说,从杨红樱到莫言,“贪婪”地汲取浩瀚文库中的丰富营养。在空闲的寒暑假,他常跟着父母游览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在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与自然风光中陶冶身心。有感而发时,他便随手将心中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他的笔下,有枫叶的凋零、野草的绽放,亦有心中的感伤与雀跃。

今年暑假,刘峥岩与父母去了南京,感受到了六朝古都厚重的历史底蕴。“南京是一座经历了许多战火与悲痛的城市,在这热闹的街市我能闻到一丝悲凉的味道,更深深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坚强与磨难中的传承。”刘峥岩目光坚定地说,在旅行中,他既放松了身心,探寻不同的风土人情,这些是在书中难以言表的。

刘峥言在大赛答辩现场。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刘峥言在大赛答辩现场。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学校的培养、家人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妈妈眼中,刘峥岩是个“话痨”,拥有有趣的灵魂。

“他常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点,逗得我捧腹大笑。”刘峥岩的妈妈说,周末放假回家,儿子常会和她聊在学校发生的各种趣事,每次都逗得她乐得直不起腰。初中时,刘峥岩在操场捡到一个黑漆漆的石头,还拿回家每天“拜一拜”,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枯燥单调的生活,他总能发现别人看不见的点。

在老师眼中,刘峥岩沉稳内敛,在自己爱好的领域大放光彩。

“我第一次注意到刘峥岩,是他在课堂中反串蔡婆婆”。刘峥岩的语文指导老师王钬回忆,在课堂《窦娥冤》的话剧表演中,刘峥岩反串女性角色,对声音出色的把控、稳健的台风、充分的自信,让老师深深沉浸。

对于此次获得全国“十佳小作家”奖,王老师自豪地说:“刘峥岩的文字功底没得说,得奖是实至名归!”

据王老师介绍,叶圣陶杯大赛一共分为材料申报、现场写作、面试答辩三个部分。在面试答辩环节,王老师组织年级老师,群策群力,模拟现场答辩环节,提前设问,让刘峥岩提前感受比赛氛围,在模拟中总结与成长。果然,在正式比赛的面试答辩环节,刘峥岩毫不怯场,侃侃而谈,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肯定,最终获得了最高奖项,并有幸作为唯一的参赛选手上台发言。

“学校和老师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刘峥岩说,在这次叶圣陶杯比赛过程中,学校和老师给予了他很大的关心和帮助。

老师是光,凝聚写作的强大动力;亲情是火,丰富情感的源泉。学校的培育、家人的支持,是小作家刘峥岩不断成长的乐园。

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畅想未来,刘峥岩希望自己能够像莫言爷爷一样,用手中的笔把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带向全世界,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最赤诚的文学力量!

刘峥岩小档案:

笔名胡言,共青团员,现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高202届级4班学生。7岁在《少年先锋报》上发表文章,10岁完成第一部小说《梦幻城市》(3.5万字),11岁加入永川区作家协会,15岁完成第二部小说《那最后一刻的末影水晶》(11万字),2022年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累计在《重庆晨报》、《渝西都市报》等10余种省区级报刊杂志发表作文40余篇,2万余字,2021年公开出版《你是我的光》。个人先后荣获第二十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小作家”“新时代重庆好少年”等荣誉称号。其参赛作品先后荣获重庆市“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二等奖、第九届重庆市红领巾小记者一等奖等80余项奖励,2023年荣获“永川区阅读推广大使”。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别人家孩子”又拿了全国最高奖!这位巴蜀少年16岁进市作协,他凭什么这么优秀?

2023-09-13 14:08:29 来源:

华龙网讯(许义丽 实习生 马念 钟翊民) 7岁在《少年先锋报》上发文,10岁完成人生第一部3.5万字小说《梦幻城市》,15岁写完第二部11万字小说《那最后一刻的末影水晶》,2021年公开出版作品《你是我的光》,2022年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这是巴蜀科学城中学高一学生刘峥岩的个人履历。

刘峥言作为获奖选手代表发言。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刘峥言作为获奖选手代表发言。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今年7月,在全国2000多所学校、45万学生参赛的第二十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刘峥岩又凭借过硬的笔力,荣获本次大赛的最高奖项——“十佳小作家”奖。

年仅16岁的刘峥岩,从5岁起接触文学的熏陶,7岁开始每天坚持写作,那些曾经读过的书、写过的文都化作养分,滋养了这个热爱文学的少年。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峥岩,追寻他的小作家养成之路。

从左到右依次为刘母、刘父、刘峥言,巴蜀科学城中学语文教师刘钬、高2025届年级主任何佑伟。刘许义丽 摄
从左到右依次为刘母、刘父、刘峥岩、巴蜀科学城中学语文教师王钬、高2025届年级主任何佑伟。许义丽 摄

“他第一次进书店并没有两眼放光,好习惯需要培养”

5岁时,刘峥岩的父母为了分散他看电视、玩游戏的注意力,开始培养他的阅读习惯。“第一次去书店的时候,小岩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表现出对书的痴迷。”刘峥岩的父亲回忆道,最开始父母都会坚持陪读。渐渐地,刘峥岩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从起初随意挑选一本书,到第二次会主动问“今天可不可以选两本”,到后来一次要买五、六本书。

见他对读书如此热爱,但又为了保证小小年纪的他有足够的休息和学习时间,父母规定每次去书店只能买四本书。“那时并没有刻意想把他培养成什么人,主要是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刘峥岩的父亲说。

看得多了,刘爸爸便鼓励儿子自己写文章,但并不要求他能写得多好,只需每天睡前写100-200字,当作是爱好一样去享受它。日积月累,刘峥岩在兼顾学业与休息的同时,渐渐养成了“提笔能写,过笔即睡”的习惯。

第一步小说《梦幻城市》就是在刘峥岩小学阶段完成的。

“我是小岩的第一位读者。”从事文字工作10余年的刘爸爸,一个字、一个字地,将儿子在本子上写下的小说手稿敲进电子文档里,并进行编号保存,还鼓励儿子投稿。

从小养成的写作习惯,无形中铸就了刘峥岩异于常人的写作思维与精彩绝伦的文采,让他在今后的写作道路上更加得心应手。

公布“全国十佳小作家”现场。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公布“全国十佳小作家”现场。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字文’是我的人生格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文字”是刘峥岩一直坚持的人生格言,并付诸于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他一直坚持阅读,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书目,从格林童话到科幻小说,从杨红樱到莫言,“贪婪”地汲取浩瀚文库中的丰富营养。在空闲的寒暑假,他常跟着父母游览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在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与自然风光中陶冶身心。有感而发时,他便随手将心中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他的笔下,有枫叶的凋零、野草的绽放,亦有心中的感伤与雀跃。

今年暑假,刘峥岩与父母去了南京,感受到了六朝古都厚重的历史底蕴。“南京是一座经历了许多战火与悲痛的城市,在这热闹的街市我能闻到一丝悲凉的味道,更深深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坚强与磨难中的传承。”刘峥岩目光坚定地说,在旅行中,他既放松了身心,探寻不同的风土人情,这些是在书中难以言表的。

刘峥言在大赛答辩现场。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刘峥言在大赛答辩现场。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学校的培养、家人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妈妈眼中,刘峥岩是个“话痨”,拥有有趣的灵魂。

“他常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点,逗得我捧腹大笑。”刘峥岩的妈妈说,周末放假回家,儿子常会和她聊在学校发生的各种趣事,每次都逗得她乐得直不起腰。初中时,刘峥岩在操场捡到一个黑漆漆的石头,还拿回家每天“拜一拜”,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枯燥单调的生活,他总能发现别人看不见的点。

在老师眼中,刘峥岩沉稳内敛,在自己爱好的领域大放光彩。

“我第一次注意到刘峥岩,是他在课堂中反串蔡婆婆”。刘峥岩的语文指导老师王钬回忆,在课堂《窦娥冤》的话剧表演中,刘峥岩反串女性角色,对声音出色的把控、稳健的台风、充分的自信,让老师深深沉浸。

对于此次获得全国“十佳小作家”奖,王老师自豪地说:“刘峥岩的文字功底没得说,得奖是实至名归!”

据王老师介绍,叶圣陶杯大赛一共分为材料申报、现场写作、面试答辩三个部分。在面试答辩环节,王老师组织年级老师,群策群力,模拟现场答辩环节,提前设问,让刘峥岩提前感受比赛氛围,在模拟中总结与成长。果然,在正式比赛的面试答辩环节,刘峥岩毫不怯场,侃侃而谈,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肯定,最终获得了最高奖项,并有幸作为唯一的参赛选手上台发言。

“学校和老师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刘峥岩说,在这次叶圣陶杯比赛过程中,学校和老师给予了他很大的关心和帮助。

老师是光,凝聚写作的强大动力;亲情是火,丰富情感的源泉。学校的培育、家人的支持,是小作家刘峥岩不断成长的乐园。

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畅想未来,刘峥岩希望自己能够像莫言爷爷一样,用手中的笔把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带向全世界,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最赤诚的文学力量!

刘峥岩小档案:

笔名胡言,共青团员,现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高202届级4班学生。7岁在《少年先锋报》上发表文章,10岁完成第一部小说《梦幻城市》(3.5万字),11岁加入永川区作家协会,15岁完成第二部小说《那最后一刻的末影水晶》(11万字),2022年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累计在《重庆晨报》、《渝西都市报》等10余种省区级报刊杂志发表作文40余篇,2万余字,2021年公开出版《你是我的光》。个人先后荣获第二十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小作家”“新时代重庆好少年”等荣誉称号。其参赛作品先后荣获重庆市“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二等奖、第九届重庆市红领巾小记者一等奖等80余项奖励,2023年荣获“永川区阅读推广大使”。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