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文化 | 古有僚人用麻换盐 今有男女头缠白帕
编者按
在历史长河中,僚(音同“老”)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9月22日,第八届中华僚人文化节将在綦江区郭扶镇举办。
从即日起,华龙网推出“僚人文化”系列报道,揭秘僚人族群特殊的习俗和文化。本期推出的是僚人流传的头缠白帕习俗的由来。
南平僚在綦江
在历史长河中,僚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就有大量反映其生活习惯、风俗人文的遗址,直至今日仍然流传在我们生活当中,男女头缠白帕就是其中之一。
在上个世纪,包白帕的老人很多,在一些老照片中,还能见到有老人头缠白帕的画面。
那么,为何要头缠白帕呢?
綦江郭扶镇三塘村支部书记邓世全长期研究僚人文化,是当地人公认的“土专家”。他认为头缠白帕的习俗与僚人的文化有很大关系。
在綦江郭扶镇,有很多僚人遗址遗存,比如三塘村的僚人文化遗址群——大僚湖。今年夏天,华龙网记者前往綦江郭扶镇采访时,邓世全给记者讲述了头缠白帕的由来。
僚,史籍上写成獠。《太平御览》一书中注明:“獠音老。”
新《唐书》卷222下载:“戎、泸间有葛獠,居依山谷林菁,逾数百里。”
葛獠主要分布在今四川宜宾和泸州南部与贵州省毕节市、遵义市,以及与重庆綦江区等相邻地带。
生活在渝南黔北(包括綦江)的僚人称为南平僚,亦属葛獠,是僚人族群中最为强大的一支。
僚人用麻换盐
很早以前,在郭扶镇大僚湖遗址周边区域,南平僚住在溪边以抓鱼虾捉鸟为生。后来,僚人发现薭子和竹米后,开始到陆地寻食、种粮食。
远古时候,大僚湖周边荒无人烟,长着一片火麻(植株矮小,书名苎麻)。邓世全说,僚人发现火麻是优良的纺织材料。于是,把火麻割掉后抽皮织成绳子。后来,火麻就演变成纺织衣物的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僚人开始与外界接触,与汉人通婚,习汉话,取汉名,麻制品也成为僚人进行物物交换的流通载体。
食盐是生活必需品,僚人不生产盐。为了保证有盐吃,生活在綦江的僚人就背着麻制品,翻山越岭到沿长江而下去换盐。
在綦江郭扶镇,至今还有一段盐马古道遗址,直通江津白沙古镇的水码头。华龙网记者在盐马古道看到,斑驳的石板路,在丛林中延伸,写满了岁月的苍桑。
头缠白帕有由来
盐,是僚人维持生命的重要生活原料。但是,比盐更重要的还是麻。僚人认为,如果没有麻,也就不会有盐,生命也就不会延续。
有一天,僚王去世。僚人们沉侵在悲痛之中。在祭祀的时候,有僚人头顶白布,把麻捆在头上,特别突出。
僚人为何有如此举动?邓世全说,僚人把麻看得与生命一样重要。头顶白布,把麻捆在头上是对去世的僚人最好的祭奠方式。
后来,遇到有僚人去世,家中都会挂白。这种习俗一直保留至今,家中有老人去世,总会看到子孙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与男女头缠白帕又有什么关系呢?
邓世全说,披麻戴孝成为僚人祭奠家中亲人的重要方式。有钱的僚人为了体现“面子”,把白布越变越长,差不多与人齐高。由于披上白布行动不便,又有僚人用麻把白布拴在腰上。缺少麻的僚人就用稻草加麻代替,俗称“麻腰带”。丧事办理完毕后,将麻连同纸钱一起烧掉,白布则包裹在头上。
久而久之,僚人们对白布产生了依赖性,因为包在头上可以防寒,如果突然去掉还会感冒生病。
久而久之,头缠白帕的习俗就保留下来。特别是老年人,不管男女,都养成了头缠白帕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
文/华龙网记者 李天春 陈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