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卫生投诉,“私了”不是好选择
据媒体报道,消费者对外卖餐品不满意可进行投诉退款,这本是正常的维权流程。但在北京丰台一美食广场里,这个流程有些蹊跷。8月,这里的外卖档口商户纷纷反映,他们接到不少投诉,比如在餐品里发现完整的蟑螂、餐品腐烂变质等,投诉的顾客动辄就提出千元赔偿,有的商户甚至一天之内连续接到这样的投诉。有商户表示,一旦被投诉,即便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也会选择“私了”。
今年7月,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梳理投诉举报平台数据发现,有顾客以在外卖中“吃出”异物为由申请投诉的次数远超正常外卖顾客投诉的次数,且多个投诉使用同一张图片,涉嫌敲诈勒索。经调查走访,警方最终将敲诈勒索的嫌疑人抓获,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上述市场商户面临的情况,是否也是“碰瓷式维权”有待调查,但这种遇到维权就“私了”的做法值得商榷。
商家选择“私了”的原因不少,比如,自家食品安全、卫生环境确实经不住考验,不敢确定是否真的做到了安全、卫生无死角;有的即便怀疑对方是“碰瓷式维权”,但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引起关注后再引发更大的麻烦;有的商户受到了来自商场的压力,“如果私下解决不了可能被按收入所得的十几二十倍进行罚款,甚至被要求停业整改,损失就更大了”……
如此“私了”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比如,既然花钱就能消灾,那么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并不会得到充分的重视与改正,相关问题可能给更多消费者带来损害;维权者屡屡拿到高额赔偿,可能进一步助长其气焰,让其更加深谙此道甚至有恃无恐。上述报道中,有商户向投诉人转账赔付后,投诉人发来了一份“撤诉书”,但对方忙中出错,发的是本要发到其他餐饮企业的“撤诉书”——这也意味着,类似投诉索赔颇有“广撒网,多敛鱼”的意思。
类似的情况如何避免?
首先,打铁还须自身硬,商家要做到诚信经营,把好自己的食品安全卫生等关口,不给相关人员留下空子可钻,同时面对可能存在的“碰瓷式维权”,要注意留存相关的证据,积极寻求有关部门帮助。其次,有专家建议,外卖平台应进一步改进相应技术手段、建立健全投诉奖惩机制、畅通申诉渠道,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再有,有关部门接到类似投诉时,要避免和稀泥,要努力查清真相,依法处理。
正当维权不可怕,可怕的是打着维权的旗号敲诈钱财,破坏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
(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