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文化 | 从大僚坝,窥见僚人生活之源
在綦江区郭扶镇有这样一个地方,有着僚人曾经繁衍生息的足迹,也能看见僚人过去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特色,那就是——大僚坝。

僚人文化 | 从大僚坝,窥见僚人生活之源

来源:华龙网2023-09-14

编者按

在历史长河中,僚(音同“老”)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9月22日,第八届中华僚人文化节即将在綦江区郭扶镇举办。

华龙网推出“僚人文化”系列报道,揭秘僚人族群特殊的习俗和文化。本期从大僚坝说起,探寻僚人的生活足迹。

 

悠久天地,岁月如歌,在祖国广袤的怀抱里,56个民族大家庭繁衍生息,孕育了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然而却有一支虽被历史长河淹没,但仍然存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古老民族,那就是中华僚人。

9月22日,第八届中华僚人文化节将在綦江区郭扶镇举行,这场活动也将向世人展现僚人的文化特色,揭开关于僚人的神秘面纱,在中华璀璨的民族文化当中,僚人鲜有提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綦江区蕴藏着僚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綦江区郭扶镇有这样一个地方,有着僚人曾经繁衍生息的足迹,也能看见僚人过去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特色,那就是——大僚坝。

大僚坝是夜郎国因违抗东汉朝廷命令,被牂柯太守陈立诛杀后逃亡的后裔和臣民顺夜郎溪北逃至郭扶境内所建立的部落驻地。后到北宋遭朝廷剿灭后的遗址地,境内有天神坛、大僚湖、僚人谷、僚王墓、大小铜鼓殿、都府庙(牛王庙)等十多处遗址。

打开綦江区郭扶的地理图,可看到东南面的东溪太平桥陈家坝与赶水铜佛坝相连的河谷地区叫南平,这里生活的百姓叫南平僚,正南方叫丁山坝,也是僚人生活之地。

再从大僚坝的地势看,可看到该坝东西方向长约十华里,南北宽约六华里,海拔高800-1000米呈半高山坡地。这里北高南低,北面有高达1200米的狮子山、凤凰山及险峻的牯牛背等险峰峻岭作屏障,东西有十里长的百丈悬崖作藩篱,西北两面是坡地,半山可放牛羊,坝中良田千亩,水源丰富,土地肥沃。

其次大僚坝的四周,东有綦江护卫,南有镇紫、丁山坝相呼应。僚人们生产、生活在这得天独厚的大僚坝其乐无穷,他们在春天栽桑麻以织布,种稻谷以食民。

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示獠奴阿段》的诗就一目了然。诗歌是赞扬獠奴阿段不畏艰险,翻山越岭去打理水源的故事: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褭褭细泉分。

郡人入夜争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在生活习俗方面,僚人有着和其他民族不同之处。在僚人习俗中结婚是女娶男,因为僚人是女多男少,所以女方要用聘礼才能娶到男子结婚。除此之外,纹身凿齿也是僚人的独特文化,至今保留在西南部分少数民族中。《动南志略》记载:“男女十四五岁左右各击去两齿,然后婚娶。”男凿掉的是两颊(jiá)犬齿,女凿掉的口正中的门齿以表示成人。

随着时代的推移,后来的僚人去哪里了?南平僚是僚人中最强大的支系之一。据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人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僚人共有20余个支系,活动地带包括江津、綦江、南川及贵州北部遵义等地区。

僚人,从魏晋开始到宋元消亡,这个神秘的族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为何消失?又到哪里去了?现在又在何方?中国僚学研究中心主任、綦江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周铃这样说道:“学界普遍认为,一部分僚人与汉族融合,另一部分僚人不能忍受汉族封建统治者压迫,与统治者爆发数次战争并被镇压后,向南迁徙,‘裂变’成多个民族。”

“僚人不是一个民族,是对二十多个民族的统称,目前学界对僚人研究有一些争论也属正常现象。”“……研究僚文化,对于确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事实,增进氏族认同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周铃说。

文/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图/邓世全

分享
新浪微博

僚人文化 | 从大僚坝,窥见僚人生活之源

2023-09-14 14:37:08 来源:

编者按

在历史长河中,僚(音同“老”)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9月22日,第八届中华僚人文化节即将在綦江区郭扶镇举办。

华龙网推出“僚人文化”系列报道,揭秘僚人族群特殊的习俗和文化。本期从大僚坝说起,探寻僚人的生活足迹。

 

悠久天地,岁月如歌,在祖国广袤的怀抱里,56个民族大家庭繁衍生息,孕育了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然而却有一支虽被历史长河淹没,但仍然存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古老民族,那就是中华僚人。

9月22日,第八届中华僚人文化节将在綦江区郭扶镇举行,这场活动也将向世人展现僚人的文化特色,揭开关于僚人的神秘面纱,在中华璀璨的民族文化当中,僚人鲜有提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綦江区蕴藏着僚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綦江区郭扶镇有这样一个地方,有着僚人曾经繁衍生息的足迹,也能看见僚人过去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特色,那就是——大僚坝。

大僚坝是夜郎国因违抗东汉朝廷命令,被牂柯太守陈立诛杀后逃亡的后裔和臣民顺夜郎溪北逃至郭扶境内所建立的部落驻地。后到北宋遭朝廷剿灭后的遗址地,境内有天神坛、大僚湖、僚人谷、僚王墓、大小铜鼓殿、都府庙(牛王庙)等十多处遗址。

打开綦江区郭扶的地理图,可看到东南面的东溪太平桥陈家坝与赶水铜佛坝相连的河谷地区叫南平,这里生活的百姓叫南平僚,正南方叫丁山坝,也是僚人生活之地。

再从大僚坝的地势看,可看到该坝东西方向长约十华里,南北宽约六华里,海拔高800-1000米呈半高山坡地。这里北高南低,北面有高达1200米的狮子山、凤凰山及险峻的牯牛背等险峰峻岭作屏障,东西有十里长的百丈悬崖作藩篱,西北两面是坡地,半山可放牛羊,坝中良田千亩,水源丰富,土地肥沃。

其次大僚坝的四周,东有綦江护卫,南有镇紫、丁山坝相呼应。僚人们生产、生活在这得天独厚的大僚坝其乐无穷,他们在春天栽桑麻以织布,种稻谷以食民。

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示獠奴阿段》的诗就一目了然。诗歌是赞扬獠奴阿段不畏艰险,翻山越岭去打理水源的故事: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褭褭细泉分。

郡人入夜争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在生活习俗方面,僚人有着和其他民族不同之处。在僚人习俗中结婚是女娶男,因为僚人是女多男少,所以女方要用聘礼才能娶到男子结婚。除此之外,纹身凿齿也是僚人的独特文化,至今保留在西南部分少数民族中。《动南志略》记载:“男女十四五岁左右各击去两齿,然后婚娶。”男凿掉的是两颊(jiá)犬齿,女凿掉的口正中的门齿以表示成人。

随着时代的推移,后来的僚人去哪里了?南平僚是僚人中最强大的支系之一。据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人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僚人共有20余个支系,活动地带包括江津、綦江、南川及贵州北部遵义等地区。

僚人,从魏晋开始到宋元消亡,这个神秘的族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为何消失?又到哪里去了?现在又在何方?中国僚学研究中心主任、綦江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周铃这样说道:“学界普遍认为,一部分僚人与汉族融合,另一部分僚人不能忍受汉族封建统治者压迫,与统治者爆发数次战争并被镇压后,向南迁徙,‘裂变’成多个民族。”

“僚人不是一个民族,是对二十多个民族的统称,目前学界对僚人研究有一些争论也属正常现象。”“……研究僚文化,对于确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事实,增进氏族认同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周铃说。

文/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图/邓世全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