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织好“三张网” 让居民幸福感“旧地升温”
“老师,我画得好看吗?”“终于画好了,我要涂上好看的颜色。”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整洁明亮的培训室里,10余名年龄不等的孩子正在忙碌着。他们有的正和同伴讨论画画技巧,有的在给画纸涂上喜爱的颜色,有的正满眼期待地等着“老师”的评价……这是暑假期间,在江津区几江街道大什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出现的一幕。
“放暑假,孩子由谁看护、如何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成为双职工家庭最头疼的问题。社区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江公享堂、奎星阁等阵地开展暑期公益课堂,先后邀请在职党员教师、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为辖区小学生讲授国学、科普、美术等丰富多彩的公益课程,帮助辖区部分家长解决暑假带娃难题。”大什字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大什字社区位于几江街道中心位置,辖区面积0.68平方公里,辖区分布着20余家企事业单位、1000多家个体经营户,居民楼栋107个,常住人口1万余人。尽管地处江津老城区,老旧散楼栋多、小区管理难度大、利益诉求多样,但大什字社区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擎作用,用党建这根“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根“线”。以党建引领“人文大什字 和睦家园”为内生核心理念,织好“三张网”,谱写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
优化网格
织好基层治理“组织网”
大什字社区结合自身特点,根据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统筹整合党的建设、综合治理、民生服务、社会保障等工作职责,合理布局,精细组织架构,纵向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络组织体系,设立9个网格党支部,配备“两委”专职干部9人、专职网格员9人,推选楼栋长59名,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负责小区内社情民意收集、治安维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日常工作,努力实现社区服务“零距离”、基层治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快响应”。
同时,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建立“1+9+N”管理模式。“1”即社区党委,“9”即辖区9个网格党支部,“N”则是由社区内在职党员、退役军人、退休老党员、社区干部、网格长等组建的“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微服务”志愿服务队等力量。各股力量交叉协作,壮大了社区治理“朋友圈”,实现了“网上有格、格中有点、点上有事、事上有人、人人有责”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的党建格局,激活党建一盘棋,助推社区服务管理上水平。
整合资源
织好基层治理“民生网”
社区党委深化“双报到”工作及“双向认领”“双向服务”机制,加强党建联席会议平台建设,完善“三张清单”制度,推动人员、职责、服务下沉社区,实现社区与职能部门条块结合、协调联动。今年以来,共有55个单位、121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共同策划“清洁家园周周见”“帮老助残小帮客”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收集解决居民问题诉求20余条,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升。
搭建“党建+好商量”议事平台,建立“民情通”呼叫中心和网格事务代办中心,提供信息咨询、民情收集、信访诉求、代办事项等服务,将居民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和急难愁盼问题化解在网格内。通过开展微治理、微服务、微调解、微课堂等“四微”活动,创造性、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服务,把社区治理做得更加精致精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奎星文化长廊,为居民提供图书阅览、休闲健身、文娱活动等服务,形成社区“15分钟文体活动服务圈”。今年以来,社区党委共受理事务107件,目前办结32件,转部门75件,满意率93.8%。
激发活力
织好基层治理“自治网”
沿着“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思路,大什字社区推行居民“自提、自议、自决、自办、自管”的“五自”居民自治工作法,强化辖区居民主人翁意识;通过设置意见箱、建立民声站等举措,打通群众发声渠道;协助辖区居民成立自治议事会,鼓励居民既扫“门前雪”,又顾“瓦上霜”。
相府路106号属典型的老旧小区,涉及4个单元49户、13间临街门市。在今年4月计划老旧小区改造时,小区业主主动参与,推选业主代表作为“设计师”,与街道、社区、设计单位、可研单位一起商讨改造方案。同时,积极引导其他业主自筹资金,对雨污管网、门窗、防护网同步进行改造。通过主动开展自治自理,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小区环境愈发优美宜人。
据悉,“五自”居民自治工作法推广以来,小到环境卫生、小区路灯安装,大到加装电梯、车辆停放,越来越多的“麻烦事”经辖区群众“自己提、自己议、自己做”,都得到了妥善和圆满解决。
下一步,大什字社区将不断创新工作载体,统筹辖区资源,持续以“党建为统领、服务为支撑、志愿为辅助、文化为依托”着力办好群众牵挂之事,做好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小事,努力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旧地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