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大型演出购票、入场要实名
对公开售票数量低于85%,或者为倒卖门票、买卖演出工作票证提供便利等情形的演出举办单位及票务代理机构,依法认定为文化和旅游市场失信主体,监管部门将对其予以重点关注。

两部门:大型演出购票、入场要实名

来源:新华社2023-09-18

2023年,线下演出市场太火了,几乎每场演出都卖出了比以往更高的价格。这头定好闹钟抢票却卡在了提交订单的那一页,那头“黄牛”就在群里高价挂票,从内场到外场应有尽有……囤票、炒票的问题再次引发众怒。

近日,文旅部、公安部出手了。两部门发文,对观众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加强规范管理,明确了包括退票等问题,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比以往进一步加大。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是实名制入场。过去的纸质票时代,倒卖入场票行为缺少技术手段管控,后来实行的实名制购票虽然有一定效果,不过“黄牛”依然可以借用亲戚朋友的身份信息囤票再翻倍兜售。

这次则不同。《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要保持一致。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购票与入场的“双重把关”,意味着入场票无法私下交易,对倒卖行为的打击力度确实提升不少。

针对部分网友提出的因临时有事,退票或转让票的需求,《通知》指出,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设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费标准,保障购票人的正当退票权利。

第二,是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占比增加。

早在2017年,文化部就出台规定要求“演出举办单位、演出票务经营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公安部门核准观众数量的70%。”

本次规定再一次压缩了票价炒作的“可操作空间”,指出演出举办单位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此外对其余15%的门票做出规定, 应当在演出前24小时进行个人信息绑定,做到“实名绑定、实名入场”。

上述比例的提升,主要是为了防止一部分以赠票或者工作票等形式存在的入场票流入到二手票务市场,甚至加价销售,以此进行炒作。

对公开售票数量低于85%,或者为倒卖门票、买卖演出工作票证提供便利等情形的演出举办单位及票务代理机构,依法认定为文化和旅游市场失信主体,监管部门将对其予以重点关注。

根据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若被认定为严重失信主体,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等。

监管部门出手整治购票乱象,毫无疑问会对维护演出票务市场秩序起到积极作用,“黄牛”倒票的顽疾也将迎来转机,歌迷、剧迷都在盼望一个更透明的演出市场。

(闫雨昕)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两部门:大型演出购票、入场要实名

2023-09-18 05:38:41 来源:

2023年,线下演出市场太火了,几乎每场演出都卖出了比以往更高的价格。这头定好闹钟抢票却卡在了提交订单的那一页,那头“黄牛”就在群里高价挂票,从内场到外场应有尽有……囤票、炒票的问题再次引发众怒。

近日,文旅部、公安部出手了。两部门发文,对观众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加强规范管理,明确了包括退票等问题,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比以往进一步加大。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是实名制入场。过去的纸质票时代,倒卖入场票行为缺少技术手段管控,后来实行的实名制购票虽然有一定效果,不过“黄牛”依然可以借用亲戚朋友的身份信息囤票再翻倍兜售。

这次则不同。《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要保持一致。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购票与入场的“双重把关”,意味着入场票无法私下交易,对倒卖行为的打击力度确实提升不少。

针对部分网友提出的因临时有事,退票或转让票的需求,《通知》指出,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设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费标准,保障购票人的正当退票权利。

第二,是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占比增加。

早在2017年,文化部就出台规定要求“演出举办单位、演出票务经营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公安部门核准观众数量的70%。”

本次规定再一次压缩了票价炒作的“可操作空间”,指出演出举办单位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此外对其余15%的门票做出规定, 应当在演出前24小时进行个人信息绑定,做到“实名绑定、实名入场”。

上述比例的提升,主要是为了防止一部分以赠票或者工作票等形式存在的入场票流入到二手票务市场,甚至加价销售,以此进行炒作。

对公开售票数量低于85%,或者为倒卖门票、买卖演出工作票证提供便利等情形的演出举办单位及票务代理机构,依法认定为文化和旅游市场失信主体,监管部门将对其予以重点关注。

根据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若被认定为严重失信主体,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等。

监管部门出手整治购票乱象,毫无疑问会对维护演出票务市场秩序起到积极作用,“黄牛”倒票的顽疾也将迎来转机,歌迷、剧迷都在盼望一个更透明的演出市场。

(闫雨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