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二院:打造“常驻工作队” 走好乡村振兴路
华龙网讯 平坦宽敞的道路让出行更加安全便捷;照亮黑暗的路灯让偏远乡镇更加热闹温馨;远处飘香的茶山绿意盎然见证着“茶叶”变“金叶”的提档升级;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的开通带来的是村民们“家门口”享优质医疗服务的满满获得感……这样的生活是开州区大进镇、满月镇的村民曾经不敢想象的场景。


2021年5月,根据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乡村振兴局相关文件要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二院)作为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成员单位,在全院遴选了4名干部分别来到开州区大进镇的红旗村、年华村、紫金村以及满月镇开展对口帮扶。两年时间里,重医附二院4位党员干部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提升内在动力、推进产业升级、做好健康帮扶、推进乡村风貌改善等,掀开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红色身影”持续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如今村里饮水、用电、网络等各方面都得了很好地保障,大家吃穿不愁,而且镇上还建成了万亩茶田,大家也有了致富手段。再加上随处可见的‘红色身影’,大伙都攒足了劲儿,一个赛一个地争着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说起来最要感谢的就是你!”近日,带着乡亲们的满满心意,紫金村村民代表丁毅将一面写着“仁爱仁心增瑞气,医德医术送福音”十四个大字的锦旗送到了重医附二院设备处医学装备科科长,紫金村驻村书记兼工作队队长苏科手中。

今年5月,苏科结束了两年的驻村工作,不忍直面和老乡们分别的场景,在完成了新老驻村工作队交接后,他就偷偷返回了医院。谁知道还是被热情的村民们“追”到了家,这次缠着丁毅一起来送锦旗的还有丁雨馨和丁鑫宇姐弟俩。
原来,平时丁毅和爱人都在外打工,姐弟俩由老人在家照顾上学。苏科来到紫金村后,很快就成为他们家的常客,除了忙着张罗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外,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为姐弟俩辅导作业,给他们讲山外面的精彩世界,鼓励他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在苏科的帮助下,姐弟俩的成绩提高得很快,而丁毅一家人也成了苏科及驻村队的“铁杆粉丝”。

乡村要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而丁毅提到的“红色身影”就是苏科带领驻村工作队给全村党员统一定制的文化衫,号召大家坚持穿。自此,党员的文化衫飘扬在抗疫、抗旱、抗洪、茶叶栽培等各个场合,不仅让村民看到了党员的力量,也让党员找到了自身价值,催生了村民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这样的“红色身影”引领下,紫金村获得开州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评为2022年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获2022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重庆市百佳案例。
盘活资源+返租倒包
茶产业改革升级变身“金叶子”
近日,在大进镇红旗村,绵延不断的茶园里夏秋茶的采收工作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看着自家茶园里鲜嫩的绿叶,村民们乐开了花。从2021年村里茶叶投产,到2022年村里茶叶顺利申报巴渠雀舌和巴渠秀芽两个品牌的国家绿色食品标志,再到如今村里率先实施产业改革,以“返租倒包”形式开启了产业发展新模式,无数村民借着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改革的春风,从曾经的深度贫困乡镇的被救助者变身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受益者,不仅钱包鼓起来了,日子好起来了,而且对未来的产业发展之路也越发清晰明了。

“2022年红旗村以茶叶产业为引擎带动集体经济实现109万收益(实际到账额核算),面向监测户、脱贫户、土地占股及集体经济身份成员分红超过30万元。此外,巴渠茶园已接待游客100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0万元,乡亲们的钱袋子更鼓了!”说起红旗村的茶旅融合产业营收情况,重医附二院医务处医患沟通办公室主任,年华村驻村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唐廷金笑着表示。而蓬勃发展的年华村茶产业正是重医附二院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此,重医附二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科学统筹自然生态和产业发展,立足大进镇高山生态农业发展定位,依托山地丘陵地形和茶叶资源优势,探索出以茶叶产业为主,清脆晚熟李、红心柚为辅的乡村振兴产业方案,带领村民在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做精做优茶叶产业上持续下功夫,为村民致富指明了方向。

定好了方向,还得有持续可行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重医附二院驻村干部在医院党委的多方支持下,通过加快土地流程、盘活土地资源,推动合作集体经营、盘活人力资源,拓宽增收渠道、盘活资产资源等三大秘笈,持续探索经营模式好、利益联结好、茶叶生产好等“三好”茶叶发展模式,通过采取“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推行“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坚持绿色、生态、有机茶叶生产等,形成了规范成熟的产业发展机制,为大进镇特色茶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如今,大进镇已经建成以红旗村、年华村、群和村、紫金村、金炉村等五个村为核心的万亩巴渠茶园基地,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单体山地有机茶园,新栽植茶叶1.3万余亩,改造老茶园2000亩。“新老结合、一园多片”的产业格局已然形成,万亩生态茶园已成为大进镇一张名片。2022年,茶叶产业整体带动村民劳务增收超50万元,鲜叶销售额超100万元,在生产基地带动就业人数达800余人,而茶叶品质经检测也已初步达到出口欧盟标准,真正让原来的“茶叶”变成了如今的“金叶”!
手绘地图+定制“罗盘”
深入一线调研补足群众精气神
在一头扎进年华村乡村振兴工作的两年时间里,重医附二院药学部副主任、年华村驻村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邹品文晒黑了脸,跑细了腿。但令人欣慰的是,在他和驻村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年华村正出落得如自己的名字一般美丽:人居环境美如画卷,文明时尚蔚然成风,茶叶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初来乍到,如何才能摸清村里的真实情况,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的放矢?对此,邹品文坚信:“要真正与基层干部融在一起,与党员群众融在一起,才能耳清目明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为了能迅速准确掌握村情,邹品文配备了驻村的必备三件“法宝”——草帽、雨靴和棍子,深入到大山摸排调研。用了40多天的时间,他将调研的结果手绘成了一张“作战地图”,将年华村方位、行政区划、各社社长及联系方式、各社人口、脱贫户分布、脱贫情况、产业分布、基础设施、公益岗等尽收其中,再配上一份党员名册、和一份脱贫户花名册,就构成了工作“罗盘”的三驾马车,随身携带,确保制定目标有方向,执行方案不迷路。


经过实地调研和考察,邹品文发现内生动力不足是乡镇贫困的根源之一。为此,邹品文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从补齐群众精神短板,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技能培训效果等方面入手,提升村民的精气神。



积极开展帮扶,村两委、工作队入户宣传各类帮扶政策,确保精准帮扶到户到人;大力宣传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营造“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网络创业、面点发酵、火锅底料炒制、农民致富带头人茶产业等技能培训;通过多种渠道介绍帮扶车间、代工点、就近就业等,引导村民实现灵活就业……有政策兜底,有技术提升,有就业渠道,在这样的一系列措施下,村民们也实现了从“要他们致富”到“他们要致富”的思想转变。
线上指导+线下诊疗
三甲专家在线守护村民“医”路健康
在镇卫生院进行心电图检查,还能让重医附二院的专家看图出结果?说起如今在家门口看专家号的便利,家住开州区满月镇的张孃孃有说不完的感激。这正得益于去年重医附二院与满月镇卫生院签订的心电远程服务协议,不仅让当地疑难影像病例有了专家把关,而且在专家的指导下,当地乡镇的影像技术水平也得以大大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为此,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重医附二院就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送人才、送设备、送技术等全面推进乡镇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让更多偏远地区的村民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乡镇各类医疗资源不足?那就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经常组织临床专家教授前往开州区人民医院、大进镇、满月镇卫生院开展巡回医疗及健康义诊活动,在为当地村民免费接诊的同时,开展免费发放药品,减免挂号、检查费等优惠医疗服务。村民健康意识不足?那就针对村民实际需求,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急救技能及慢病管理科普讲座等,大大提升群众健康管理意识和主动性;基层医疗设备缺乏?那就捐赠医疗设备,补起短板;基层诊疗水平有限?那就通过组织进行学习、开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让乡镇医疗卫生技术强起来。

据统计,截至目前,重医附二院共开展巡回医疗及健康义诊活动16次,接诊患者180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及生活物资10000余元,减免挂号、检查费用30000余元,上门走访原建卡贫困户30余户。为了进一步支持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医附二院党委书记王大刚等领导还带队向大进镇、满月镇卫生院捐赠了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负压引流器、医用防护服等价值20余万元的医疗设施设备,并签订了《重医附二院技术指导协议》及《重医附二院双向转诊协议》,为当地老百姓到院就医提供了绿色通道。此外,还免费接收开州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帮助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
“满月镇是开州区最偏远的乡镇,老年人多,医疗条件不足,看病是个老大难问题。为此,在健康帮扶工作中,医院做的不仅是‘输血’,更是‘造血’,通过提供免费进修学习机会、签订帮扶条约等,大大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以及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相信未来满月镇也会越来越好!”说起村民们如今的健康生活,重医附二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满月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助镇工作队队员封霄笑容满满。
为思想“把脉”,把人心聚起来,打造常驻“思想工作队”,解决乡村振兴“群众内生力”问题;为士气“补钙”,把队伍壮起来,打造常驻“组织工作队”,解决乡村振兴“队伍内生力”问题;为发展“造血”,把产业兴起来,打造常驻“经济工作队”,解决乡村振兴“产业内生力”问题;为乡风“会诊”,把风貌美起来,打造常驻“文明工作队”,解决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力”问题……在过去的两难时间里,重医附二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不仅为对口帮扶乡镇留下了思想、组织、产业、文明4个“常驻工作队”,还走出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今年5月,随着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启动,重医附二院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浩、手术室副护士长孙大治、检验科副主任技师段亮以及手术室主管护师王志成已接过前几位驻村干部手中的接力棒,积极投身到火热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未来,重医附二院将继续坚持党建‘红色引擎’作用,持续发挥自身行业优势,与开州区各级医疗机构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书写新篇章!”说起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重医附二院党委书记王大刚表示。
(文/钟杨 马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