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名中医】汪为:有悬壶济世之心 中医亦可大有所为
“学中医没出路的!”
“趁早改行吧!”
……
许多年前,刚接触中医的汪为耳边总是充斥着这样的话,当时的他将信将疑,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未知和迷茫。但多年后的今天,当汪为再次回看走过的路时,中医给患者带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让他坚信自己的选择——“中医是可以大有所为的”!
汪为,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市六院、市职防院)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主任,做为全国第七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他不断夯实中医理论基础,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学术经验,医治和拯救更多被疾病折磨着的人们,造福百姓。

传承师者风范
为患者“定制服务时间”
去年,15岁的男孩因备考体考锻炼过度,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找到了汪为做康复治疗。但因为男孩正面临初升高,学业重,无法在工作日前往医院,得知情况的汪为给男孩制定了“专属服务”——周一至周五中药外敷,周末到院实施针灸和手法治疗。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男孩得以痊愈并顺利参加体考。
而这样的为患者“定制服务时间”的情况还不止一次,从医二十余年来,汪为从未休过公休假。“放不下这些患者们。”在汪为看来,患者是最重要的,为了“迁就”患者的治疗时间,他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早上7点就开始治疗,甚至要求科室人员开通夜间门诊,满足“上班族”的就医需求。同时,汪为还向患者公开自己的电话号码,只要患者有需要,他随时都能为患者服务。
“我的老师就是这样的,我还远远不及。”作为全国名中医郭剑华的弟子,汪为多次见识到郭老师仁心仁术的风范,“过节想着上门诊,不愿在其他事情上花时间,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想的都是要给患者看诊。”汪为说,正是在老师舍己为人的精神感染下,自己也立志要做一名一心为患者的“好医生”。
作为科室主任,汪为也将这样的“医德”传承给青年医师们。“作为医生,应该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患者解决病痛,同时要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让治疗有效且价廉。给患者看病是我们的职责和本能,而不是为了牟取经济利益或者社会地位。”

“活到老学到老”
以毕生所学谋患者健康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相比西医,要学习的更多。”汪为说,想要参透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医学典籍已是一桩难事,然而中医还要学习西医的诊断学、外科学、解剖学等,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因此,不管是义诊还是讲课,汪为常常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每年,他都会到院外讲座2-3次,高校授课40余课时,义诊更是数不胜数。
在跟随郭剑华老师学习的7年时间里,老师传承给汪为的不仅仅是“医德”,更是学术经验。颈椎病的六步联法治疗、腰椎间盘的五步联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四部联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四部联法治疗、骨伤疾病后遗关节功能障碍的五步联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五步联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七步联法治疗等等,汪为都不愿“放过”,他将所学带回医院,每年诊疗骨伤、筋伤患者900余人,良好的治疗效果让区内的患者们口碑相传。
51岁的女士因肩膀疼痛,在外院诊断为肩周炎,半年多的时间里吃了很多药,但肩痛的情况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找到汪为后,汪为根据经验判断该患者的情况可能不是肩周炎。询问患者得知患者存在血糖偏高的情况,在实施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治疗控制血糖后,患者的肩痛情况得以缓解。
“肩痛不一定是肩周炎,也可能是血糖高造成的;头痛不一定是脑部问题,也可能是颈椎问题。”汪为说,作为医生,需要多学、多看、多思考,才能为患者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汪为也总是喜欢将学生带到患者面前,向学生提各种问题,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问题立马得以解决。

“只要有悬壶济世之心,中医亦可大有所为。”汪为说,虽然从医是辛苦的,但治疗第一个患者之后就会让你感到很幸福,患者的感激会化成自身的成就感,鼓励自己继续前进。这,便是他坚持从医的动力。
2023年9月,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选、现场答辩等程序,并经南岸区名中医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及社会公示,汪为被评为第三届南岸区名中医。(文/王凤 图片由院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