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周系列两江评⑦ | 多手齐抓 为个人信息保护穿上“铁布衫”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9月11日至17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行,其中9月17日是个人信息保护日,为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和妇女群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重庆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
个人信息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数字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版图的当下,也将深刻影响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治理的必答题。
堵上“信息泄露”漏洞,须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信息技术与用户的生活联系越紧密,个人信息的利用价值就越大。互联网上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只在一个平台、一个软件上留下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相互连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个人隐私泄露的短板,每一个匿名的网友都有可能成为散布他人隐私的罪魁祸首,追责起来困难重重。因此,个人信息安全是一个社会系统问题,须多方共同努力。
国家要不断加固个人信息保护法治堤坝。《个人信息保护法》已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施行,和《民法典》《刑法》《网络安全法》等构成了信息保护的立体法律体系,但相关法律的普及度还不够,许多人不懂得如何利用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在具体落实中,存在涉案信息认定划分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数字经济的形态和内涵不断更新,也带来新的法律空白。对此,相关部门不仅要创新使用多媒介手段,加强普法宣传;更要加强专项立法,不断细化认定标准,针对最新形势,加快立法更新频率,加强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企业要不断追求优质安全服务。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一定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提供个性化服务不能越界;公开报道中软件平台发生的信息安全事故,除了企业为了牟利主动泄露,还有不少是软件技术缺陷造成的,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业,要加强漏洞巡查修复,不断升级更新技术,以科技之策解决科技之患。
个人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网络犯罪成本低、手段更新快,但法律和技术反应往往需要时间,个人信息保护须依靠群众力量。作为网络用户,我们要自觉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懂法、守法;在生活中养成保护个人信息的习惯,自觉减少在网络中暴露个人信息,发布隐私;使用软件和产品时要仔细阅读涉及隐私的声明;定期销毁如快递信息和网页浏览记录等涉及个人信息的记录和材料。
只有凝聚众力、内外兼修,《个人信息保护法》才能发挥最大效用,练好个人信息防护的“铁布衫”。
作者:杨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