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昌都所需 竭尽重庆所能——雪域高原上的重庆援藏之路越走越实
在三天时间里,代表团走进昌都市的城镇乡村、产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地,深入了解重庆援藏项目进展情况。

聚焦昌都所需 竭尽重庆所能——雪域高原上的重庆援藏之路越走越实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09-17
聚焦昌都所需 竭尽重庆所能——雪域高原上的重庆援藏之路越走越实
重庆援建的昌都市类乌齐县恩达村新农村建设项目。(昌都市类乌齐县供图)

“现在,我们家差不多一年能收入两万多元。感谢重庆,感谢国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9月13日,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藏民平措曲措的家中,来了一群远方的客人。她高兴地拉着三个女儿,给客人们讲起了近年来家里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这群远方的客人是重庆市代表团。当天下午,代表团一下飞机就直奔类乌齐县,开启对口援藏工作考察活动。

在三天时间里,代表团走进昌都市的城镇乡村、产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地,深入了解重庆援藏项目进展情况。他们欣喜地得知,在重庆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度的对口支援下,在一批又一批重庆援藏干部的接续奋斗、躬耕努力下,昌都市及所辖芒康县、类乌齐县、察雅县各领域持续向好转变。

藏族村落里有个“重庆广场”

平措曲措家住在类乌齐县桑多镇恩达村。这个村子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红色恩达”美丽村庄。这是重庆援建的新农村建设项目。

2011年,在重庆市第六批援类(类乌齐县)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重庆投入援藏资金1170万元,为恩达村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并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2020年,重庆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再次投入援藏资金164.8万元,对恩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

得益于重庆的接续援建,过去破旧不堪的村子已经焕然一新。一块呈三角形状,靠近路口交汇处矗立着五星红旗的地方,叫做恩达重庆广场。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当地藏民们跳锅庄舞的最佳场地。平措曲措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

过去,她和丈夫一直以务农为生,2011年结婚后,两人的户口独立出来,却没有住处。了解到情况后,重庆援类工作队从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中拨出4万元,又积极争取县里支持补贴2万元,帮助其新建住房。

随后,类乌齐县人社局又因地制宜为夫妻二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平措曲措任恩达自然村(恩达村下辖有5个自然村)片区的护林员,一年能收入9600元;其丈夫米久多吉成为类乌齐县集中供养中心的一名司机,每月可收入1900元。加上挖虫草、养牦牛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重庆援建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抽取104万元,争取类乌齐县财政资金52万元,为26户藏民新建了住房。

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类乌齐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君说,下一步,重庆将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新建恩达红色革命纪念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红色乡村。

“红岩班”开到了藏区中学

“我们把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和联系,都放进了一个表格里,这个表格在学案的41页。”9月14日上午8点30分,在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简称“昌都一高”)高二6班,藏族学生们正在上“云课堂”。

屏幕那头的讲课老师,是重庆市巴蜀中学校(简称“巴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贺勇。教室里,还站着一位老师,她就是重庆援藏教师、昌都一高高二年级语文老师雷洪兰。

今年9月开学起,这个班级开设了“云课堂”,巴蜀中学老师授课过程也将在该班同步播放,学生们拥有了重庆与昌都两地的“双师”。自此,这个班级也有了一个响亮的新名字——“红岩云班”。

昌都一高校长、重庆市第三批教育援藏组团负责人徐和建介绍,来到这所学校后,大家不约而同想到,除了提升他们的学科成绩外,帮助他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尤为重要。

今年3月,藏族班级高二6班成为第一个试点的“红岩班”。20名重庆援藏教师,分别与班里2-4个学生“结对”,不限时段地提供学习辅导,在帮助他们日常学习之余,还宣讲红岩故事、红岩精神。

“我们计划在今后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多讲一些红岩故事,帮助他们能够有最大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从2019年4月援藏至今,雷洪兰在这所学校看见了藏族学生的明显进步。她相信,在藏汉民族团结奋进的大背景下,“藏族学生们将拥有更好的未来”。

高原手术多次创下“藏东首例”

“突及其!突及其!(藏语意为“谢谢”)这次重病能活下来,全靠你们救我一命。”9月15日,昌都市人民医院,八旬藏族老人左登在出院前,专门送上一面锦旗,为医生蒲云飞、张腾等人献上洁白的哈达,并请护士帮他们合影留念。

半个月前,左登因胸背部剧烈疼痛,紧急到昌都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初步检查后,医生判断其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十分危急,需要紧急手术。然而,他的家人却着急送老人出院,计划到内地医院进行治疗。

当时,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重庆市医疗援藏组团负责人朱宇熹正在查房,了解到情况后,他当机立断,启动胸痛患者绿色通道,护送患者到介入手术室。

与此同时,重庆市第七批医疗援藏组团队员、昌都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蒲云飞及团队迅速做好手术准备,组织抢救。经过有效心肺复苏抢救、5次电除颤,精准植入支架,最终,把左登从死亡线边缘拉了回来。

蒲云飞援藏以来,已做过多个“藏东首例”手术,如藏东首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藏东首例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肾癌伴出血手术等。

朱宇熹介绍,近年来,重庆累计援助建设和设备资金约2.1亿元,捐赠医疗设备407台件,援助昌都市、类乌齐县、芒康县、察雅县人民医院实现新院区搬迁,使其基建和设备配置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累计帮助昌都地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00余项,填补了藏东地区医疗领域的一大空白。

朱宇熹说,就昌都市人民医院而言,在充分摸底调研昌都市情后,重庆市医疗援藏组团提出了促进医院重点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的“981”工程,即建设九大医疗中心,实施八大专项医疗技术,建设藏东第一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同时,从“输血”变“造血”,通过一对一的“师带徒”机制,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本地医疗队。

如今,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获批西藏自治区首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卒中、创伤、危重儿童和新生儿、危重孕产妇、胸痛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基本建成。

数据显示,与过去相比,当地居民的“三大健康指标”显著改善,群众医疗服务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让高原上的“一老一小”享受专业社工服务

洛松曲增是2022年毕业的昌都籍大学生,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今年1月,丁青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一则宣传信息让他产生了兴趣:“‘助人自助’的理念很吸引我,社工是一个很新的职业,离家近,又能力所能及帮助身边的人,我就报名应聘了。”

“过去,昌都市既没有社工服务中心、社工站,也没有专业社工人员,所以我就想着如何把重庆社工服务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先进方法引到这里。”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昌都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程健说,基于此,他迅速协调引入重庆江北春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落户昌都,成立“昌都市春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填补了昌都市无专业社工服务中心的空白。

“我们第一批共引入了重庆17名专业社工,参与运营昌都市首批46家社工站(点),建立了9支本土志愿者队伍。同时,发挥昌都本地大学生对风土人情和社会心理都比较熟悉的优势,吸纳了133名大学生就业。”程健表示,截至目前,昌都市接受专业社工服务的群众达16076人,其中儿童10256人、老人4421人、残疾人562人、妇女837人,受益总人次达5万余人次。

下一步,昌都市民政局将继续加大乡镇社工站的建设力度,关注“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社会救助、基层治理等民生重点,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昌都市乡镇社工站全覆盖。

记者 何春阳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聚焦昌都所需 竭尽重庆所能——雪域高原上的重庆援藏之路越走越实

2023-09-17 07:09:21 来源:
聚焦昌都所需 竭尽重庆所能——雪域高原上的重庆援藏之路越走越实
重庆援建的昌都市类乌齐县恩达村新农村建设项目。(昌都市类乌齐县供图)

“现在,我们家差不多一年能收入两万多元。感谢重庆,感谢国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9月13日,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藏民平措曲措的家中,来了一群远方的客人。她高兴地拉着三个女儿,给客人们讲起了近年来家里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这群远方的客人是重庆市代表团。当天下午,代表团一下飞机就直奔类乌齐县,开启对口援藏工作考察活动。

在三天时间里,代表团走进昌都市的城镇乡村、产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地,深入了解重庆援藏项目进展情况。他们欣喜地得知,在重庆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度的对口支援下,在一批又一批重庆援藏干部的接续奋斗、躬耕努力下,昌都市及所辖芒康县、类乌齐县、察雅县各领域持续向好转变。

藏族村落里有个“重庆广场”

平措曲措家住在类乌齐县桑多镇恩达村。这个村子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红色恩达”美丽村庄。这是重庆援建的新农村建设项目。

2011年,在重庆市第六批援类(类乌齐县)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重庆投入援藏资金1170万元,为恩达村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并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2020年,重庆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再次投入援藏资金164.8万元,对恩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

得益于重庆的接续援建,过去破旧不堪的村子已经焕然一新。一块呈三角形状,靠近路口交汇处矗立着五星红旗的地方,叫做恩达重庆广场。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当地藏民们跳锅庄舞的最佳场地。平措曲措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

过去,她和丈夫一直以务农为生,2011年结婚后,两人的户口独立出来,却没有住处。了解到情况后,重庆援类工作队从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中拨出4万元,又积极争取县里支持补贴2万元,帮助其新建住房。

随后,类乌齐县人社局又因地制宜为夫妻二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平措曲措任恩达自然村(恩达村下辖有5个自然村)片区的护林员,一年能收入9600元;其丈夫米久多吉成为类乌齐县集中供养中心的一名司机,每月可收入1900元。加上挖虫草、养牦牛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重庆援建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抽取104万元,争取类乌齐县财政资金52万元,为26户藏民新建了住房。

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类乌齐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君说,下一步,重庆将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新建恩达红色革命纪念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红色乡村。

“红岩班”开到了藏区中学

“我们把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和联系,都放进了一个表格里,这个表格在学案的41页。”9月14日上午8点30分,在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简称“昌都一高”)高二6班,藏族学生们正在上“云课堂”。

屏幕那头的讲课老师,是重庆市巴蜀中学校(简称“巴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贺勇。教室里,还站着一位老师,她就是重庆援藏教师、昌都一高高二年级语文老师雷洪兰。

今年9月开学起,这个班级开设了“云课堂”,巴蜀中学老师授课过程也将在该班同步播放,学生们拥有了重庆与昌都两地的“双师”。自此,这个班级也有了一个响亮的新名字——“红岩云班”。

昌都一高校长、重庆市第三批教育援藏组团负责人徐和建介绍,来到这所学校后,大家不约而同想到,除了提升他们的学科成绩外,帮助他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尤为重要。

今年3月,藏族班级高二6班成为第一个试点的“红岩班”。20名重庆援藏教师,分别与班里2-4个学生“结对”,不限时段地提供学习辅导,在帮助他们日常学习之余,还宣讲红岩故事、红岩精神。

“我们计划在今后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多讲一些红岩故事,帮助他们能够有最大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从2019年4月援藏至今,雷洪兰在这所学校看见了藏族学生的明显进步。她相信,在藏汉民族团结奋进的大背景下,“藏族学生们将拥有更好的未来”。

高原手术多次创下“藏东首例”

“突及其!突及其!(藏语意为“谢谢”)这次重病能活下来,全靠你们救我一命。”9月15日,昌都市人民医院,八旬藏族老人左登在出院前,专门送上一面锦旗,为医生蒲云飞、张腾等人献上洁白的哈达,并请护士帮他们合影留念。

半个月前,左登因胸背部剧烈疼痛,紧急到昌都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初步检查后,医生判断其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十分危急,需要紧急手术。然而,他的家人却着急送老人出院,计划到内地医院进行治疗。

当时,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重庆市医疗援藏组团负责人朱宇熹正在查房,了解到情况后,他当机立断,启动胸痛患者绿色通道,护送患者到介入手术室。

与此同时,重庆市第七批医疗援藏组团队员、昌都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蒲云飞及团队迅速做好手术准备,组织抢救。经过有效心肺复苏抢救、5次电除颤,精准植入支架,最终,把左登从死亡线边缘拉了回来。

蒲云飞援藏以来,已做过多个“藏东首例”手术,如藏东首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藏东首例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肾癌伴出血手术等。

朱宇熹介绍,近年来,重庆累计援助建设和设备资金约2.1亿元,捐赠医疗设备407台件,援助昌都市、类乌齐县、芒康县、察雅县人民医院实现新院区搬迁,使其基建和设备配置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累计帮助昌都地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00余项,填补了藏东地区医疗领域的一大空白。

朱宇熹说,就昌都市人民医院而言,在充分摸底调研昌都市情后,重庆市医疗援藏组团提出了促进医院重点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的“981”工程,即建设九大医疗中心,实施八大专项医疗技术,建设藏东第一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同时,从“输血”变“造血”,通过一对一的“师带徒”机制,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本地医疗队。

如今,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获批西藏自治区首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卒中、创伤、危重儿童和新生儿、危重孕产妇、胸痛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基本建成。

数据显示,与过去相比,当地居民的“三大健康指标”显著改善,群众医疗服务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让高原上的“一老一小”享受专业社工服务

洛松曲增是2022年毕业的昌都籍大学生,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今年1月,丁青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一则宣传信息让他产生了兴趣:“‘助人自助’的理念很吸引我,社工是一个很新的职业,离家近,又能力所能及帮助身边的人,我就报名应聘了。”

“过去,昌都市既没有社工服务中心、社工站,也没有专业社工人员,所以我就想着如何把重庆社工服务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先进方法引到这里。”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昌都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程健说,基于此,他迅速协调引入重庆江北春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落户昌都,成立“昌都市春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填补了昌都市无专业社工服务中心的空白。

“我们第一批共引入了重庆17名专业社工,参与运营昌都市首批46家社工站(点),建立了9支本土志愿者队伍。同时,发挥昌都本地大学生对风土人情和社会心理都比较熟悉的优势,吸纳了133名大学生就业。”程健表示,截至目前,昌都市接受专业社工服务的群众达16076人,其中儿童10256人、老人4421人、残疾人562人、妇女837人,受益总人次达5万余人次。

下一步,昌都市民政局将继续加大乡镇社工站的建设力度,关注“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社会救助、基层治理等民生重点,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昌都市乡镇社工站全覆盖。

记者 何春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