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年前重庆是啥样 “矿”世奇“材”里找答案
40多种原生态矿物标本、数十种观赏石、VR体验“穿越地心”、科普展板……9月16日,在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举办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矿”世奇“材”地质科普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前来了解重庆的地质奥秘。
“这块石板上为啥有这么多花花绿绿的图案?”10岁的小学生童诗芸跟妈妈来逛街,却被科普活动现场的一块矿石标本吸引了目光。
“这块‘石板’可不是一般的石头,它叫海宝玉大理石,形成于大约4亿年前,在城口县被发现。”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地质队工程师李德龙向她介绍,这种矿石的类型是志留纪韩家店组海百合生物碎屑灰岩。
小诗芸看到的“图案”其实是志留纪时期的海百合等生物化石。当时,城口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沧海桑田的自然变迁,如今的城口大山连绵,海洋生物们变为化石,成了矿石的一部分。
活动现场还有铁矿、煤矿、方解石、重晶石等多种矿石标本,并配有专业放大镜。市民不仅可以触摸矿石,还能用放大镜一窥矿石表面的细节。
“很有意思,原来我们重庆的矿产这么丰富!”67岁的退休工人张碧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矿石,边看边赞不绝口。
现场展出的矿石标本,绝大多数来自重庆。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已发现矿产70余种,已查明资源量的矿产有44种,主要优势矿为页岩气、天然气、地热、锰、铝土矿、锶、碳酸钡、重晶石等。其中,锰、铝土矿已被纳入国家新一轮战略找矿突破行动的矿种。
据悉,本次科普活动由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办,江北区科协、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科协协办。
记者 申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