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青年说 | “防猝死套餐”走红:跟风需谨慎
9月14日,“防猝死套餐”登上热搜,网友表示服用辅酶Q10、鱼油、叶黄素、维生素D3等保健品可以防止猝死。熬夜人士跃跃欲试,“感觉有救了,续命要紧”。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汪芳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这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而且盲目服用可能引发代谢负担。”
风靡各大社交平台的“防猝死套餐”,是年轻人的“朋克养生”,一边吃着最贵的保健品,一边熬着最晚的夜。近段时间以来,“养生酸梅汤”“中药奶茶”“冰中式”,还有“防猝死套餐”的流行,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养生血脉的觉醒,也可以看出养生正从中老年人的专属变成了年轻人的“刚需”,本质上都是人们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视。尽管年轻人有防范意识是好事,但常言道是药三分毒,长期依靠药物“治标不治本”。所以对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不可盲目跟风,媒体也不用过于吹捧。
“防猝死套餐”,真的靠谱吗?很多年轻人容易未经医嘱,一头热跟着网络上的热门攻略,给自己对症“下药”。小小的药盒里放置着五花八门的补剂保健品,年轻人说起这些药片的功效也头头是道。不可否认,一些保健品可能对心脏健康有益。然而,药物剂量、药品间的相互作用、服药禁忌以及副作用往往不被年轻人所了解。据专家解释,盲目吃药不仅会增加药物性损伤的风险,还很可能造成肝脏等身体器官代谢功能紊乱。早在去年,浙江杭州一名53岁男子每天8颗维生素吃出肝衰竭。滥用药物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也在警示着公众不要盲目跟风吃药,一不小心可能得不偿失。
与此同时,公众也容易被商家下套,收割智商税。保健品与处方药不同,只具有辅助保健的作用,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市场上保健品琳琅满目,质量参差不齐。在商家铺天盖地的营销攻势和社交媒体博主的带货推荐下,消费者一不小心就掉入了商家的陷阱中。轻则,将一些杂牌或者网红品牌收入囊中,浪费了钱财却起不到效果;重则,产品的安全性难以保障,对自己身体造成了损害。
回归问题的根源上,“防猝死套餐”并不是我们长久的解药,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优解。“解铃还须系铃人。”猝死通常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突发造成的,而心脑血管疾病的除了遗传外,还由于长期过于疲劳,熬夜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久坐缺乏运动,肥胖,高油高盐饮食,长期精神压力大造成的。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这些都是当代人的通病。真正的“防猝死套餐”是健康且规律的饮食,戒烟戒酒,避免熬夜,适当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
尽管道理年轻人都懂,但将健康融入日常生活中执行,仍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公众用药常识和健康素养仍有待提升,有关部门和专业医者也应怀着“宁可架上药生尘”的关怀,加大宣传和打假力度,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刘嘉慧(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