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 李春燕,董进,陈毅
△蓝天白云,美丽万州。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规划建设,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这份期盼,正不断在万州大街小巷落地成真,融入居民们的烟火日常。
“爷爷,科技馆什么时候能建好啊?我好想进去看!”
“快啰快啰,到时候爷爷天天带你进去玩。”
江风习习,带着一丝凉爽。傍晚时分,住在北滨大道一段御水江岸的王天贵,总爱带着孙子外出散步,看看家门口的北滨公园建得怎样。
流水型花坛、高大的杉树、色彩丰富的绿植……邻水营城,沿绿布局。万州北滨路牌楼段至印盒石段的北滨公园内,万州首座三星级绿色建筑科技馆,宛若“双鱼”的弧线式形体已初见雏形。
“园林景观区域正进行道路铺装、设施安装和停车场施工,科技馆已完成主体和二次结构施工,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中建八局万州北滨公园EPC项目负责人秦康伟介绍,项目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成。这意味着,最快明年春天,王天贵爷孙俩就可以进去打卡了。
△万州区北滨公园项目效果图。
沿着北滨路往西,移民广场改造工程现场,城市公共展览馆“三峡之眼”建设,如火如荼。由粗壮钢结构支撑造型、两栋建筑体围成的展厅,犹如一双“眼睛”,注视着浩渺平湖。
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兼顾城市“亮度”和“温度”。“移民广场将打造成为多功能城市客厅。”三峡平湖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场每一处设计,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峡之眼”设计图 。
“三峡之眼”展览馆,内部提供展陈空间,外部“化身”舞台,可容纳约42000人同时观演;“长江之水”阶梯水景,形似万州境内长江河岸,三级退台阶梯,既展示水景,又提供休息、集会空间;“三峡画卷”景观廊道,以空中步道形式环绕广场四周……
隔江相望的,是三峡文化艺术中心。外形以“磐石+璞玉+水晶”的艺术理念设计,仿佛长江边上一颗璀璨宝石,出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的手笔。未来,大剧院、文化馆都坐落于此,提升着城市优质公共服务……
按照《重庆市万州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到2025年,万州区“一区一枢纽两中心”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建成“交通互联互通、环境友好宜居、生活品质精美、能源均衡保障、城市智慧高效、城市安全韧性”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在万州,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满城山水映平湖。
8月28日清晨,家住万州江南新区的刘虎,起了个大早。不为别的,就为第一时间体验当天通车的江南片区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工程。
△都历山隧道,车辆各行其道。
这条连接道工程位于万州区高铁北站城区,是连接高铁片区、枇杷坪片区和江南片区的主要干道。“其中关键控制性工程——都历山隧道,更是万州首条市政特长隧道。”项目工程部经理丁树清,直言1300多天的奋战坚守“没有白费”。
“快,是真的快。”刘虎感慨地说,以往30分钟车程,如今10分钟便能抵达。
从万州二桥桥头出发,沿着双向六车道的连接道工程,驱车向前,穿过都历山隧道,阳光倾泻而下,一座高铁新城,拔地而起。
白纸作画,如何让新城不只是一块密不透风的“水泥板”?生产、生活、生态,缺一不可,完美诠释何为三“生”有幸。
打造的站城一体站前商务办公、会议会展中心和创新智库,强化产业经济;三横七纵道路格局,幼专新校区、三峡医学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造就宜居空间;都历山郊野公园“拥绿亲水”,还原山清水秀。
未来,高铁片区不仅是进入万州城区的重要门户区和交通枢纽区,也是承接新功能、新业态的重点地区。
△复兴号动车组驶过郑渝高铁万州段。
这背后,凸显的正是万州城市规划建设“从全局谋一域”的大局观。
区别于传统“摊大饼”式布局,万州正优化“一轴三核九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
“一轴”即长江生态文明发展轴,通过打造生态文旅、商业公服、商贸物流和临港经济四段滨江魅力带,彰显万州高峡平湖和江城特色。
“三核”即北部创新门户、中部城市客厅和南部智造中心。北部创新门户依托高铁北站发展枢纽经济,中部城市客厅聚焦商业金融、文化休闲等核心功能,南部智造中心依托高峰货运主站和新田港发展枢纽经济。
“九组团”即天城组团、枇杷坪组团、高笋塘组团、江南组团、百安坝组团、龙宝组团、高峰组团、新田组团和长岭组团。
“’一轴三核九组团’协同分工,共同提升城市能级和空间品质。”万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人和、城美、境优、业兴。万州在探索城市规划建设中,践行新发展理念,闯出新路。
“万州现在最火、最热闹的地方是哪儿?”
问十个万州人,或许有十个不同的答案。在万州,“诗与远方”的烟火气,早已融入城市每一条大街小巷。
△热闹非凡的天生城街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白天的忙碌在这一刻停下来。极目看天城,壁岸星灯。天生城文旅街区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郁的烤鱼香气。
麻辣、泡椒、鱼香、豆豉……炭火慢慢煨着,汤汁咕嘟咕嘟直响,卸下一天的疲惫,人们的放松和自由,从舌尖开始。
“我们烤鱼店在这里开业后,每天生意都很好。”渝尾巴烤鱼负责人陈伟说,这条街已成为万州烤鱼的新地标。
“外地朋友来玩,我首推的就是天生城文旅街,处处是美景,店店有美食。”土生土长的黄文琪,今年已经带了五、六波外地朋友来“打卡”。
天生城街区的美,不仅是美食,也是美景。远望,宛若临渊高耸的吊脚楼群;近看,又似平地起高楼,仿古建筑群轮廓凹凸有致;漫步其中,大红灯笼与绚烂灯光,交相互融。
△古色古香的天生城街区。
“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和街道,非常适合穿着汉服来逛街游玩。”从小喜欢汉服的陈雅雪,常和朋友们前来拍照逛街。
从依山而建的天生城街区,驱车20分钟左右,便抵达临江打造的红花地码头集市,万州的夜生活又有了另一种“打开方式”。
几十个摊位有序分布,摊主们撑开氛围伞、点亮氛围灯、支起折叠桌椅,各种创意小吃、新潮玩法琳琅满目,“小而美”却各有生命力。
“在这里摆摊,我们只收取一点清洁费,相较于传统门店,这是一种更低成本的尝试。”红花地码头休闲广场运营负责人简艳芳介绍,目前经营的摊主有55位,几乎都是“90后”“00后”摆摊创业。
△红花地码头美食多种多样生意火爆。
依托天生城大遗址公园建成文旅新街区,江边荒坡改造为解决民生就业的市集……2022年,万州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统筹推进151个城市更新提升项目,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沱口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等35个项目已竣工投用;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46个老旧小区,房屋787栋,惠及居民3万余户。
城市建设避免大拆大建,而是将人文与自然深深融入城市更新,回归人本,是万州城市规划的逻辑,也提升着城市核心竞争力。
今年“五一”期间,万州共接待游客108.92万人次,同比增长33.59%,累计接待收入61484.6万元,同比增长31.08%。而来天生天城文旅街区的市民游客,就近30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6万人次。
即将到来的“十一”,又会迎来多少客人?烤鱼店老板陈伟和他的邻居们,都充满期待。
外练“宜居城”!万州,正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真真正正落到实处!
华龙网记者 李春燕 董进/文 陈毅 通讯员 冉孟军 付作侨/图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