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以“考古”为梯 让文化自信拾级而上
中华文明追根溯源有章可循,有窗可见,对坚定文化自信大有益处。

【地评线】渝论 | 以“考古”为梯 让文化自信拾级而上

来源:华龙网2023-09-22

近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作为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展品6000余件,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

QQ截图20230921190820
网络截图。

让长期沉寂于库房里的古老文物与民众见面,“讲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也是中国考古博物馆建立的重要意义之一。毋庸置疑,以“考古”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更能帮助大家沿着历史拾级而上,走进充满智慧的中华民族,走进中华的历史沿革,感受厚重精彩的中华文明。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对历史深入思考,考古是链接当前、未来和过去的重要渠道,有了这个重要的窗口,我们就更容易找到人类文明的起源,感受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

让历史文物说话,不能单凭陈列的文物展示。考古学遗址组织陈列展示,让精品文物与成组器物有机融合,使参观者不仅可以细赏珍品之美,还能了解到文物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脉络。一座考古专业博物馆,展品来自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历史遗迹,展示考古人员亲手发掘出土的文物,对于文化自信更有说服力。在考古博物馆中同一时期遗址或主题下,展柜展架密集式陈列与独立柜的多角度展示,有的通过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打造全方位沉浸式文化体验,更能给观众带来“穿越”的感觉,更加清晰中国文明发展的历程。

中华文明追根溯源有章可循,有窗可见,对坚定文化自信大有益处。中国的石器时代、瓷器时代、造字演变、农耕文明等等,这些通过考古博物馆中的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手段,给观众营造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文化体验。考古博物馆中上万年前的炭化大豆、炭化小麦、炭化糜子、炭化大米等更是见证了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在农耕文明上是如何破译种植密码,让参观者在这里找到严谨而有说服力的依据,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更好在大家心中植根。

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更能帮助大家理解古代中国,理解现代中国,理解未来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如今通过中国的考古博物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更好讲述中国故事,才能更好激励中华儿女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建设美好中国,让民族复兴大业更加辉煌!

作者:陈群(巴南区)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渝论 | 以“考古”为梯 让文化自信拾级而上

2023-09-22 06:00:00 来源:

近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作为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展品6000余件,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

QQ截图20230921190820
网络截图。

让长期沉寂于库房里的古老文物与民众见面,“讲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也是中国考古博物馆建立的重要意义之一。毋庸置疑,以“考古”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更能帮助大家沿着历史拾级而上,走进充满智慧的中华民族,走进中华的历史沿革,感受厚重精彩的中华文明。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对历史深入思考,考古是链接当前、未来和过去的重要渠道,有了这个重要的窗口,我们就更容易找到人类文明的起源,感受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

让历史文物说话,不能单凭陈列的文物展示。考古学遗址组织陈列展示,让精品文物与成组器物有机融合,使参观者不仅可以细赏珍品之美,还能了解到文物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脉络。一座考古专业博物馆,展品来自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历史遗迹,展示考古人员亲手发掘出土的文物,对于文化自信更有说服力。在考古博物馆中同一时期遗址或主题下,展柜展架密集式陈列与独立柜的多角度展示,有的通过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打造全方位沉浸式文化体验,更能给观众带来“穿越”的感觉,更加清晰中国文明发展的历程。

中华文明追根溯源有章可循,有窗可见,对坚定文化自信大有益处。中国的石器时代、瓷器时代、造字演变、农耕文明等等,这些通过考古博物馆中的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手段,给观众营造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文化体验。考古博物馆中上万年前的炭化大豆、炭化小麦、炭化糜子、炭化大米等更是见证了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在农耕文明上是如何破译种植密码,让参观者在这里找到严谨而有说服力的依据,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更好在大家心中植根。

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更能帮助大家理解古代中国,理解现代中国,理解未来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如今通过中国的考古博物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更好讲述中国故事,才能更好激励中华儿女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建设美好中国,让民族复兴大业更加辉煌!

作者:陈群(巴南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一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