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背景调查需注意边界
近日有媒体报道,伴随市场主体增加、人才流动加速,背景调查频繁出现在一些用人单位的招工流程中。一些用人单位为了确认求职者是否适合拟聘用的岗位,对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历和表现等开展背景调查。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存在随意收集和过度使用个人信息等情况,一些与用工没有直接联系的内容也被列入调查范围,背景调查越来越没有边界。
对求职者背景调查,有助于用人单位进一步确定对方是否适合应聘岗位,降低用工风险,还可以为企业选出胜任工作的优秀人才,这无可厚非。对于大多数求职者而言并不抗拒背调,因为自己简历信息真实,怎么背调结果都是一样,和自己的能力和实力相差无几,某种程度上而言,接受背调,反能够让企业看到自己求职的诚意,增加录用的机会。就业也是双向选择的过程,求职者也可以“反客为主”,对企业进行反向背调,在面试前,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深挖企业背景信息,再审慎作出职业选择。
因此对于可不可以背调这个问题,并无太多争议。但近期社会诟病招聘背调主要是批评没有边界的背调乃至“暗调”,不少求职者反映一些用人单位出于利己思维,擅自扩大调查范围,存在随意收集、过度使用个人信息等情况,比如将求职者的婚姻情况、家庭成员、疾病、宗教信仰、行踪轨迹等列入调查范围,大有滥用背调之嫌;还有一些用人单位,没有明确告知求职者,未征得求职者同意,便安排第三方背调机构去调查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搞“暗调”。应该指出这些行为有脱离法律轨道之嫌,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从诸多乱象来看,背景调查之所以频频越界,让求职者成为“受害者”,根源在于缺乏规范,相关法律对此未作出具体的明确规定。背调,哪些能查、哪些不能查,目前并没有相关指引,尤其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劳动法对用人单位收集求职者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方式尚不够明确,这让一些企业认为,背景调查是企业的自主行为,这是背景调查越来越没有边界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长久来看,要营造一个真正健康的、高效的求职市场,必须厘清背景调查边界,加强对背景调查规范管理。让背景调查回归本位,亟待引起各方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有关部门应参考编制发布劳动合同示范文本的做法,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如实说明的范围,限制用人单位的自由裁量权;用人单位要增强法治意识,对求职者要有应有的尊重,依法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劳动者要谨慎授权,对背调中各种侵犯个人信息安全情形敢于说“不”,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无规矩不成方圆,期待在各方推动下,让背调走向规范管理,从而助力构建平等、自由、开放、透明和充分竞争的职场环境!
作者:路漫漫(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