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协作、政策协同、项目共建 双城经济圈18条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6大类18条经验做法
一 促进产业共建共兴
1.共建优势产业链
2.共建联合招商机制
3.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二 共同建设统一市场
4.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
5.实现企业跨省市“一键迁移”
6.共建跨省公平竞争审查协作机制
三 协同推动对外开放
7.统一运营中欧班列(成渝)品牌
8.推进跨省市“关银一KEY通”
四 深化生态环境共治
9.开展生态环境协同立法司法协作
10.开展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
11.共建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机制
五 推动社会共建互融
12.推进政务“川渝通办”
13.推进跨省通信一体化
14.推进毗邻地区警情处置一体化
六 完善协调协商机制
15.建立多层次协商推进机制
16.建立重大项目联合调度服务机制
17.建立协同立法机制
18.建立干部互派挂职机制
资料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重庆日报讯 (记者 唐琴)9月21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总结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18条经验做法,印发各省区市借鉴。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推进三年多来,重庆市、四川省切实深化合作、健全机制、推广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协作、政策协同、项目共建等方面形成了18条经验做法,可供其他地方在城市群建设和其他跨区域合作中借鉴。
这些经验做法共分为6大类,分别是:
在促进产业共建共兴方面,两地共建优势产业链,联合出台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4个领域高质量协同共建实施方案;共建联合招商机制,联合召开全球投资推介会,发布“双城双百”投资机会清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十条措施;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将川渝高竹新区打造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
在共同建设统一市场方面,两地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实现营业执照异地互办互发、立等可取;实现企业跨省市“一键迁移”,实现企业跨省迁移“即时办”“零跑路”;共建跨省公平竞争审查协作机制,在重庆大足、北碚、万州、黔江与四川内江、绵阳、达州、南充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交叉互评。
在协同推动对外开放方面,统一运营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实现运营标识、基础运价、车辆调度“三统一”;推进跨省市“关银一KEY通”,首次实现“电子口岸卡”跨海关关区通办。
在深化生态环境共治方面,两地开展生态环境协同立法司法协作;开展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在全国首创跨省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并实行实体化办公;在全国率先共建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机制。
在推动社会共建互融方面,推进政务“川渝通办”,联合发布3批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推进跨省通信一体化;推进毗邻地区警情处置一体化。
在完善协调协商机制方面,川渝建立起多层次协商推进机制,已召开党政联席会议7次、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7次;建立重大项目联合调度服务机制,2020—2023年已按年度滚动实施31个、67个、160个、248个重大项目;建立协同立法机制,实现立法项目协商确定、立法文本协商起草、立法程序同步推进、立法成果共同运用、法规实施联动监督;建立干部互派挂职机制,目前已互派3批次301名年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