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成熟时,千里人团圆
9月6日,阳光穿过竹林的缝隙,稀稀疏疏洒落在方竹笋林。一大早,李伟就跟着父母一道带着临时聘请的采笋工,进山采笋。
金佛山的方竹笋与其他笋类不同,每年从海拔2000多米到低海拔1400多米地区依次生长。采笋季便从立秋开始,持续至中秋左右结束。
金佛山人世世代代采笋。临近立秋,不管离家多远,在外打拼的人都会像候鸟一样,不约而同回家去。
比起春节,金佛山每年50天左右的采笋季,更像一场亲人们相聚时间更长的团圆季。
“新疆、青海也好,浙江、上海也好,不管千里万里,基本上都要回来。”头渡镇方竹村党总支书记张承华解释道,头渡镇笋农约有2300人,其中1600人左右在外务工。
李伟家在头渡镇柏枝村,从太爷爷辈开始就是笋农。现在经营管理的笋场是从国有林承包的,已经26年了。虽然常年在福建务工,但一到采笋季,李伟便会在立秋前赶回家。刚三十出头的他采笋“工龄”10年,已经挑起了家里采笋的大梁。
李伟家的笋场海拔较高,采笋时间更早一些。为趁早完成抢“鲜”,李伟家今年临时聘请了8个帮工采笋。他们和李伟一样,都是当地的笋农,但因为自己笋林海拔低,还采不了笋,就临时当起了帮工。
“先帮高海拔的,挣点别人家的采笋钱,再给自己家的采,两头挣钱,不耽误活。”58岁的王先华是这批帮工里年纪比较大的,但对于采笋,几十年来,王先华甘之如饴。“在沿海打工40多年了,每个月能挣五六千块,但是一立秋,大家都知道我要回老家,雷打不动一定回来采笋。今年,我是从福建晋江赶回来的。”说起来,很多人都跟他一样,八九月打工已经很热了,但是回家既能避暑,还能采笋。
采笋的工作比起在外务工也并不轻松。大家每天早上5:30吃早饭,喝过油茶,就得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吃完饭又要忙到太阳下山。每天采笋200公斤左右,多的时候可以达到500公斤,工资约200元一天。
李伟家的笋林面积在村里算得上中等,除去采笋人工费用支出三四万元,每年可收入20多万元。而普通人家一年采笋也能挣几万元钱。
谈及收入不错为什么外出打工,李伟说,只要留好竹母,家里有笋林是走出去的底气,要让笋林世世代代都能持续,就必须回家一趟疏竹,就是走到哪里都有的牵挂。
“快来吃饭了哟!”在李伟母亲朱泽润的一声吆喝下,一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她催促着正在分拣竹笋的儿子,眼角溢满了温柔。
大家围坐一团,桌上透亮的腊肉、糊香的辣椒、香甜的南瓜惹人垂涎。每天吃饭休息的时候,朱泽润最是欢喜。她总觉得儿子在外面打工都是报喜不报忧,还是要一家人在一起,在身边来得踏实。中秋的时候,在外读大学的小女儿也会回来,一家人就能整整齐齐、团团圆圆。
李伟的父亲再过两年就60岁了,想让李伟全面“接班”,李伟这几年也一直在食品厂打工,每个生产环节他也在参与,等将来他也想回家也开个食品厂,把方竹笋卖得更“高大上”!
行走千里,方竹是牵挂;敢走千里,方竹是底气。每当秋天的第一阵风吹到金佛山,他们就会回家,与家人相聚。到第二年,他们又会继续期盼,盼望着方竹成熟时,家人好团圆。
记者 邓的 王娟/文 陈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