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的一天|石鹏娟:每日三省 慎思笃行

教研员的一天|石鹏娟:每日三省 慎思笃行

来源:华龙网2023-09-27

编者按:

一天,24小时。你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

有人忙忙碌碌,四处奔波;有人不惧险峻,赏尽景色;也有人闲庭信步,自得其乐。作为教育系统的“神秘力量”和“教师之师”,教研员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本期,让我们走进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5位教研员的“一天”,透过镜头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感知他们的教育情怀,深挖他们的育人智慧。 

石鹏娟个人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讯(雷思蓉 实习生 蒋玥)“一天的工作很多很杂,脑子几乎是处于全天高速运转的状态,经常工作完回家,躺在床上还在复盘白天的事。”石鹏娟笑谈,在教研员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十年之久,从“小萌新”转变为“老师傅”,一路艰辛,一路成长,早已习惯了“每日三省”:调研时哪些细节未曾留意?哪些内容可以延展?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石鹏娟是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美术教研员,十年来,她正是凭借着勤思考爱动脑的“钻研家”精神,将美术教研工作吃熟吃透,引领美术教师们成长成才。

自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创新推出促进“双减”落地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五项工程”以来,石鹏娟每天思考的问题比以往更多更深。而如何针对美术学科特征让“学科阅读推进工程”落地生效是她反复思索并不停探索的“主旨题”。

“就美术学科而言,图像识读和文字阅读同等重要。” 石鹏娟谈到,图像作为一种阅读载体,除了视觉美感外,里面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创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观念,可以让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她指出,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的基本素养,学生通过观看美术作品、图片、影像等图像资料,加之阅读图像资料背后的文字资料,两种语言互为补充,学生将所见、所感通过美术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且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具趣味和独特性。

石鹏娟在北碚区小学美术学科阅读课例研修活动上发言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基于此,石鹏娟致力于打造融合了学科阅读的优质课例,力求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石鹏娟积极组建骨干教师团队,反复研读新课标以及学科融合等相关资料,以北碚区“学科阅读推进工程”为指引,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据石鹏娟介绍,为推进“学科阅读推进工程”,美术学科以小学为试点,将北碚区内四十多所小学分为五个学习共同体,并以“跨学科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学习共同体自主选择研究的“大主题”,组织并开展活动。基于美术学科特点,石鹏娟与骨干教师一起,总结出了“五大主题”阅读,分别是阅读大师、阅读笔记、阅读自然、阅读场馆、阅读地域文化,为学校提供明晰的实施思路。目前为止,每个主题都已开展过活动,而石鹏娟从未缺席每一场活动。

“不仅要打造‘无界’阅读体验,构建‘全阅读’生态,还要打造集采众长的‘融合阅读’,从观念和方法上破新、提质。”石鹏娟指出,推进学科阅读要勇于打破学科壁垒,从“知识立意”转向“素养立意”,指导学校立足国家教材、本土文化、校本特色等开展“特色阅读”,采用“分进合击”的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经过石鹏娟及其团队长期地调研、培训、指导,一线教师教学更有方向,美术课堂与阅读结合,浅入深出,更加生动有趣。

穿梭于北碚区各所学校推进的“阅读课堂”的同时,石鹏娟还肩负着其他任务,教师培训、集体视导、学科研修、听课磨课……,忙的时候连续两天每天要听8节课。尽管每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但她始终以教研员的专业度、服务员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石鹏娟认为,作为教研员,除了专业能力,“带队伍”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也很重要,因此,她对自己的要求便是要有凡事走在前的魄力,为教师搭建更多展示平台的格局,多听一线教师的声音和需求,多给他们展示风采的机会。

“教研员多搭台,搭好台,教师才会有更多出彩的机会嘛。” 石鹏娟笑笑说道。

笔者手记:

第一眼见到石鹏娟,很惊讶她还如此年轻便已经是在教研员这个岗位上干了十年的“老将”。与她深入交流后,发现这份“年轻”于石鹏娟而言并非优势,它让石鹏娟不得不拥有一颗能抵御更多挫折的“大心脏”,以数倍于常人的速度成长。在大众看来,教研员应该是能力超群,无所不能的,却往往忽略了他们也需要从学做教研员开始。 

作为一个区域的教育先行者,教研员既要挑着重担摸索过河,又要高举火炬正确指引,为教育高质量发展默默奉献。于他们而言,相比于收到有“距离感”的敬意,他们或许更需要大众的“多点关注”和“多份理解”。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教研员的一天|石鹏娟:每日三省 慎思笃行

2023-09-27 22:04:39 来源:

编者按:

一天,24小时。你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

有人忙忙碌碌,四处奔波;有人不惧险峻,赏尽景色;也有人闲庭信步,自得其乐。作为教育系统的“神秘力量”和“教师之师”,教研员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本期,让我们走进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5位教研员的“一天”,透过镜头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感知他们的教育情怀,深挖他们的育人智慧。 

石鹏娟个人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讯(雷思蓉 实习生 蒋玥)“一天的工作很多很杂,脑子几乎是处于全天高速运转的状态,经常工作完回家,躺在床上还在复盘白天的事。”石鹏娟笑谈,在教研员这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十年之久,从“小萌新”转变为“老师傅”,一路艰辛,一路成长,早已习惯了“每日三省”:调研时哪些细节未曾留意?哪些内容可以延展?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石鹏娟是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美术教研员,十年来,她正是凭借着勤思考爱动脑的“钻研家”精神,将美术教研工作吃熟吃透,引领美术教师们成长成才。

自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创新推出促进“双减”落地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五项工程”以来,石鹏娟每天思考的问题比以往更多更深。而如何针对美术学科特征让“学科阅读推进工程”落地生效是她反复思索并不停探索的“主旨题”。

“就美术学科而言,图像识读和文字阅读同等重要。” 石鹏娟谈到,图像作为一种阅读载体,除了视觉美感外,里面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创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观念,可以让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她指出,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的基本素养,学生通过观看美术作品、图片、影像等图像资料,加之阅读图像资料背后的文字资料,两种语言互为补充,学生将所见、所感通过美术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且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具趣味和独特性。

石鹏娟在北碚区小学美术学科阅读课例研修活动上发言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基于此,石鹏娟致力于打造融合了学科阅读的优质课例,力求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石鹏娟积极组建骨干教师团队,反复研读新课标以及学科融合等相关资料,以北碚区“学科阅读推进工程”为指引,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据石鹏娟介绍,为推进“学科阅读推进工程”,美术学科以小学为试点,将北碚区内四十多所小学分为五个学习共同体,并以“跨学科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学习共同体自主选择研究的“大主题”,组织并开展活动。基于美术学科特点,石鹏娟与骨干教师一起,总结出了“五大主题”阅读,分别是阅读大师、阅读笔记、阅读自然、阅读场馆、阅读地域文化,为学校提供明晰的实施思路。目前为止,每个主题都已开展过活动,而石鹏娟从未缺席每一场活动。

“不仅要打造‘无界’阅读体验,构建‘全阅读’生态,还要打造集采众长的‘融合阅读’,从观念和方法上破新、提质。”石鹏娟指出,推进学科阅读要勇于打破学科壁垒,从“知识立意”转向“素养立意”,指导学校立足国家教材、本土文化、校本特色等开展“特色阅读”,采用“分进合击”的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经过石鹏娟及其团队长期地调研、培训、指导,一线教师教学更有方向,美术课堂与阅读结合,浅入深出,更加生动有趣。

穿梭于北碚区各所学校推进的“阅读课堂”的同时,石鹏娟还肩负着其他任务,教师培训、集体视导、学科研修、听课磨课……,忙的时候连续两天每天要听8节课。尽管每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但她始终以教研员的专业度、服务员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石鹏娟认为,作为教研员,除了专业能力,“带队伍”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也很重要,因此,她对自己的要求便是要有凡事走在前的魄力,为教师搭建更多展示平台的格局,多听一线教师的声音和需求,多给他们展示风采的机会。

“教研员多搭台,搭好台,教师才会有更多出彩的机会嘛。” 石鹏娟笑笑说道。

笔者手记:

第一眼见到石鹏娟,很惊讶她还如此年轻便已经是在教研员这个岗位上干了十年的“老将”。与她深入交流后,发现这份“年轻”于石鹏娟而言并非优势,它让石鹏娟不得不拥有一颗能抵御更多挫折的“大心脏”,以数倍于常人的速度成长。在大众看来,教研员应该是能力超群,无所不能的,却往往忽略了他们也需要从学做教研员开始。 

作为一个区域的教育先行者,教研员既要挑着重担摸索过河,又要高举火炬正确指引,为教育高质量发展默默奉献。于他们而言,相比于收到有“距离感”的敬意,他们或许更需要大众的“多点关注”和“多份理解”。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姚辉省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