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回来了”——红岩烈士吕英儿子吕亚丹回乡寻根
核心提示
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重庆日报今日推出特别报道,讲述吕英烈士的儿子吕亚丹从重庆到四川“寻根”的故事以及安葬李其川烈士背后的感人故事。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9月26日,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清溪镇吕英烈士故居,一位耄耋老人在川渝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陪同下,端详着这里的一砖一瓦。
这位老人是红岩烈士吕英的儿子吕亚丹,父亲牺牲的时候,他刚满7岁,如今已是81岁高龄。在“川渝携手为英烈后代寻根”活动中,他回到暌违73年的家乡。
“我是他的亲亲亲儿子”
寻根之旅出现三个惊喜
“川渝携手为英烈后代寻根”活动缘起于四川省雅安市的烈士文献资料收集工作。
雅安市汉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何杉介绍,2022年汉源县烈士陵园建成,配套修建的烈士纪念馆拟于2024年落成,为收集馆藏史料,雅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汉源县党史研究室、汉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组成了烈士文献资料收集工作小组,其中吕英烈士的史料是重点寻找内容之一。
“吕英,原名吕永孝,1918年6月出生在四川省汉源县清溪镇,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川西南人民武装工作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副主任。1949年1月,吕英在去成都途中,被叛徒出卖后被捕,押解至重庆‘中美合作所’,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渣滓洞监狱,年仅31岁。”汉源县党史研究室保存的史料有这样一段记载。
何杉说,到重庆之前,他们能肯定的是,吕英是汉源县清溪镇人,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监狱。汉源县现存的吕英相关史料有限,他们此次寻找探访的最大期望,就是想找到一份吕英的烈士证明,陈列在烈士纪念馆。
8月底,工作小组来到重庆,收集吕英烈士有关史料。他们首先来到歌乐山烈士陵园,在“红岩先烈英名录”上看到了吕英的名字。
工作小组又和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在这里取得重大突破:原来,吕英还留有后代,烈属就登记在重庆渝北区龙山街道。这与汉源县县志、地方志的记载中吕英“无后”有所出入。
拿到吕英儿子吕亚丹的电话后,雅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袁永涛迫不及待拨通了:“喂,您好,请问您是烈士吕英的儿子吗?”老人立刻回答:“我是,我是他的亲亲亲儿子!”
工作小组欣喜若狂,第二天就在重庆方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渝北区龙山街道松石路社区登门拜访吕亚丹。
得知来意后,吕亚丹老人从柜子里捧出两份证明,一份是1950年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烈属优待证明书》,一份是2014年10月14日民政部换发的新版《烈士证明书》,工作小组如获至宝。
这次登门拜访,工作小组还有第三大惊喜:吕亚丹还收藏着一张清晰的父亲照片。黑白照片上的吕英大约20岁,白衬衣、中分头、高鼻梁、厚嘴唇,一副文质彬彬、风华正茂的学生模样。这张照片与四川方收藏的烈士照片属于不同时期,对汉源县的史料收集非常有帮助。
“现在,我们认证了吕英是汉源籍烈士,吕英将登上汉源县‘烈士英名墙’,他的史料将在烈士纪念馆里展示出来,汉源县县志、地方志还将修改关于他‘烈士无后’的记载。”何杉表示。
打开尘封已久的回忆
有生之年想回家乡看看
工作小组的到来,打开了吕亚丹尘封已久的回忆,吕英烈士的故事拼图,在吕亚丹的讲述中得以完善。
原来,吕亚丹并非吕英留在世上的唯一血脉,吕英和妻子刘静华育有三个子女:吕宁平、吕亚丹、吕时键。
吕亚丹说,爸爸和妈妈都是进步学生、地下党员,在组织安排下,父亲长期在康定、天全、芦山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在大邑地区领导100多人的地下武装。
“小时候爸爸不常在家,但一回家总会抱抱我们,掏把瓜子给我们吃,教我们读书认字。”老人说,父亲被叛徒出卖后,时局变得异常紧张,为躲避国民党特务抓捕,妈妈将他们三个孩子分别拜托给信得过的人,藏进了山里。
1950年,汉源解放,母亲跟着解放大军回来,父亲牺牲的消息也传来了。
他清楚记得,一个下午,妈妈把三个孩子召集到一起,告诉他们“爸爸在重庆渣滓洞牺牲了,他受尽了拷打……”7岁的吕亚丹和9岁的吕宁平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是“牺牲”,顿时大哭起来。3岁的弟弟懵懵懂懂,看着妈妈和姐姐哥哥抱在一起哭,他哭得最大声。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讲到这里,吕亚丹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父亲过世时我只有7岁,但却影响了我一生。”父亲吕英牺牲后,吕亚丹三姐弟随母亲改嫁给吕英的胞弟吕永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母亲、继父到西昌工作。
“你们父亲是最坚强的人,钢铁般的人。”“你们是烈士的后代,读书要争气。”……母亲刘静华秉承家风,十分注重孩子教育,总是这样告诫他们,三姐弟也十分争气,都考入大学,大姐吕宁平是物理学博士。
岁月悠悠,三姐弟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再回过家乡汉源,每逢清明节和“11·27”烈士殉难日,在重庆的吕亚丹作为代表,到歌乐山烈士陵园祭拜父亲。
“我多想回家乡走走,看看我和爸爸妈妈、姐姐弟弟生活的地方,走一走儿时的石板路……”在吕亚丹的念叨中,龙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李梅悉心察觉到老人的心愿,上报到渝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通过与四川省雅安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多次沟通、反复磋商,由渝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的“川渝携手为英烈后代寻根”活动正式启动。
和78岁表妹手牵手
再走老街石板路
9月25日,在相关单位工作人员陪同下,吕亚丹和妻子刘乾惠经过7小时车程颠簸,风尘仆仆抵达家乡雅安汉源,车门打开,一位白发婆娑的老人等候已久。
“亚丹、亚丹,你是亚丹!”老人上前,目光停留在吕亚丹脸上。
“你是?”
“我是蓉玲啊,你是亚丹哥哥,你挺像舅舅的。”
“啊!蓉玲,你老了,我也老了!”
来之前,吕亚丹本以为在汉源一个亲人都没有了,谁料渝北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已辗转找到他78岁的表妹古蓉玲,并把她接到了现场。
吕英烈士牺牲前,两位老人都居住在吕家的祖屋,一起玩耍、打闹。走在清溪镇老街的石板路上,81岁和78岁的两个老人手拉着手,开心得像两个孩子。
在回家路上,吕亚丹走得很慢,他努力注视周遭一草一木,不时陷入回忆中。
“这条水沟的水是从泥巴山上流下来的,以前家家户户吃、用、洗,都是这个水。”“我记得小时候妈妈生病,我就是走过这条路,出城门去请医生。”……
吕家旧居是一排两层楼的木结构老屋,依然保持着原貌,只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愈加沧桑。这里如今叫作清溪镇富民村三组,现在的户主龚俊珍已在此居住了50年。
听说来者是烈士吕英的后代,龚俊珍赶紧把吕亚丹、刘乾惠迎进屋。老人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满满都是魂牵梦绕的儿时记忆。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吕亚丹说。
我市已为128名烈士找到亲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无名烈士“有名”,为英雄找到亲人,已成为一个“抢救性”的工作。记者从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近年来,我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积极开展为烈士寻亲工作,目前已为128名烈士找到亲人。为烈士寻亲活动,已成为我市烈士褒扬工作的一张名片。
首席记者 张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