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减三健”从我做起】专家科普青少年骨骼健康与运动
华龙网讯 “三减三健”从我做起,旨在深入推进实施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其中全民⼝腔健康是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 ⽂明⽔平的重要标志。
青少年骨骼发育受遗传、内分泌、营养、运动等多因素影响。骨骼的发育包括线性生长和骨量累积,儿童时期以线性生长为主,青少年时期以骨量累积为主。女性在9-14岁、男性在15岁左右线性生长高峰。儿童、青少年是骨骼峰值骨量累积的关键时期,到18岁时可以达到个体骨量的90%。
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会对骨骼的生长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良好的促进作用是通过运动是肌肉产生的牵张力来实现。运动对骨骼的影响可以通过“机械负荷理论”来解释,其中肌肉的牵张力比单纯的体重负荷更重要。运动与少儿骨健康影响呈剂量相关性,不同运动方式对少儿骨生长发育影响不同,跳跃较行走、跑步等运动方式更能刺激骨的合成代谢。
足量的钙、维生素D摄入对青少年骨骼理想峰值骨量的累积有积极意义。维生素D合成主要依赖紫外线照射和食物摄取,目前青少年普遍存在日晒不足、食物中维生素D缺乏问题。 蛋白质适量摄入对维持肌肉、骨骼强度有益,建议每日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奶制品。
积极改善内分泌调控,减少不利因素的干扰,加强营养、运动,促进钙的正平衡、纠正维生素D缺乏对青少年未来骨骼健康有深远意义。青少年在运动时要重视预防和避免发生损伤。运动损伤有骨关节损伤、肌肉损伤、韧带损伤,主要发生在腕、踝、膝及足等较多。运动损伤在青少年发生率较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有重大影响。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场地和保护措施,可以大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视频制作:薛传真 师延渝青(实习)
专家简介:

朱天亮 主任医师
重庆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主任
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