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啥都往冰箱里塞!当心感染这种“致命细菌”
华龙网讯 许多人都习惯将未吃完的饭菜、饮料、水果等放置在冰箱中,避免食品快速变质。但,这也不是绝对安全的!近期,重庆松山医院神经疾病科接诊了一位急诊患者,在长达1个多月的救治过程中,历经昏迷抢救、急症手术、重症监护,就因吃了冰箱里的不新鲜食物,感染“冰箱杀手”李斯特菌!

头痛、呕吐,竟是因为颅内感染
被救护车从重庆市长寿区紧急转运至松山医院时,柯女士已经昏迷不醒。神经疾病科、重症医学科(ICU)等多学科专家紧急会诊,并迅速开展抢救、稳定生命体征。
柯女士的丈夫是一名朴实的工人,医生询问病史时,他用颤巍巍的声音讲述了本次发病的大致过程:先是精神状态变差,然后头痛、呕吐,间断出现发热。
根据入院时的医学阳性体征和当地医院辅助检查报告,通过不断排除、鉴别,神经疾病科史树贵教授团队初步考虑患者情况为“颅内感染”。

医护人员一边与家属详细沟通病情并鼓励宽慰,一边争分夺秒进一步寻找诊断依据和病因。同时,还要时刻警惕颅内感染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病情加重,遭遇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果不其然,就在完善头颈部CTA、CTV、增强MRI、脑脊液细菌学等相关检查,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柯女士病情突然加重。
导致病情加重的便是颅内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如抢救不及时,将迅速危及生命。
在家属积极配合下,神经疾病科叶信珍教授、刘洪彬医生立即为患者开展脑室外引流手术。
手术顺利完成,为进一步保障安全,柯女士被转至重症医学科(ICU)监护治疗。
所幸,术后第一天柯女士便清醒过来,情况稳定后,转入神经疾病科普通病房。
谜底揭晓,“冰箱杀手”李斯特菌现身
好消息接踵而来,检查结果也取得了巨大突破,最终发现导致柯女士颅内感染的罪魁祸首为“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
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蔬菜、乳制品等食物中,对各种环境(如低温、高盐、低pH、氧化应激等)的耐受性很强,可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
它是一种机会致病菌,被感染的人往往有不洁饮食病史,老人、儿童、孕妇及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易患,通过血液、口腔皮肤、外周神经等途径入侵神经系统,导致颅内感染。
同时,医生进一步了解,证实发病前柯女士正有过食用冰箱里不新鲜食物的行为。
明确病因后,史树贵教授团队立即着手制定治疗方案,加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等,精细诊疗及护理下,患者情况逐渐好转。
历时1个多月,先后经历昏迷抢救、急症手术、重症监护、住院治疗,这场冰箱不新鲜食物引起的风波终于平息,柯女士康复出院。
如何预防李斯特菌感染?
1.避免饮用生牛奶(未经巴氏消毒),或食用含未经巴氏消毒牛奶的食品
2.进食生蔬菜前应彻底清洗
3.将冰箱的冷藏室温度保持在4℃或更低,冷冻室温度保持在-17.8℃或更低
4.预烹饪、易腐坏或即食的食品应尽快食用
5.将生肉、鱼及家禽肉与不需要烹煮的其他食物、熟食及即食食品分开放置
6.处理完生的食物后应洗净手、刀具和砧板
7.彻底烹煮动物来源的生食,使其内部温度达到安全水平
>>神经疾病科简介
神经疾病科是医院重点筹建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医学中心。由原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史树贵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核心团队由来自西南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组成。

科室临床经验丰富,在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颅脑外伤、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脊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眩晕、头面颈痛、癫痫、重症肌无力、睡眠障碍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疾病的诊疗技术达到同级医院领先水平。
>>专家简介




(重庆松山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