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一小时排队等待入馆 中秋国庆假期重庆各大博物馆人气旺
来自三峡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的统计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里,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每天都是满员。

提前一小时排队等待入馆 中秋国庆假期重庆各大博物馆人气旺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2023-10-05

“我提前两天预约今天参观三峡博物馆的门票,又提前一个小时来排队,就是为了带孩子来看看三峡库区的宝贝。”10月4日上午8点,从河南来重庆旅游的张丽红一家,早早地站在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门口。

同样的排队情况,也出现在了位于北碚区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大门外。

来自三峡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的统计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里,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每天都是满员。

▲2023年10月3日,重庆自然博物馆,市民游客正在参观。当日是国庆中秋长假第5天,前往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和学习,享受假期。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带来博物馆热

博物馆缘何成了假期里的热门旅游地?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迸发的兴趣与热情,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是文博爱好者,到每个城市旅游,一定要留一天时间给当地的博物馆,这次来重庆也不例外。”从北京来重庆旅游的张玥说,博物馆是了解中华文明的最佳场所,在三峡博物馆里,她看到了与众不同的三峡文化,看到了长江文明孕育出的璀璨历史。

“知来处,明去处。”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一件件文物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沧桑,抽象、模糊的历史从而变得具体生动。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说,在“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公众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正在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及其创新伟力。

▲2023年10月3日,重庆自然博物馆,市民游客正在参观。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青少年研学热推动博物馆走近小观众

青少年研学热是引发博物馆热的第二个原因。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高碧春说,假期中,他天天都在留意博物馆的预约情况,发现青少年成为博物馆里的主力军。

“孩子的数量特别大,占到了自然博物馆观众的30%以上。”高碧春说,“我们很重视培养青少年对自然文博知识的兴趣,除了推出各式各样的观展活动外,在策展时也注重融入与青少年的互动体验。”

在中秋国庆假期里,重庆自然博物馆不仅联合动物星球推出了上游永川龙手办模型,打造国内目前首款以中国恐龙为原型设计的盲盒类文创产品,还以地球厅米勒实验和进化厅物种起源为基础讲解原始生命在海洋里的诞生。

同时,每天不同的主题活动,也激发了观众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

高碧春说,在接下来的10月5日,博物馆将推出点沙成土活动,在三楼环境厅为大家介绍沙漠如何变绿洲——通过最新研制的纤维黏合剂,使沙子具有约束力,成为适合种植植物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结构。

在假期最后一天,自然博物馆还将带领观众们辨别鸵鸟和鸸鹋这两种大型的、体型相似的鸟类,博物馆专家们将通过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等,来给观众们普及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李晟 尹诗语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提前一小时排队等待入馆 中秋国庆假期重庆各大博物馆人气旺

2023-10-05 07:09:07 来源:

“我提前两天预约今天参观三峡博物馆的门票,又提前一个小时来排队,就是为了带孩子来看看三峡库区的宝贝。”10月4日上午8点,从河南来重庆旅游的张丽红一家,早早地站在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门口。

同样的排队情况,也出现在了位于北碚区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大门外。

来自三峡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的统计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里,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每天都是满员。

▲2023年10月3日,重庆自然博物馆,市民游客正在参观。当日是国庆中秋长假第5天,前往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和学习,享受假期。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带来博物馆热

博物馆缘何成了假期里的热门旅游地?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迸发的兴趣与热情,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是文博爱好者,到每个城市旅游,一定要留一天时间给当地的博物馆,这次来重庆也不例外。”从北京来重庆旅游的张玥说,博物馆是了解中华文明的最佳场所,在三峡博物馆里,她看到了与众不同的三峡文化,看到了长江文明孕育出的璀璨历史。

“知来处,明去处。”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一件件文物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沧桑,抽象、模糊的历史从而变得具体生动。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说,在“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公众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正在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及其创新伟力。

▲2023年10月3日,重庆自然博物馆,市民游客正在参观。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青少年研学热推动博物馆走近小观众

青少年研学热是引发博物馆热的第二个原因。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高碧春说,假期中,他天天都在留意博物馆的预约情况,发现青少年成为博物馆里的主力军。

“孩子的数量特别大,占到了自然博物馆观众的30%以上。”高碧春说,“我们很重视培养青少年对自然文博知识的兴趣,除了推出各式各样的观展活动外,在策展时也注重融入与青少年的互动体验。”

在中秋国庆假期里,重庆自然博物馆不仅联合动物星球推出了上游永川龙手办模型,打造国内目前首款以中国恐龙为原型设计的盲盒类文创产品,还以地球厅米勒实验和进化厅物种起源为基础讲解原始生命在海洋里的诞生。

同时,每天不同的主题活动,也激发了观众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

高碧春说,在接下来的10月5日,博物馆将推出点沙成土活动,在三楼环境厅为大家介绍沙漠如何变绿洲——通过最新研制的纤维黏合剂,使沙子具有约束力,成为适合种植植物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结构。

在假期最后一天,自然博物馆还将带领观众们辨别鸵鸟和鸸鹋这两种大型的、体型相似的鸟类,博物馆专家们将通过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等,来给观众们普及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李晟 尹诗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