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跃居赔率榜榜首,中国作家残雪有没有可能问鼎诺奖?

新黄河

2023-10-05 15:55:42

听新闻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将于10月5日晚公布。根据Nicer Odds公布的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赔率榜单上,中国作家残雪的赔率为最低的8,因而获奖概率最高,排在榜单首位。尽管在大众读者中,残雪的知名度并不及梁晓声、周大新、王安忆等,近几年却是诺奖赔率榜的常客。尤其是今年跃居首位后,该奖项尚未公布,残雪的作品已经迎来了一波销售热潮。

残雪是谁?作品风格如何?时隔11年后,中国作家有没有机会再次问鼎诺奖?

中国作家残雪排在赔率榜榜首

每年的“诺奖季”,大家关注更多的当数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比起医学家、物理学家,作家总是更为人熟知一些。与往年一样,开奖前几天,各种猜想本届奖项将花落谁家的预测满天飞,吸引着全球无数文学爱好者为此津津乐道。而各种预测中最吸引公众眼球的,莫过于博彩公司公布的赔率榜榜单。

据此前媒体报道,赔率榜产生的方式是:博彩公司的程序员从文学圈和社交网络中收集作家们的信息,再结合公众对作家们的关注度,加上自己的理解,通过数据处理算出作家们获得诺奖的可能性,并附上相应的赔率,榜单就诞生了。在Nicer Odds公布的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赔率榜单上,中国作家残雪的赔率为最低的8,因而获奖概率最高,排在榜单首位;澳大利亚小说家杰拉德·穆南的赔率为次低的10,获奖概率在榜单上排第二位。

实际上,尽管人们每年都会关注博彩公司公布的赔率榜,该赔率榜能“押中”获奖者的情况并不多。用读者比较熟悉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为例来看,他多年来是赔率榜上大热的作家,并且也曾高居榜首,不过迄今仍未获得诺奖;2019年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在赔率榜上排在第21位,但最终获得了诺奖;而2021年获奖的英国作家古尔纳甚至没有出现在榜单上。

尽管赔率榜的预测并没有太大参考价值,公众依然对此充满了兴趣。除了残雪,今年的赔率榜单排名较为靠前的作家包括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澳大利亚作家杰拉尔德·穆南(Gerald Murnane)、加拿大诗人安妮·卡森(Anne Carson)、俄罗斯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Ljudmila Ulitskaja)、罗马尼亚作家米尔恰·克尔特雷斯库(Mircea Cartarescu)、阿根廷作家塞萨·埃拉(César Aira)等。这些名字多数不为中国普通读者所知晓。

屡上赔率榜的作家残雪是谁

对多数读者来说,残雪是一名偏于小众的作家。在2019年登上诺奖赔率榜之前,尽管她的写作有着鲜明的个性,也早已在业界内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个名字却不太为普通读者所知。在2020年和2022年,残雪两度进入诺奖赔率榜前十,这个名字也一步步走进大众视野。

据出版残雪首部童年回忆录《新叶》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残雪,本名邓小华,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湖南长沙。作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残雪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残雪是一名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作家,被国外文学界称为20世纪中叶以来颇具创造性的中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赞她为“中国的卡夫卡”。在世界范围内,残雪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有“三最”:作品被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拥有为数最多的专门研究她的机构。

残雪的近90本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瑞典语、意大利语、越南语等多种语言在海外发行,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中国读者所熟悉的她的作品,则是《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代表作。

和一些出身科班的作家不同,贫苦年代成长的湖南女孩残雪经历过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童年的家庭变故,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很早就进入社会打工谋生,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赤脚医生等。她的处女作《黄泥街》是伏在缝纫机上写出的,此时的残雪已经过了30岁。走上写作的道路后,残雪还自学英语,亲自翻译自己的作品发行海外,并在海外的读者分享会上全英文接受国外主持人的采访。

残雪曾对外解释“残雪”的意义:“残雪有双重含义,一是高山上洁白的一尘不染的雪;另一层含义是,春天已经到来了,仍然被众人踩,很有张力。”

近几年,因屡屡上诺奖赔率榜,残雪在回应媒体这个话题时曾说:“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我最崇敬的这两个作家都到死也没有得到诺奖。因为他们的作品之前太小众,但是他们的影响比有些得奖的作家还要大。”

多年来,残雪始终处于深居简出的写作状态。

榜首作家问鼎诺奖的概率有多大

此前一直在赔率榜上,今年位居榜首,残雪为何如此受到博彩公司的关注?有国内媒体分析,近期,残雪的长篇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瑞典文版在瑞典(诺贝尔奖诞生国)面世,吸引了不少读者,瑞典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此书的译者是瑞典著名翻译家陈安娜,莫言主要作品的瑞典译本即由她完成。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米卡爱拉·布鲁姆奎斯特还为《新世纪爱情故事》写了一篇评论,他称赞残雪是用一种“枝叶横生的复杂方式”来写作,“这里的男男女女在一个梦想者的世界里寻找浪漫情趣,而在这个世界里,梦想者改善过的现实是唯一的永恒事物。”

残雪获得今年诺奖的“呼声”可谓不低,不过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一篇署名为格海的作者在《残雪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文章中分析,残雪受到西方人更多关注的原因是:“残雪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强烈批判。西方人对这一点,是最感兴趣的。因为他们也想发现自己的问题。而残雪则为他们提供了不少的刺激。”至于她缘何认为残雪不可能获得诺奖,原因则是:“残雪的作品仍然缺少对‘中国特殊性’的叙事,……而文学主题太小的话,就不可能成就其卓越。”

也有一些分析者单纯从获奖者名单上来分析,比如性别。自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获奖的女性作家仅有17位,在所有获奖者中占比还不到15%。而且历史上从未有过连续两年由女性作家获奖的情况(2019年特殊,公布了2018、2019两届诺奖)。鉴于202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是位女性,中国女作家残雪在2023年获奖的概率极低。

不妨再来看下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标准:“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100多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大体授予了维护人的尊严与自由、张扬人的价值和美好的作品,“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对人类缺陷的深深忧虑,对人类生活的苦苦探究”是多数诺奖作家的共同追求。

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在谈村上春树为何获得不了诺奖时曾经对比这个标准,并且引用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的观点,他评价村上春树的作品“最出色的成就就是体察出了市井小市民生活中的玄秘和疏离”。林少华认为,对比诺奖评审标准,村上春树为何不能获奖,一目了然。

不管如何,文学关乎人的心灵,人的精神,人的灵魂。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最终花落谁家,我们将很快知道答案。

责任编辑:郑令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