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2023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颁给了他?

扬子晚报

2023-10-06 07:53:15

听新闻

北京时间10月5日晚,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公布,挪威剧作家约翰·福瑟(Jon Fosse)得奖。

福瑟被认为是挪威当代的国宝级作家,有“新易卜生”的美称,1959年出生于挪威豪格松,12岁起开始写作,最初写的是歌词。1983年,福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红与黑》,市场反应不佳,但是并没有影响到福瑟写作的热情。上世纪90年代福瑟开始为剧院写剧本,1999年,他的剧本《有人将至》在巴黎首演,大获成功,福瑟也跻身顶尖剧作家的行列。

《有人将至》也是福瑟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于2014年,这本书中选取了包括《有人将至》在内的福瑟最具代表性的五个戏剧作品。其中《有人将至》讲的是,一男一女买下了一幢坐落在陡峭悬崖上远离城市的老房子,准备抛弃过往的一切,在此开始无人打扰的新生活。《吉他男》是福瑟作品中唯一的一部独角戏,也是福瑟作品中在全世界被学生搬演最多的一部。

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福瑟的作品还是比较陌生的。2010年,上海戏剧学院教师邹鲁路翻译出版了《约翰·福瑟戏剧选》,在此之前,国内戏剧界对约翰·福瑟的作品鲜有了解,也是在这一年,福瑟的作品《有人将至》由何雁执导搬上上海戏剧学院的舞台,这是福瑟作品在国内的首次公演,当时福瑟从挪威飞至上海观看了这次演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的这一次演出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最好的之一。我认为这场演出准确地理解和再现了我作品中的音乐和情绪。”现在,福瑟的作品已经较多地出现在国内现代戏剧的舞台上,尤其受到戏剧专业学生们的欢迎,《死亡变奏曲》等是戏剧表演专业学生常见的毕业表演剧目之一。

《有人将至》译者邹鲁路以“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来概括福瑟戏剧作品的关键意象,他笔下的人们或是逃离了城市,来到乡村试图寻求新的开始;或是本来就从未离开过乡村,终其一生都在这里度过。无论如何,这些戏剧人物们的居处虽然远离尘嚣,却始终无法远离内心的骚动。在邹鲁路看来,“福瑟作品中所关注的主题,是古往今来的戏剧舞台上的永恒命题:人类生存的困境——交流的隔阂;人与人之间,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对抗……他笔下的人物,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所见的普通人,甚至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2010年,全球最重要的戏剧奖项易卜生奖授予福瑟时,授奖词中这样写道:“福瑟迫使剧场和它的观众们以全新的方式思考。他是未知的诗人。”

记者从译林出版社获悉,译林出版社即将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为读者带来“约翰·福瑟作品”,包含福瑟最偏爱的小说《晨与夜》、近年来最重要的长篇代表作“七部曲”(《别的名字:七部曲I-II》《我是另一个:七部曲III-V》《新的名字:七部曲VI-VII》)。译者为福瑟指定的中文版译者邹鲁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责任编辑:陈丹丹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