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文物独家记忆 “渝悦生活”盘点重庆博物馆典藏“镇馆之宝”
近日,短视频剧集《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热“出圈”。该剧用“文物拟人”的方式,将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表达出来。所引发的共振共鸣,展现着当下中国年轻人对历史和传统的热情,以及对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视。文物和国家,彼此血脉相连。重庆,这座闪耀长江经济带的美丽山城,一百二十余家博物馆蕴藏着自己独家的文物记忆,“渝悦生活”为您简要盘点其中的那些“镇馆之宝”,一同前往回望历史的天空。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地址:渝中区人民路236号
出行指引:轻轨二号线曾家岩站,多条公交线路(大礼堂站、学田湾站)可达

商代三羊尊
年代:商代 质地:青铜
在古代,羊是吉祥的象征。三峡博物馆收藏的这座三羊尊属巴人自制,中原文化和当地特色的结合体,是迄今所见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铜容器。

战国鸟形尊
年代:战国时期 质地:青铜
出土于巴国贵族墓。尊,本是盛酒器。这件鸟形尊通体上下除鱼嘴形有孔外,其他地方无一孔,也就是说这件鸟形尊并不是酒器,而是不具备实用价值的装饰品。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通体饰细密的羽纹,在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

战国虎钮錞于
年代:战国晚期 质地:青铜
虎钮錞于是一件造型浑圆的打击乐器。一般在两军交战时为鼓舞士气配合着鼓使用,也可以在娱乐或者祭祀时使用。巴人故地出土的錞于很多,但是这一件因为造型独特、音质优良有“錞于王”之称。錞于起源于春秋,盛行于西汉,是巴文化中最具特征性的青铜乐器。
重庆自然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址:北碚区金华路398号
出行指引:
公交:乘坐560路、592路、583路、590路至重庆自然博物馆。
轨道交通:乘坐6号线北碚方向至状元碑站下,换乘560路、583路至重庆自然博物馆。

彩斑菊石
年代:古生代泥盆纪初期 类别:古生物
该彩斑菊石产自加拿大,是一种菊石化石。因外壳闪亮,虹彩涌动,随着观察者和入射光线角度的不断变化而流光溢彩,达到宝石级别,故又称为斑彩石。斑彩石不但是加拿大的国宝石,有着“珍珠祖母”的美誉,还是近50年来全球新发现的最重要的三种宝石之一。

珙桐
年代:上世纪30年代 类别:植物
植物界“活化石”,我国特有珍稀名贵观赏植物,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采集于上世纪30年代,已收藏于重庆自然博物馆80余年。

中华鲟
年代:中生代上白垩纪 类别:鱼类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大型、古老珍稀、海栖性洄游鱼类,仅生活于中国长江流域,为全球分布最南的鲟种。它们最长可达4米多,最重可达500公斤,寿命可达40年。它出现于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上白垩纪,是地球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有“活化石”之称。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节日除外
地址:万州区南滨大道1469号
出行指引:参观可乘坐公交22路、32路,在市民广场站下车

“王氏日入千万”铜钫
年代:汉代 质地:铜
铜钫为方体四棱式,方口微侈,平唇,束颈,溜肩,四棱腹,腹四面鼓出,方圈足略外撇,肩部饰一对铺首衔环。此器物保存较好,工艺精美,器底阳文铭文“王氏日入千万”清晰,是三峡库区出土的为数不多带有铭文的汉代青铜器。

虎纹青铜戈
年代:战国 质地:铜
这件战国虎纹青铜戈,是巴文化最具特征性的青铜兵器。长条形直援,援末近阑处向上、下扩展呈双翼状,上下端各有一穿,援后部一穿向上隆起,一只虎围绕于穿外,虎身细长,虎口吐长舌,后躯绕穿而上卷至戈翼,长方形内,内上有一菱形穿,不论从造型、纹饰和铸造工艺看,都是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龙饰石磨扇
年代:东晋 质地:石头
龙饰石磨扇器身为圆柱体,柱体中部两边凸出部分雕成龙首和龙尾;柱体顶部凹陷,中心处有一圆孔;柱体下部为平面,中心处有一圆轴孔,平面满饰辐射斜齿线,齿线有磨损痕迹。此物造型独特,巧妙地把圆形磨盘作为龙身,两头为龙首和龙尾,雕刻细腻,做工精致。目前在重庆地区的古遗址和墓葬中实用石磨出土比较少见,这件东晋龙饰石磨扇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佐证。
长寿区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地址:长寿菩提街道菩提古镇
出行指引:驾车至长寿菩提古镇北侧入口位置(12号停车场)

明代三彩仪仗俑
年代:明代 质地:陶
这批于1999年在长寿江南王家坝随葬坑出土的明代三彩仪仗俑共有50余件,包括骑马官吏俑、骑马侍女俑、侍从俑,这些陶俑共同组成了一支出行的仪仗队伍。其中,骑马官吏俑、骑马侍女俑为汉人形象,侍从俑为西域胡人形象,其面容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这也是重庆地区出土的唯一一套明代三彩仪仗陶俑。

清祭蓝釉描金龙纹瓶
年代:明代 质地:蓝釉、金
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整器施祭蓝釉做底,通身以描金作饰,整个纹饰分为4个层次,口沿饰一周如意云纹,颈饰龙凤祥云纹,肩部以双凸起弦纹间隔颈、腹,弦纹内饰番莲、寿字纹,腹部饰双龙戏珠纹。清祭蓝釉描金龙纹瓶,保存完整。制作精美,纹饰丰富,具有较高收藏、艺术及历史研究等价值。

民国仿成化素三彩百寿瓶
年代:民国 质地:黄釉
器型为棒槌瓶,盘口,短直颈,圆折肩,圆筒状长腹,圈足,通体施黄釉。瓶颈芭蕉叶纹饰栩栩如生,瓶肩万字文二方连续图案造型配以云纹图案,瓶底有楷体浅浮雕“成化年制”章,瓶腹刻饰了篆文百寿字,整篇匀称贴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百寿瓶既体现了我国传统工艺之美,又表现出时代的特点,契合了“长寿”地域文化。
更多博物馆馆藏信息,您可以扫码下载“重庆市政府”APP,进入“渝悦生活”服务专区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