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4000多年前,从这里出发,大禹完成了八年治九河的壮举;1000多年前,涂山黑釉瓷从这里起运,远销他乡;100多年前,重庆开埠,租界洋行里民族工业自此奋发图强;70多年前,解放重庆的脚步,从这里雄赳赳跨过长江……
10月12日,南岸区文管所(博物馆)负责人胡娟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南岸区博物馆目前正在进行展陈施工,今年年底前将对外试运行。
位于茶园新区的博物馆将用古代南岸、开埠风云、抗战后方、红色壮歌四大展厅再现南岸悠久历史。
古代南岸:“黑釉流光”再现宋代重庆人斗茶生活
作为博物馆的首个展厅,古代南岸的风貌,由一只远古“居民”——南岸永川龙拉开大幕。这只身长10米,站立时高5米的肉食性恐龙,用自己的侏罗纪霸主之姿,开启南岸悠久历史画卷。
在古代南岸展厅,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因宋代斗茶而闻名的涂山窑。这里不仅将展示重庆南岸黄桷垭窑址群的分布,还原涂山窑的烧制过程,还将展示宋代重庆先民用涂山窑斗茶的画面。
作为重庆的代表性民间瓷窑,涂山窑的兴起,与风靡宋代的斗茶爱好密不可分。涂山窑是黑瓷窑中的民间代表作,它以釉中出现的丰富窑变纹而闻名,除一般黑釉瓷窑中具有的兔毫纹、玳瑁纹、油滴纹之外,重庆的涂山窑,还有鳝皮纹、火焰礼花纹、星点纹、五至八瓣花朵纹等独有的纹路。
为了还原其制作过程,博物馆将用剪影的方式,再现涂山窑从瓷土淘洗制坯、施釉及装饰工艺、装烧工艺等在内的烧制流程。
而涂山窑的代表之作,也将全部亮相博物馆的展厅之中。
同时,在古代南岸展厅里,观众们还将了解到大禹与重庆的故事、巴人在南岸区生产生活的故事、汉代重庆先民的生活。
开埠风云:重庆近代民族工业在南岸迅速崛起
重庆在近代史上的被迫开埠,无疑是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华民族的耻辱,随着开埠,租界、兵营、洋行出现在了南岸。但与此同时,南岸的仁人志士、民族资产阶级也乘势崛起,他们创新学、办报刊、开工厂,通过维新运动,南岸人踏上了睁眼看世界的征途。
在开埠风云展厅里,观众们将看到最早进入重庆的三艘英国军舰的老照片,它们当时抵达重庆之后,就停靠在如今的龙门浩一带岸边。
这些外国船只的进入,迫使重庆进入了近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洋行开始纷纷建立,其中绝大部分开设在了南岸区。
为了挽救民族命运,南岸的民族资本以“兴洋务”为手段,开展自救。20世纪20至30年代,以机械、棉纺织、猪鬃、制革等行业为主,南岸地区工业体系逐步形成。
这些民族资本,在南岸区创造出了多个重庆首家。
重庆第一家火柴厂森昌泰火柴厂,于1891年在南岸区王家沱开办。作为重庆的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不仅成为了四川火柴业的中心,执西南火柴业之牛耳,而且在整个近代中国火柴工业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森昌泰火柴厂的引领推动,让重庆开埠后的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除此之外,总部设立在南岸的四川畜产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也冲出重庆走向了世界,该公司生产的“虎牌”猪鬃,出口量达到当时全国总量的85%。
而1913年正式投产的重庆铜元局,也成为了重庆第一家大型机械化企业,这里铸造的钱币质量,受到了商贾百姓的一致赞赏。
抗战后方:重庆第一座飞机场见证抗战风云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重庆实施了长达数年的大轰炸,地处重庆城区近郊的南岸,成为了当时大轰炸的重灾区之一。
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南岸人民自救抗争,重庆第一座飞机场里,中国空军挺身而出,在重庆上空,展开了保卫重庆的殊死搏斗。
这个重庆第一座飞机场,就是广阳岛飞机场。1930年2月11日,重庆历史上第一架飞机正式起飞,起飞地点正是位于南岸区峡口镇广阳岛上的广阳岛飞机场。
在抗战后方展厅中,大量的老照片再现了这群碧空英雄当年的抗争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我方战机,包括苏联援华志愿空军队的飞机,不少就是从广阳岛飞机场起飞的,广阳岛飞机场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抗战后方展厅中,不仅会有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在飞机场的合影,还将展出重庆高炮防御阵地图。
而一份将在展厅中陈列的《南岸区高射炮阵地兵力配备及任务表》中,则清晰地记录了当时士兵们守卫南岸的配置。500多位高炮士兵,分布在海棠溪烟雨小学、海棠溪小屋基、野猫溪地藏巷、铜元局四个点位上,用75mm卜福斯高射炮、苏罗通机关炮、25mm合其克斯机关炮掩护南岸区及市区、海棠溪烟雨小学、铜元局等重要区域。
红色壮歌:再现重庆人民收回历史上唯一租界全过程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邹容、朱之洪、杨沧白、熊克武、但懋辛、李蔚如、周钦岳、童庸生、程仿尧等一大批民主先驱都曾在南岸生活或活动过,他们在这里觉醒思想,走向民主革命的道路。
在红色壮歌展厅中,专门展出了重庆历史上唯一租界被收回的过程。
重庆历史上唯一的租界,是开埠后日本在重庆设立的日租界,它就位于如今的弹子石王家沱一带。
不忍国权丧失、国民受辱的重庆人民,在王家沱租界设立后,开展了多次斗争。1928年,重庆各界组成重庆市民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重庆市国民废约促进会、重庆江北巴县自治促进会等,积极展开收回王家沱日租界的活动。
1931年9月24日,《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签订届满30年,次日,重庆全市数万民众罢工、罢市、罢课,举行集会游行,并实行对日经济绝交,强烈要求收回日租界。
重庆人民的反日怒潮,使在渝日方陷入“米炭既无人售给,而雇工亦相继辞走”的困境。
在此情况下,驻渝日本领事清野长太郎致函重庆市政府,表示愿率侨民离开重庆,所有日方房屋及王家沱日租界均请市府“代为接管”。
重庆市政府乃“令饬南岸市政管理处将王家沱日租界接收管理”,并接收了日方在渝房屋17所。当年10月22日,日本领事馆率日侨乘日本军舰离渝回国,重庆人民收回王家沱日租界的斗争取得胜利。
在展厅之中,老照片和老档案,将再现重庆人民抗争不屈的全过程。
同时,展厅中还将展示《挺进报》旧址里发生的惊心动魄斗争,而解放军乘坐百余艘船只横渡长江解放重庆的重要时刻,也将在展厅中得以全面展示。
重庆日报记者 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