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
核心导读: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做出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和部署。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构建“1+8+N”劳动教育体系,实施“一院一品”,建立重电“百工学堂”“工匠工坊”,整合育人资源、丰富育人载体、拓展育人路径、营造育人环境,探索打造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新模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匠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相继花落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让“新时代重电劳动育人路径”分外引人瞩目。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不断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迈向高质量、谱写新篇章,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书写出“以劳育人‘丰’景独好”的奋进之笔。
以理论起笔,描绘“六讲五不 德技双修”探索图景
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劳动教育已蔚然成风。但是,如何结合实际,切实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仍然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且严肃的时代使命。而坚持“五育”融合、建构劳动教育文化、促进美好体验、提升劳动教育品质,则是担起这一时代使命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实践法则。
所谓“把职业院校的孩子培养好”首先是品德,其次是技术技能。职业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德技并修”。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卫平指出,在此背景下,学校结合已有的“六讲五不”学生日常管理体系,将劳动实践教育与“六讲五不”有机融合,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强化校园文化认同,加强实践锻炼,劳动习惯日趋良好。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各二级学院积极落实,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建设“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优良作风。
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通过与各类专业课程的协同作用,构建课堂主阵地,共同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实现综合素质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劳动教育实施中,共享专业教育教学和企业资源,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从教学管理、实施、考核、评价等各环节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与劳动技能训练、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价值观塑造相结合。如抓严抓细大学生的专业见习、实训和实习等环节,注重提升大学生们的专业劳动知识与技能,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校智慧健康学院团总支书记佘妮娟提到,在职教活动周中,智慧健康学院组织学生参观实训基地,举办了红色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智慧康复医疗之梦”康复医疗设备新趋势讲座等专业特色劳动教育活动。
倾力打造劳动育人实践项目。充分发挥学校各类资源的育人作用,将校园环境作为学生自我教育成长的大课堂。将“三室一馆一堂”(寝室、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食堂)等的清洁卫生,以及学校草坪花圃和操场等的简单护理,全部作为学生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劳动实践中;同时,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完善学院勤工助学相关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掌握一技之长。在社会实践的学生成长大课堂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大学生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每年暑假,学院师生均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爱心义剪、无人机喷洒农药、农村墙绘、为空巢老人拍结婚证……学生一次次特色的劳动实践,都是学校劳动育人背景下的真实写照。
多措并举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一是形成劳动教育品牌活动,在专业教学、职业技能大赛、专题班会教育等活动中,宣传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二是发挥社会榜样示范主体舆论导向作用,在师生中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导向和标准,广泛开展新时代劳模与行业技能大师、名师工匠进校园活动,通过组织学习、分享感悟、身体践行等系列活动,重塑师生劳动价值观;三是打造劳动文化物质载体,利用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等向师生推送“崇尚劳动”的宣传报道。通过校园文化感染和塑造人,增强大学生们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增强他们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意识。
顺势而为,重电“丰”景独好。据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学工部劳动教育科科长任振林介绍,近年来,学校构建了具有重电特色的“1+8+N”的劳动教育课程及实践体系,健全劳动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劳动教育管理评价标准及校内外劳动实践量化评价体系;组织编写并出版《高职学生劳动教育教程》《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教程》《大学生素质教育教程》,开设与教材配套的线上精品课程;组织完成了2021、2022级新生劳动教育教学、衣物捐赠、疫情期间开展义剪等劳动实践活动……一项项举措,一个个实绩,一个个典型样本,令人真切感受到重电劳动实践教育的探索图景仍在绘就,并向纵深发展。
以技能握笔,谱写“工坊赋能 人人出彩”实践图景
2022年10月,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在日本举行。重电学子李小松成为全场唯一一个完成所有设备安装任务的选手,为中国捧回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光电项目金牌。2023年,在刚刚落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商峻宁、税一卫再次将金牌捧回学校,为重电“荣誉墙”再添荣光,凭借高超的技能一次次擦亮人生、拓展舞台。
从国赛到世赛,从学习一门技术掌握一个技能,到参加第一个技能竞赛,再到站上职业技能竞赛的国赛、世赛舞台,与世界各地的选手切磋技艺。李小松、商峻宁、税一卫都是学校“工匠工坊”育人成果下的一个个缩影。作为“工匠工坊”的学员,他们成功的背后,除了坚定的学习意志,亦是学校劳动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下的生动育人实践。
“工匠工坊工作室”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018年启动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项目,采取类似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精细化培养,目前学校已组建115个“工匠工坊”,无数个能工巧匠从这里走出。自李小松加入工作室后便每日在工坊与教室间穿梭,时常为学习一门技术,练习一个技能而在工作室待到深夜才归寝。
光电技术的训练过程,劳力与“巧劲”同样重要。比如在LED造型项目上,灯带剪切不仅切出来的造型多为弧形角,没有尖角美观,而且稍一用力就会造成切口太深损坏灯带线路。学员需要不停失败、不停尝试,在一毫一厘中“较真”,才能呈现完美的效果。
这是工匠工坊里学员们进行项目实操的一幕。荣誉的背后往往还有着一群人的托举和付出。“如果没有重电光电备赛团队,我想我不可能拿到金牌。”在商峻宁心里,蔡运富是他最需要感谢的人。蔡运富不仅是李小松的“师傅”,更是商峻宁的“领路人”。作为“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匠工坊”的负责人,面对眼前的弟子,他说:“只有经得起千锤百炼,才能炼出光芒与锋利。”蔡运富口中的“千锤百炼”,正是目前学校全面推行的劳动教育。
同样,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汽车车身维修技术工匠工坊”负责人、“全国技术能手”朱游兵看来,学员陈涛代表重庆参加第十四届振兴杯汽车装调工获全国第三名,同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毕业受聘到一家高职院校享受副教授职称待遇,也是学校劳动育人,助力学子成长成才的真实案例。
据朱游兵介绍,学校工匠工坊以业余制方式组建,采用导师负责制,导师组结合创新创业项目、现代学徒制项目、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双基地项目、深度校企合作项目、大师工作室项目、技能大赛集训项目、文艺体育项目等各类建设项目编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经评审通过立项后,由教师、学生双向选择组建项目团队(团队名称自定),分阶段实施,经过校院两级考核体系,实现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学院建立学生职业规划体系,结合产业人才需求能力标准,分析评价学生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提供指导,助力学生职业成长。同时依托学校“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搭建学生专项能力培养平台,服务学生多通道成长。
“技能教学就是要学生在动手劳动中培养技能,所以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一脉相承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江兵表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其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一线实际劳动中增长才智、提升技能,实现劳动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因此,学校针对生源个体差异与学生多元发展需求采用‘分类型、分领域、分阶段’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岗课赛证’融合,以通用化设计的全日制教学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系统化设计的卓越人才试点班培养卓越复合型人才,以定制化设计的师徒制工匠工坊班培养高端专门化人才,校企双元协同,构建了具有重电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项目建设科科长谢蓉说到。
据了解,“工匠工坊”也打造了一支适应工坊要求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师张春阳便是其一。学校依据教师研究方向,选拔优秀教师作为工坊校内指导教师,结合专业进行多项科研与技术服务活动。2018-2022级共组建55个“试点班”和115个“工匠工坊”,培养学生近 3000人。成果“匠师协同·双能支撑·孵扶联动:电子信息类专业能工巧匠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2021年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以奉献收笔,铺就“匠心逐梦 技能报国”育人图景
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德智体美”之外,为什么还要强调“劳”?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价值取向、劳动精神面貌和劳动技能水平。如何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够下得去、留得下、干得好,并逐步使自己蜕变为一名大国工匠,用劳动“奉献”社会,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到,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正是“主战场”。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长聂强指出,在此背景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专业特色统领办学特色,一体化推进专业群建设。“学校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为例,发挥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优势,面向物联网产业链、智慧城市领域,培养具备物联网终端开发与应用、系统方案解决与工程实施、网络设计与运维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聂强表示,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学校,学校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努力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改革发展不断作出贡献。
同时,学校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华为、中兴等数智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创新构建“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数智人才培养模式,每年为全市输送大数据与智能化等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6000余人,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稳定保持82%以上,为重庆市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提供有力支撑。
育人为匠,技能报国。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345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和金牌96项,财经管理学院陈思源获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先后培养出“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杨成兴,“全国技术能手”李小松、王杰,华为 HCIE-cloud(云计算领域)重庆市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认证第一人潘治宇、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青年技能拔尖人才”冉洪、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刘泗磊、重庆劳动模范汪展等一大批高素质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这些令人瞩目的育人成果,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真实写照,更是学校“以劳育人”探索实践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见证。
观察札记丨劳动教育提高技能水平,更塑造精神面貌、价值取向
职业教育,如何通过劳动育人?如何引领广大青少年成就出彩人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深邃的思考和生动的实践,作出了精彩解答。
大音希声,最优美动听的音乐是自然、无声的音乐。大爱无痕,影响最深远的教育是朴实、无声的教育。劳动教育就是这样的教育,默默无语却循循善诱,浸润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历程中,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生命的滋养。
在劳动教育全面推进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将劳动实践教育与“六讲五不”有机融合,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蕴含育人元素,每一堂课、每一项活动都承载起劳动教育的重任,让劳动成为校园最美的底色,浸润着每一名师生的心田,体现在每一名师生的言行举止中。
令人欣喜的是,营造如此理想的育人环境和教育生态的背后,不是随波逐流的人云亦云,也不是滞后于现实发展的条条框框,而是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勇于创新创造,形成了领导重视、科学规划、因势而新、制度保障、经费到位、校企社共建的格局,走出了一条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符合实际的劳动育人新路径。
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一定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文化的力量增进社会进步的内生动力,增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发展社会主义劳动文化,将劳动文化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力量。
我们为年轻人埋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为国家“种”下了什么样的未来。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劳动中发现广阔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文/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