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郑琪:聚焦人的培养,成就终身学习者

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郑琪:聚焦人的培养,成就终身学习者

来源:华龙网2023-10-23

核心导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潮流之下,聚焦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全球胜任力成为当下国际教育守正创新的题中之义。

川渝两地如何携手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当前国际教育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如何培养融通中外、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围绕这些议题,华龙网集团发起“聚焦新时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公益活动,推进川渝两地国际教育观点分享、资源共享、平台创享,营造良好的国际教育舆论氛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教育生态。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郑琪就“国际教育”这一话题与各位网友进行分享。

华龙网:结合国际教育发展,您是如何理解“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一论述的?

郑琪:新时代我国的育人目标提倡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巴蜀中学强调尊重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坚持“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的培养理念,充分给予了每个学生空间,探索和拓展个性化的成长途径,这与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相契合。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内容。在吸纳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强调与本土文化的融合,适应本地学生的实际是至关重要的。国际教育应该融合国际先进理念,但也要考虑中国学生,尤其是当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巴蜀中学注重面向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当前的升学需求,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和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终身学习者,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

华龙网:您如何理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您认为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

郑琪:青少年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体现在学生是否具备全球意识和视野,是否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观点,是否擅长跨文化沟通和协作,是否具备文化自信和对其他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是否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巴蜀中学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多元文化教育、国际化的课程、创新竞赛及活动、社会实践项目等,扎实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更充分地认识到当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在认同、热爱本土文化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文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搭建起自身与社会,中国与世界的纽带。

华龙网:国际教育要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具备鲜明的办学特色。请您阐述一下贵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特色?

郑琪:今年,巴蜀中学办学九十周年。作为一所历史悠久,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我们一直以来秉承“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多元发展。

从2003年成立国际部,到今年正好走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巴蜀国际的教育更重视“人”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成就终身学习者,持续为社会发展和自身进步而努力。巴蜀国际教育中心旨在打造双向留学的国际教育综合体、西南地区国际教育高地,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为时代的全球化拔尖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华龙网: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国际课程。请介绍一下贵校国际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和价值?

郑琪:巴蜀国际摈弃功利性思维,以培养终身学习者为核心理念,旨在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眼光的学生,使他们具备卓越的综合素养和全球竞争力,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挑战和机遇做出积极贡献。尤其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我们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竞争力,使他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脱颖而出。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科内容,我们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对话和合作。

跨学科融合。无论是哪种国际课程,我们都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以促进跨学科思考和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职业中。

全面素养培养。我们的课程不仅注重学术知识,还注重学生的全面素养。通过社会实践、领导经验、社区参与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们帮助学生形成坚实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国际文化交流。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促进跨文化理解。这不仅帮助他们拓宽视野,还培养了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华龙网:当前各种变化因素叠加,不少家长对国际教育出现了观望甚至焦虑情绪,对此,您对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长们有什么建议?

郑琪:让中国了解多元的世界,不同的文化;让世界认知中国,理解中国,都需要学生能够通过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国际教育以及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会止步而是蓬勃发展。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的全球环境中,其中科学、环境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人类的命运是不可分割的。中国作为一个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的国家,培养具备国家认同感、世界认知能力以及全球治理能力的世界公民已经成为必然之路。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者,他们能够用深刻的见解和尊重他人的方式,帮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促进跨文化对话和合作。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实现共赢发展。因此,国际化教育的重要性将继续蓬勃发展,以满足未来挑战和机遇的需求。

受访人简介:

郑琪,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重庆市教育评估监测专家,拥有二十余年丰富教育教学经验,负责巴蜀外事工作与及国际课程项目设计与实施,推动巴蜀国际部在2013年成为重庆首批中外合作高中课程项目,2016年起参与创建巴蜀国际化学校,2020年与团队启动巴蜀国际教育中心BIEC。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郑琪:聚焦人的培养,成就终身学习者

2023-10-23 19:37:30 来源:

核心导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潮流之下,聚焦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全球胜任力成为当下国际教育守正创新的题中之义。

川渝两地如何携手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当前国际教育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如何培养融通中外、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围绕这些议题,华龙网集团发起“聚焦新时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公益活动,推进川渝两地国际教育观点分享、资源共享、平台创享,营造良好的国际教育舆论氛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教育生态。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郑琪就“国际教育”这一话题与各位网友进行分享。

华龙网:结合国际教育发展,您是如何理解“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一论述的?

郑琪:新时代我国的育人目标提倡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巴蜀中学强调尊重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坚持“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的培养理念,充分给予了每个学生空间,探索和拓展个性化的成长途径,这与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相契合。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内容。在吸纳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强调与本土文化的融合,适应本地学生的实际是至关重要的。国际教育应该融合国际先进理念,但也要考虑中国学生,尤其是当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巴蜀中学注重面向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当前的升学需求,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和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终身学习者,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

华龙网:您如何理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您认为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

郑琪:青少年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体现在学生是否具备全球意识和视野,是否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观点,是否擅长跨文化沟通和协作,是否具备文化自信和对其他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是否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巴蜀中学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多元文化教育、国际化的课程、创新竞赛及活动、社会实践项目等,扎实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更充分地认识到当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在认同、热爱本土文化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文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搭建起自身与社会,中国与世界的纽带。

华龙网:国际教育要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具备鲜明的办学特色。请您阐述一下贵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特色?

郑琪:今年,巴蜀中学办学九十周年。作为一所历史悠久,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我们一直以来秉承“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多元发展。

从2003年成立国际部,到今年正好走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巴蜀国际的教育更重视“人”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成就终身学习者,持续为社会发展和自身进步而努力。巴蜀国际教育中心旨在打造双向留学的国际教育综合体、西南地区国际教育高地,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为时代的全球化拔尖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华龙网: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国际课程。请介绍一下贵校国际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和价值?

郑琪:巴蜀国际摈弃功利性思维,以培养终身学习者为核心理念,旨在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眼光的学生,使他们具备卓越的综合素养和全球竞争力,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挑战和机遇做出积极贡献。尤其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我们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竞争力,使他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脱颖而出。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科内容,我们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对话和合作。

跨学科融合。无论是哪种国际课程,我们都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以促进跨学科思考和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职业中。

全面素养培养。我们的课程不仅注重学术知识,还注重学生的全面素养。通过社会实践、领导经验、社区参与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们帮助学生形成坚实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国际文化交流。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促进跨文化理解。这不仅帮助他们拓宽视野,还培养了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华龙网:当前各种变化因素叠加,不少家长对国际教育出现了观望甚至焦虑情绪,对此,您对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长们有什么建议?

郑琪:让中国了解多元的世界,不同的文化;让世界认知中国,理解中国,都需要学生能够通过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国际教育以及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会止步而是蓬勃发展。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的全球环境中,其中科学、环境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人类的命运是不可分割的。中国作为一个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的国家,培养具备国家认同感、世界认知能力以及全球治理能力的世界公民已经成为必然之路。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者,他们能够用深刻的见解和尊重他人的方式,帮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促进跨文化对话和合作。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实现共赢发展。因此,国际化教育的重要性将继续蓬勃发展,以满足未来挑战和机遇的需求。

受访人简介:

郑琪,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重庆市教育评估监测专家,拥有二十余年丰富教育教学经验,负责巴蜀外事工作与及国际课程项目设计与实施,推动巴蜀国际部在2013年成为重庆首批中外合作高中课程项目,2016年起参与创建巴蜀国际化学校,2020年与团队启动巴蜀国际教育中心BIEC。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