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丨重庆枫叶国际学校总校长张瑞芳:先是国民教育,再谈国际教育

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丨重庆枫叶国际学校总校长张瑞芳:先是国民教育,再谈国际教育

来源:华龙网2023-10-23

核心导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潮流之下,聚焦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全球胜任力成为当下国际教育守正创新的题中之义。

川渝两地如何携手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当前国际教育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如何培养融通中外、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围绕这些议题,华龙网集团发起“聚焦新时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公益活动,推进川渝两地国际教育观点分享、资源共享、平台创享,营造良好的国际教育舆论氛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教育生态。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重庆枫叶国际学校总校长张瑞芳就“国际教育”这一话题与各位网友进行分享。

华龙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之中,您如何看待当前国际教育的趋势和变化?未来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张瑞芳: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来看,对国际教育还是大力支持的,但在支持的同时,国家对国际教育规范管理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国际教育在近10年左右,经历了野蛮生长阶段,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也确实到了需要规范管理的时候。未来,中国的国际教育发展方向,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本土化。包括开发并实践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能进行海外推广的国际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的本土化,国际教育的骨干师资以具有跨文化学习背景,具有双语双思维能力,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籍教师;在中外人文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与公办教育有机融合。朱永新先生:《中国教育要进一步改革,需要6点融合》中提出“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融合”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公办和民办携手前进,民办教育不仅仅是公办教育简单的补充,它是个性化非常重要的渠道,也是公办教育的有力推动者。

华龙网:结合国际教育发展,您是如何理解“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一论述的?

张瑞芳:当今社会需要批量的具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的人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国际教育要承担这个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

国际教育首先是国民教育,然后才能谈得上国际教育。任何国家的教育首先要服务于自己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都必须扎根中国,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优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龙网:您如何理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您认为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

张瑞芳:“全球胜任力” 这一概念源于美国,近些年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逐渐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关注。2017年12月,《PISA全球胜任力框   架》对全球胜任力的内涵及其测评设计进行了说明,即“个体能够体察本土、全球和跨文化问题,理解并欣赏他者的观点和世界观,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既相互尊重又有效的互动,并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负责任的行动。”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框架在具体的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都包含国际事务参与意愿、开放包容的态度、跨文化沟通和采取行动四个维度。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胜任力突出强调了“采取行动”的能力,但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弱化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当前我国并没有官方的全球胜任力框架模型,目前较为有影响力的是清华大学制定的全球胜任力宣传手册中的表述,明确了全球胜任力从认知、人际与个人三层面建构的六大核心素养,包括不断探索与发展的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语言能力、开放与尊重的态度、沟通与协作能力、自觉与自信意识、道德与责任使命。这里不仅包括了具备全球视野的认知素养和注重领袖气质的人际素养,更强调了融合中华文化传统的个人素养。个人层面的自觉与自信要素强调深刻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与价值观,并在理解文化对个人影响的前提下,能够适应跨文化环境,自信得体地表达观点,并通过反思获得提升,将全球胜任力中“采取行动”的能力打上了“谦逊不争”“和而不同”的中国特色。同时,个人层面的道德与责任要素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层面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信念拓展到国际层面,主张个人勇于承担责任,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青少年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要同时兼顾全球性和民族性。

那么,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必然是要具备全球胜任力的,这里就包括国际理解力,面对全球性挑战时能采取行动的能力和融合中华文化传统的个人素养。同时,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不可逆性,要求国际化人才要不断与飞速发展的时代具有强适配性,甚至引领性,也即要求国际化人才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

华龙网:国际教育要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具备鲜明的办学特色。请您阐述一下贵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特色?

张瑞芳:枫叶国际学校于1995年创办,始终坚持“中西教育优化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以不分种族、肤色、国籍,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为使命。28年来,枫叶教育从一所学校14名学生,发展到国内外20多个城市100多所学校,40000多名在校生,现有7000多名中外籍教职员工,是中国国际教育领军者之一。

枫叶教育根据不同学段实施相应的特色教育。幼教阶段以英文教学、三大体系、健康营养为特色,小学阶段以快乐教育、分级英语、小班化教学为特色,初中阶段以“三好”习惯养成教育、分级英语、小班化教学、校本课程为特色,高中阶段则以理想教育、中国特色的国际认证课程、个性化选课、直升名校为特色,为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国际教育。

华龙网: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国际课程。请介绍一下贵校国际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和价值?

张瑞芳:枫叶教育凭借自身28年国际化学校办学实践,历时5年,由中外专家、一线教师上百人参与,在实践中开发出了枫叶世界学校课程。包含四大版块,即中文学术课程、英文学术课程、英语语言课程和汉语语言课程;三大特征,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际权威认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即面向中国籍学生开放中文学术课程,包括语文、地理、历史、政治和人文修养。面向外籍学生开放汉语语言课程。英文学术课程和英语语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从理念到内容均融入中国元素。学生毕业后,可直升全球用英文授课的大学或专业,包括中国大学的国际学院。

该课程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基础教育课程,同时也是全球第一个融入中国元素的国际认证课程,是枫叶人向世界贡献教育治理中国方案的有益贡献。

华龙网:当前各种变化因素叠加,不少家长对国际教育出现了观望甚至焦虑情绪,对此,您对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长们有什么建议?

张瑞芳: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千家万户关注度最高的话题。当下,家长对教育尤其是国际教育仍然会有一些观望或者焦虑情绪,对于如何选择国际学校呢?就教育理念来说,各个学校表述出来的都是大同小异,不能作为决定性选择要素;就教学方式来说,也是大致趋同的。

我有几点建议给大家,作为家长们的参考:

第一,看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声誉;

第二,看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评价策略;

第三,看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师生关系;

第四,看学校办学成果和学生成就。

以枫叶国际学校为例:28年专注于“中西教育优化结合,实施素质教育”,在国内外20多个城市开办了100多所学校,在校生超过40000人,中外教职员工超过7000人。高中毕业生超过2.3万名,被30个国家800多所高校录取。2022届,高三毕业生1848人,录取7501份,世界十强高校录取196人。

重庆枫叶办学成果非常突出:2021、2022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中国·国际化学校百强榜,2022年是重庆唯一、西南前三的入榜学校;2021年1月,永川区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提出“将枫叶国际学校打造成西南地区一流国际学校”;2021年12月28日,永川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提高教育开放水平,支持枫叶国际学校打造西南地区一流国际学校”;2022年1月,永川区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枫叶学校的快速发展”。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与肯定既是对枫叶教育的期望,也是对枫叶教育价值和贡献的高度褒奖。

家长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致的考察和认真的比较,从而选择适合孩子国际学校,选择优质的国际学校。

华龙网: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请谈谈您从事国际教育事业的初心和愿景?

张瑞芳: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应该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个人愿景的角度来说,我希望枫叶世界学校课程作为世界级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体系,能服务于更多的中外籍学生,成就更多中外家庭,培养出更多具有中华情怀、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出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时,我希望枫叶世界学校课程体系能成为向世界贡献教育治理中国方案的一部分,能成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总之,枫叶人和枫叶教育愿全力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国际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受访人简介:

张瑞芳,重庆枫叶国际学校总校长,曾在加拿大、美国交流学习,物理学教育学士,工商管理学硕士,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估认证专家,重庆市永川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民进重庆市委会教育专委会委员,重庆市永川区青年商会理事,重庆市品牌建设促进会基础教育分会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高级专家委员。被授予“重庆市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永川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永川区最美民进校长”“永川区民进特别贡献奖”“枫叶教育最高荣誉勋章”等荣誉。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丨重庆枫叶国际学校总校长张瑞芳:先是国民教育,再谈国际教育

2023-10-23 19:39:07 来源:

核心导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潮流之下,聚焦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全球胜任力成为当下国际教育守正创新的题中之义。

川渝两地如何携手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当前国际教育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如何培养融通中外、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围绕这些议题,华龙网集团发起“聚焦新时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公益活动,推进川渝两地国际教育观点分享、资源共享、平台创享,营造良好的国际教育舆论氛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教育生态。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重庆枫叶国际学校总校长张瑞芳就“国际教育”这一话题与各位网友进行分享。

华龙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之中,您如何看待当前国际教育的趋势和变化?未来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张瑞芳: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来看,对国际教育还是大力支持的,但在支持的同时,国家对国际教育规范管理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国际教育在近10年左右,经历了野蛮生长阶段,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也确实到了需要规范管理的时候。未来,中国的国际教育发展方向,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本土化。包括开发并实践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能进行海外推广的国际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的本土化,国际教育的骨干师资以具有跨文化学习背景,具有双语双思维能力,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籍教师;在中外人文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与公办教育有机融合。朱永新先生:《中国教育要进一步改革,需要6点融合》中提出“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融合”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公办和民办携手前进,民办教育不仅仅是公办教育简单的补充,它是个性化非常重要的渠道,也是公办教育的有力推动者。

华龙网:结合国际教育发展,您是如何理解“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一论述的?

张瑞芳:当今社会需要批量的具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的人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国际教育要承担这个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

国际教育首先是国民教育,然后才能谈得上国际教育。任何国家的教育首先要服务于自己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都必须扎根中国,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优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龙网:您如何理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您认为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

张瑞芳:“全球胜任力” 这一概念源于美国,近些年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逐渐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关注。2017年12月,《PISA全球胜任力框   架》对全球胜任力的内涵及其测评设计进行了说明,即“个体能够体察本土、全球和跨文化问题,理解并欣赏他者的观点和世界观,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既相互尊重又有效的互动,并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负责任的行动。”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框架在具体的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都包含国际事务参与意愿、开放包容的态度、跨文化沟通和采取行动四个维度。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胜任力突出强调了“采取行动”的能力,但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弱化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当前我国并没有官方的全球胜任力框架模型,目前较为有影响力的是清华大学制定的全球胜任力宣传手册中的表述,明确了全球胜任力从认知、人际与个人三层面建构的六大核心素养,包括不断探索与发展的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语言能力、开放与尊重的态度、沟通与协作能力、自觉与自信意识、道德与责任使命。这里不仅包括了具备全球视野的认知素养和注重领袖气质的人际素养,更强调了融合中华文化传统的个人素养。个人层面的自觉与自信要素强调深刻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与价值观,并在理解文化对个人影响的前提下,能够适应跨文化环境,自信得体地表达观点,并通过反思获得提升,将全球胜任力中“采取行动”的能力打上了“谦逊不争”“和而不同”的中国特色。同时,个人层面的道德与责任要素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层面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信念拓展到国际层面,主张个人勇于承担责任,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青少年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要同时兼顾全球性和民族性。

那么,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必然是要具备全球胜任力的,这里就包括国际理解力,面对全球性挑战时能采取行动的能力和融合中华文化传统的个人素养。同时,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不可逆性,要求国际化人才要不断与飞速发展的时代具有强适配性,甚至引领性,也即要求国际化人才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

华龙网:国际教育要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具备鲜明的办学特色。请您阐述一下贵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特色?

张瑞芳:枫叶国际学校于1995年创办,始终坚持“中西教育优化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以不分种族、肤色、国籍,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为使命。28年来,枫叶教育从一所学校14名学生,发展到国内外20多个城市100多所学校,40000多名在校生,现有7000多名中外籍教职员工,是中国国际教育领军者之一。

枫叶教育根据不同学段实施相应的特色教育。幼教阶段以英文教学、三大体系、健康营养为特色,小学阶段以快乐教育、分级英语、小班化教学为特色,初中阶段以“三好”习惯养成教育、分级英语、小班化教学、校本课程为特色,高中阶段则以理想教育、中国特色的国际认证课程、个性化选课、直升名校为特色,为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国际教育。

华龙网: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国际课程。请介绍一下贵校国际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和价值?

张瑞芳:枫叶教育凭借自身28年国际化学校办学实践,历时5年,由中外专家、一线教师上百人参与,在实践中开发出了枫叶世界学校课程。包含四大版块,即中文学术课程、英文学术课程、英语语言课程和汉语语言课程;三大特征,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际权威认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即面向中国籍学生开放中文学术课程,包括语文、地理、历史、政治和人文修养。面向外籍学生开放汉语语言课程。英文学术课程和英语语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从理念到内容均融入中国元素。学生毕业后,可直升全球用英文授课的大学或专业,包括中国大学的国际学院。

该课程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基础教育课程,同时也是全球第一个融入中国元素的国际认证课程,是枫叶人向世界贡献教育治理中国方案的有益贡献。

华龙网:当前各种变化因素叠加,不少家长对国际教育出现了观望甚至焦虑情绪,对此,您对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长们有什么建议?

张瑞芳: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千家万户关注度最高的话题。当下,家长对教育尤其是国际教育仍然会有一些观望或者焦虑情绪,对于如何选择国际学校呢?就教育理念来说,各个学校表述出来的都是大同小异,不能作为决定性选择要素;就教学方式来说,也是大致趋同的。

我有几点建议给大家,作为家长们的参考:

第一,看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声誉;

第二,看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评价策略;

第三,看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师生关系;

第四,看学校办学成果和学生成就。

以枫叶国际学校为例:28年专注于“中西教育优化结合,实施素质教育”,在国内外20多个城市开办了100多所学校,在校生超过40000人,中外教职员工超过7000人。高中毕业生超过2.3万名,被30个国家800多所高校录取。2022届,高三毕业生1848人,录取7501份,世界十强高校录取196人。

重庆枫叶办学成果非常突出:2021、2022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中国·国际化学校百强榜,2022年是重庆唯一、西南前三的入榜学校;2021年1月,永川区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提出“将枫叶国际学校打造成西南地区一流国际学校”;2021年12月28日,永川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提高教育开放水平,支持枫叶国际学校打造西南地区一流国际学校”;2022年1月,永川区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枫叶学校的快速发展”。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与肯定既是对枫叶教育的期望,也是对枫叶教育价值和贡献的高度褒奖。

家长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致的考察和认真的比较,从而选择适合孩子国际学校,选择优质的国际学校。

华龙网: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请谈谈您从事国际教育事业的初心和愿景?

张瑞芳: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应该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个人愿景的角度来说,我希望枫叶世界学校课程作为世界级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体系,能服务于更多的中外籍学生,成就更多中外家庭,培养出更多具有中华情怀、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出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时,我希望枫叶世界学校课程体系能成为向世界贡献教育治理中国方案的一部分,能成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总之,枫叶人和枫叶教育愿全力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国际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受访人简介:

张瑞芳,重庆枫叶国际学校总校长,曾在加拿大、美国交流学习,物理学教育学士,工商管理学硕士,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估认证专家,重庆市永川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民进重庆市委会教育专委会委员,重庆市永川区青年商会理事,重庆市品牌建设促进会基础教育分会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高级专家委员。被授予“重庆市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永川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永川区最美民进校长”“永川区民进特别贡献奖”“枫叶教育最高荣誉勋章”等荣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