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门古城墙遗址修缮完毕
市民将目睹重庆古城墙遗址中保存较好的城墙段之一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李晟)10月23日,渝中区文管所所长徐晓渝说,太平门至人和门段城墙及城门保护工程已经通过专家验收,即将对市民开放。
太平门至人和门段城墙遗址地处下半城核心区域,该段城墙残长约546米,夯土甃石结构,是重庆古城墙遗址中保存较好的城墙段之一。
在修缮过程中,文物专家按原样恢复缺失楼梯、楼梯踏步,按原样补齐、恢复雉堞(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还对风化严重的石材进行加固、对石材表面进行封护。
为了让市民能再次感受这座重庆城曾经的第一门,文物修缮专家在对太平门遗址以及人和门遗址进行局部复原保护的同时,还恢复了太平门内沟通上下半城之间的通向白象街的台阶。同时,考虑到城墙修缮后将作为游览通道使用,将按照城墙原有雉堞形式新做护栏。
太平门至人和门段建起了步行系统,市民可沿着该段城墙顶部漫步。步行系统保留城墙原有步行通道约476米,并新增一段长约20米、宽度不小于2.5米的步行通道。其中,太平门城墙段对外步行接口共有两处,分别接白象街和四方街。
对于已毁城墙走向,文物修缮专家在白象街人行地面以及太平门城门前广场设置已毁城墙地面导引线两段,总长度为233米。
重庆古城墙极具地域特色,太平门及其城墙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段。徐晓渝说,中国古代城市营建有两种模式:《周礼·考工记》曾有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种城池多为方形,城墙多用砖砌筑,设有四门,城内设有中轴线,讲究左右对称,常见于北方平原城市;《管子》一书中曾记载:“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种筑城理念营建的城池往往因地制宜,平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城墙多用石头砌筑,城门结合地形变化而设,数量不一,城内不讲究对称,依山就势设计城址布局,常见于南方山地城市。
由此可见,重庆城就是《管子》筑城思想的典范。依山傍水而建的重庆城,陡峭的山崖成为了城墙的组成部分,奔腾的江水成为了最好的护城河,石头不仅砌成了城墙,也筑成了坚如磐石的一座座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