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机票“退改签”理赔被骗11万,不熟的APP不要碰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3-10-24 15:11:29

听新闻

近日,网友“就是曼仔”分享其被不法分子“利用航班信息诈骗11万”的经历,引得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也遭遇同样“套路”,被骗者损失从数万元至百万元不等。

机票“退改签”理赔被骗11万,不熟的APP不要碰1
博主“就是曼仔”分享被骗经历

用对公账户骗取信任,诱导下载APP

10月12日,吉林某高校副教授林先生接到一通自称国航工作人员的电话,手机号显示为个人所属。在对方利用正确的航班信息和身份证号取信于林先生后,称飞机机械故障需延误一小时,又引导他进入支付宝理赔中心,并很快甩给他一个支付宝账号,表示可以通过向该账户发起300元理赔金额。

令林先生事后连连感叹设计“精妙”的是,该账户在系统中果真显示为国航的对公账号,而非虚构账号。在“曼仔”的案例中,对方给出的则是“中石油安徽分公司 ”对公账号,也使其未有太多防备。

机票“退改签”理赔被骗11万,不熟的APP不要碰2
骗子给出企业对公账户

但林先生的个人账户不可能向对公账户发起收款,系统提示他并无资质发起收款。借着在支付宝的“虚晃一枪”,对方便推出骗局最关键的一步:下载第三方APP“云视听”。并表示在“云视听”的视频会议中,会有工作人员教授如何获得理赔资质。

随后,林先生在应用商店搜索“云视听”时,发现评论中出现大量“骗人软件,快跑”一类回复,便拒绝了下载该软件。“曼仔”则不同,她在下载该软件后,被客服要求共享屏幕与远程指挥。“被诈”案例均是在共享屏幕时泄露了密码等信息,卡内余额便被“洗劫一空”。

此类骗局中,下载第三方软件是最为核心的步骤,其目的为获取共享屏幕权限。除“云视听”外,“全视通”“云视通”等视频会议软件也在网友提及之列。

机票“退改签”理赔被骗11万,不熟的APP不要碰3
网友分享在“全视通”软件上被骗经历

隐私泄露引担忧,多个渠道可能泄露

在众案例中,涉及航司广泛,如国航、南航、川航等航司均有乘客信息流出;遭遇骗局的网友提及的订票平台也包括飞猪、携程、智行、等多家知名票务平台。

一网友感叹“感觉自己已经被泄露成筛子了,在骗子那根本是透明的。”那么,究竟在哪一环节泄露了乘客航班及身份信息呢?

某大型票务平台公关人员辛先生告知齐鲁晚报记者,“航班理赔”并非新型骗局,但其话术和手段一直在升级。直至今年8月起,因文旅行业“爆火”,航空出行的游客大幅增多,这一骗局又卷土重来。

关于信息泄露的源头,他透露,某家航司或平台内部倒卖信息不可能形成如此大规模诈骗,关键线索仍直指缅北一带的诈骗集团。“在和反诈、公安部门对接中,我们发现有问题的账户,集中在边境缅北一带。他们有组织、有规模地对航空诈骗做了全新升级,一来骗术很难识别,二来钱款很难追回。”

据介绍,一张机票牵涉广泛,乘客个人信息流转链条很长,不止航司、平台,甚至租车、保险公司都掌握着乘客数据。相较之下,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安保等级较高,但不能保证其它环节的企业也具备成熟的“反黑客”技术。

“他们很灵活很敏锐,等下一个风口出现时,这帮人很可能又从文旅调转船头盯上别的行业了,所以斗智斗勇会一直持续下去。”辛先生判断。

三类乘客易成“肥羊”,破解还需共同努力

经业内总结,此类骗局中,三类乘客最易成为诈骗分子口中的“小肥羊”。

一是极端天气高发时段或抵达地区天气不佳的乘客。因航班存在延误可能,因此乘客容易听信“延误”“取消”一类说辞。二是订票者与出行人不一样的情况。例如,子女为家中长辈订票,长辈不清楚具体情况,反诈意识也较薄弱。三是即将出行的乘客。利用其害怕耽误行程的焦虑感,诈骗分子更易“拿捏”受害者。

而针对这类骗局的“破解”之道,济南市历下公安分局反诈中心中队长侯队长认为,这需乘客、企业、社会等各方主体明确自身责任并共同努力。

具体而言,航司应强化网络安全系统,平台需在显著位置提示“退改签”骗局信息,还可在乘客订票成功后,主动发送预防诈骗的短信。公安机关也需加强对于涉诈APP的技术拦截和反制,事前加强对受害者的预警劝阻,事后加大对电诈团伙的打击力度。

乘客则应提高警惕,当被告知会补偿款项时,基本可以判断为骗局;尤其不要共享屏幕,更不要随意输入或告知对方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在意识到被骗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和固定好相关证据,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

见习记者 张瑞雪 刘志坤

责任编辑:邓旻璐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