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渣滓洞:“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沙坪坝渣滓洞:“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沙坪坝渣滓洞简介 

1642416_nqiang_1530002718626.jpg

 渣滓洞(点击上方图片听廉洁故事▲)

  渣滓洞原来是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因出产的煤质量不好,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势十分险峻而且非常隐蔽。1943年,军统霸占渣滓洞煤窑,并将其改设为看守所。看守所分为内、外两院,外院由刑讯室和特务办公室所组成;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2间平房为女牢。1947年4月曾一度关闭,同年12月又重新开始关押犯人。看守所外院墙上写有用来“同化”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命令重于生命,工作岗位就是家庭”以及国民党党员守则。内院墙上写有用来“分化”瓦解革命者意志的标语——“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勿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等。

  渣滓洞关押的主要是因为《挺进报》事件、六•一学潮、川东武装起义以及小民革案被捕的政治犯,如《红岩》小说中的江姐的人物原型江竹筠,关人最多时达300多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有15人脱险。

  1963年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复原修建,对外开放。1988年成为国家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事1.两滴鱼肝油

  由于叛徒的出卖,1948年6月,万县与重庆之间的交通员李承林和曾琼英夫妇不幸被捕。李承林的公开身份是和成银行万县分行的副经理兼营业部主任,曾琼英是银行会计。他们为地下党筹集活动经费,他们的家是党的联络点。

李承林烈士结婚照.jpg

李承林烈士结婚照

李承林烈士为儿子们拍摄的照片.jpg

李承林烈士为儿子们拍摄的照片

  李承林夫妇被捕后,和成银行万县分行的经理赵静波主动为李承林开脱,和成银行总经理、四川金融界巨子吴晋航先生也亲自出面作保,并以重金向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疏通,但徐远举以案情严重,不予通融。曾琼英因身怀有孕,并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暂时得到保释。李承林怀着对妻儿的挂念,拖着病弱的身体,和江竹筠、李青林等,被押解重庆行辕二处,不久关押在渣滓洞看守所楼五室。

  狱中环境十分恶劣,吃的是三多饭(稗子多、沙多、糠多),下饭的菜就是用白水煮小菜,或是几颗胡豆,极端缺乏营养,睡的是一脚半宽,一天只有十几分钟的放风,入狱不久,李承林曾患过的肺结核病复发,并不断加重,经常咯血。

  曾琼英获得保释后,赶到重庆,变卖财产,四处托关系营救。1949年初,曾琼英在陈为智的帮助下,再次通过和成银行总经理吴晋航出面作保,徐远举以案情严重,概不卖帐。但也给了一点小面子,同意家属可以通过二处偶尔送点吃的、穿的、用的进监。这样曾琼英给李承林送来了罐头、鱼肝油等营养品。鱼肝油在当时是名贵药品,对身体衰弱,特别是肺病有滋养功用。但李承林却舍不得吃,他把这些营养品送给了女牢的左绍英和彭灿碧,因为她们在狱中生的两个小孩监狱之花和卓娅也极需营养。女牢的难友收下了罐头,考虑到李承林肺病很重,把几瓶鱼肝油退了回去。

  2.江竹筠:“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江竹筠烈士像.jpg

  江竹筠烈士像

江竹筠烈士受刑.jpg

  江竹筠烈士受刑

  江竹筠(1920—1949),四川省自贡市人,出生于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随母亲逃荒到重庆,10岁进袜厂当童工,后考入重庆南岸中学和中国公学附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入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从事青年学生的工作。

  1943年,党组织安排她为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当助手,并和他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他们的“家庭”是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她的主要任务是为彭咏梧做通信联络工作。根据党的指示,她1944年来到成都,考入四川大学,以普通学生身份做党的工作。1945年,她与彭咏梧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7年,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际,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和领导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她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联系育才学校、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西南学院党的工作和开展学生运动。她积极贯彻党的指示,紧紧依靠党组织和进步师生,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团结进步学生。她还在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承担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

  这一年春夏,川东党组织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武装斗争,彭咏梧奉上级指示赴川东领导武装斗争,任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川东地下工委副书记。江姐以川东临委及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一起奔赴武装斗争第一线。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对党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国民党军统特务对她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欲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虽然身体被折磨得变了形,但始终顽强斗争,坚贞不屈,正气凛然:“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渣滓洞的难友们对她坚决捍卫党组织,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表示了无限的崇敬:“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渣滓洞集中营,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谱写了壮烈的英雄诗篇。

  新中国成立后,江姐的事迹被写进长篇小说,搬上舞台、银幕和屏幕,家喻户晓,广为传颂,教育、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歌剧《江姐》中的著名唱段《绣红旗》《红梅赞》等,几十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广为传唱。

  3.何雪松舍身堵枪口

“何雪松烈士遗诗《海燕》.jpg

 “何雪松烈士遗诗《海燕》

  你——

  风暴中的海燕,

  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

  飞翔吧!

  战斗吧!

  你——

  骄傲的海燕!”

  这首充满激情的诗是何雪松同志为赞扬江竹筠崇高革命气节而写给江姐的,而它也是何雪松同志自己崇高思想境界和崇高革命气节的真实写照。

何雪松烈士像.jpg

何雪松烈士像

  何雪松同志出生于四川高县,1934年在本县叙南中学上学时加入共青团。1936年考入刘湘办的军官教导总队。1941年流浪到广西桂林,在临桂县中学任国文教师,结识了艾芜、雷嘉等,自己出版过两本诗集。后因支持学生运动,被学校解聘。1946年,担任国民党第五军官总队上校教官兼《五总》月刊总编辑。1947年7月退役后,与李子伯、李荫枫、肖中鼎等一起,共商组织地下武装,开辟游击根据地。1947年10月9日,在等候党的批示期间,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监狱。在渣滓洞他积极参加狱中斗争,并发起组织“铁窗诗社”,写下了一些充满革命豪情的诗篇如《海燕》、《灵魂颂》、《你等待着我吧》、《迎接胜利》等。

  1949年11月27日渣滓洞监狱大屠杀时,何雪松同志用自己的身躯堵住风门,挡住敌人的枪口和子弹,以掩护后面的同志,英勇牺牲时年仅31岁。解放后,根据他生前的要求和狱中的表现,中共重庆市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二、红岩魂陈列馆简介

1642446_nqiang_1530003055176_副本.jpg

红岩魂陈列馆

  红岩魂陈列馆建成于1963年,1999年更名为“红岩魂陈列馆”。红岩魂陈列馆原址为“中美合作所”阅兵台,2006年扩建新馆,占地6000余平方米,上下分为两层,于2008年7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内容反映的是牺牲于歌乐山下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的300多位烈士的英勇事迹及“中美合作所”史实。该馆陈列展览分为四个部分:一、歌乐山历史的见证;二、歌乐山历史的记录;三、歌乐山历史的悲壮;四、歌乐山属于历史。

  故事1.狱中八条意见

狱中八条意见.jpg

 狱中八条意见

  由于重庆地下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等人的叛变和川东武装起义失败造成了1948年四川党组织的大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捕入狱,这血的教训,无比沉重,也无比宝贵。狱中同志对地下党领导人的变节既震惊,又愤恨,对地下党组织所遭到的大破坏,感到无比沉痛,对党的事业的发展也有深深的担忧。他们知道,他们不可能活着出去,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寄托在党的身上。因此,面对不断取得的胜利和即将到来的死亡,他们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出来。他们希望执政了的党组织要认真总结和吸取地下斗争时期的经验、教训,他们希望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他们希望共产党人一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罗广斌.jpg

罗广斌

  1948年9月共产党员罗广斌因叛徒出卖,在成都家中被捕,押解到重庆 ,随后戴着脚镣关进渣滓洞监狱楼上七室,楼七室里有一位罗广斌认识的张国维。他被捕前任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委员,直接领导过罗广斌的工作,互相都很熟悉。张国维冷静分析了罗广斌的情况,他有一个特殊背景的权贵之家,哥哥罗广文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时任第七编练司令官,手握重兵,驻扎四川,并与徐远举有交情,基于此,他估计罗广斌最有可能活着出去。他叮嘱罗广斌要注意搜集情况,征求意见,总结经验,有朝一日向党报告。从此罗广斌肩负着这项特殊的任务,作了一个有心人。他在积极参加狱中斗争的同时,留心观察,设法和同志们交换意见,积累资料。同志们对他推心置腹,充分信任,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以真诚的态度,从党的建设、组织发展、党员教育进行总结,从《挺进报》的大破坏、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分析问题,提供情况和意见,有时还能三三两两地进行小型讨论。

  1949年2月,罗广斌被转押到白公馆,与同室难友刘国志、王朴、陈然进行过多次深入的讨论。白公馆监狱实际上存在一个没有名称的党的秘密领导小组,成员有许晓轩、谭沈明、周从化、刘国志。他们都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在讨论中给罗广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949年11月27日,罗广斌组织白公馆十九人,在被策反看守的帮助下,成功突围,得以向党报告烈士们的最后嘱托。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罗广斌既享受迎来解放的欢乐又深深沉浸于对死难同志的悲悼之中。为了执行难友们嘱托,他白天在“脱险同志联络处”接待从监狱脱险的同志,并参加筹备杨虎城将军和“11?27”殉难烈士追悼会的工作,晚上就趴在床上奋笔疾书,追记整理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12月25日,他向重庆市委递交了《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共七个部分,其中第八部分就是“狱中意见”,共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八条意见,是狱中共产党员的深刻思考,是几百烈士用鲜血和泪水凝铸出来的,字里行间浸透着血与泪。

  八条意见,透映着烈士群体和身影,融化着烈士群体无私奉献和崇高人格的形象。

  故事2,一张特殊的名片

蓝蒂裕烈士遗诗《示儿》.jpg

蓝蒂裕烈士遗诗《示儿》

  大家在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收到过名片。有一张名片很是特别,在这张名片的正面只有名片主人的名字,没有任何职务,在它的背面却印着这样一首名为《示儿》的诗,这首诗这样写道“你,——耕荒,我亲爱的孩子,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这张名片的主人就是曾经牺牲于渣滓洞的烈士蓝蒂裕的儿子蓝耕荒。而刚才为大家介绍的那首《示儿》就是蓝蒂裕烈士在临刑前给他儿子的遗诗。

蓝蒂裕烈士像.jpg

蓝蒂裕烈士像

  1948年,担任梁、垫特支书记的蓝蒂裕,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在狱中,敌人对蓝蒂裕是严刑审讯,但是敌人从他的身上只得到一句话“我就是共产党员,除此之外你们别想得到半个字!”敌人无可奈何之下将他关进了大牢。

  特务见皮肉之苦不能让他屈服,于是就找来了与他相依为命的老母亲,他们想用亲情来软化蓝蒂裕的意志。

  那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母亲提着为儿子准备的饭菜在特务的带领下走进了大牢,一进门,母亲便不停的搜寻儿子的身影。

  “蓝蒂裕,有人来看你了!”正在埋头沉思的蓝蒂裕被特务的叫喊声惊醒,便寻声望去,娘,她怎么来了?难道是……在蓝蒂裕还没来得及理清思路时,他就意识到不能让母亲看到自己这个样子。于是他强忍着伤痛,扶着门站了起来,急切的喊到:“娘,娘?”听到呼唤声,母亲三步并着两步奔到儿子的牢门前,当他看见儿子满身伤痕时,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对蓝蒂裕说到:“儿啊,这是怎么回事儿,他们干嘛打你呀?”“娘,你别担心,我没事!他们是抓错人了,过几天问清楚了就会把我放了。”“是吗?你可别骗娘啊!”“娘,我没骗你。上次不也是没关几天就好好地出去了吗!”“儿啊!你说没事娘就放心了,来,娘给你做了点好吃的菜……”蓝蒂裕一边吃着母亲送来的饭菜,一边询问着家里的情况。当特务看见这母子的见面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便立马呵斥着:“该走了”。母亲听到特务的催促,紧紧抓着牢门不肯离去,此时蓝蒂裕把狱中穿的一件毛夹袄交给了他的母亲,并对她说:“娘,您还记得这件袄子吗?这是曾经家里穷,没钱买新的,您在旧货铺里买的旧棉袄把它改成的。我一直都舍不得穿它,现在我入狱了,也穿不着了,你老身体不好带回去穿吧!穿着它就像儿子在你身边一样”

  母亲就这样,带着一丝牵挂,步履蹒跚的离去。蓝蒂裕目不转睛,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那眼神里有太多太多的牵挂,那半张开的口,仿佛还有千言万语要对母亲倾诉。就在母亲的背影消失在众人视线那一刻,蓝蒂裕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悲痛,向着母亲离去的方向扶门而跪,嘶声力竭的叫到:娘,儿对不起你啊!

  10月28日早晨,蓝蒂裕遇难于重庆大坪刑场。在临刑前夜,他在一个废弃的香烟盒上,留下了那首《示儿》的遗诗。

  含辛茹苦的母亲再也不能为儿子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年幼无知的孩子再也不能听到慈父的谆谆教诲。儿子给的夹袄母亲一次没有穿过,只是想念儿子时,拿出来轻轻地抚摸,就像在抚摸儿子一样。春去秋来,如今已是花甲老人的蓝耕荒依然从事着园林绿化工作,他就是要用毕生的经历实现父亲的遗愿——“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故事3,叶挺狱中写“囚歌”,蒋介石劝降不成怒掀桌

叶挺将军像.jpg

 叶挺将军像

  1941年1月8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伤亡惨重。1月14日,叶挺下山与国民党谈判,被无理扣押。叶挺被扣后,国民党官员在蒋介石的授意下,纷纷出动,诱劝叶挺改变立场,企图借叶挺之口,将皖南事变的责任推卸给共产党。

  在叶挺被关押的5年中,经历过形形色色不为人知的诱惑。第一个劝降说客便是直接制造皖南事变的刽子手顾祝同。他是叶挺在保定军校的同学,他对叶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颂之以恭敬”,三管齐下,劝说叶挺。然而,叶挺却在宴席上一把掀翻了桌子。接着,他们又派来了“皖南事变”中叛变的原新四军军部参谋处长,叶挺是军人脾气,他进去还没有说两句话,叶挺就扇了他俩耳光,他要跑,叶挺一个果盘扔了过去,水壶都摔到了地上。1941年7月,蒋介石下令,将叶挺从上饶押往桂林,关在七星岩附近的一个山洞里,与世隔绝。1942年,又将叶挺改押回重庆。这时叶挺的老同学兼老部下,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向蒋介石担保,可以感化叶挺。他让叶挺住进小洋楼,派厨师给他做好吃的,每天的伙食标准是四块大洋,囚犯里的最高待遇,当时那是很多钱。他甚至还问叶挺要不要女人,要的话,立刻就可以去叫。由于再次遭到叶挺拒绝,蒋介石恼羞成怒,取消了叶挺的一切优待,将他关进重庆白公馆。这时,蒋介石终于按捺不住,决定亲自出马,做最后一次劝降,就是下最后通牒。叶挺最后和他谈判的结果是,“你开军事法庭审判我,枪毙我吧!”听到这个结果,蒋介石掀了桌子,说:“算了算了,不谈了。”

叶挺所作《囚歌》.jpg

叶挺所作《囚歌》

  接二连三的劝说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削弱叶挺的意志,1942年11月21日,在好友郭沫若生日之际,叶挺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囚歌》,向世人宣告他的坚定决心。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三、沙坪坝白公馆简介

  

1642429_nqiang_1530002721657_副本.jpg

 白公馆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因白驹自诩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后代,便附庸风雅的用诗人的别号“香山居士”为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而附近的老百姓仍旧称它为白公馆。

  白公馆地处歌乐山山腰,地形险要而隐蔽。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亲临歌乐山下选址,看中白公馆后,重金将其强行买下,改为军统本部的看守所。从此大门终年关闭,只留了一扇侧门供人进出。把原来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地下储藏室改为了地牢,防空洞改为了专门审讯拷打革命者的刑讯洞。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白公馆曾一度改为美军的第三招待所,供美军居住,抗战胜利后,又恢复成监狱。在此关押的人员都是军统特务认为级别较高,案情重大的政治犯。如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军委委员车耀先、原国民党东北五十三军副军长黄显声将军等。

  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将关押在白公馆的革命志士分批秘密押往松林坡,进行了疯狂大屠杀,仅19人脱险。新中国成立后,白公馆成为改造国民党战犯管理所。1988年白公馆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向社会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基地。

  故事1,有党在,我等于没死

  刘国鋕烈士是红岩小说中刘思扬的生活原型之一,一个情感丰富、爱憎分明、对真理的追求矢志不渝的优秀共产党员,被捕前是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刘国鋕出身豪门,在轰轰烈烈的抗日爱国运动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刘国鋕烈士就义情景还原图.jpg

刘国鋕烈士就义情景还原图

  1948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刘国鋕被捕。特务头子徐远举认为刘国鋕是出身豪门的公子哥,只是图新鲜、赶时髦,承受不起黑狱酷刑。然而,刘国鋕的回答却是:“……我自愿背叛我的家庭,我不是受任何人指使而是自觉自愿参加共产党的。……我是共产党员,你们没有抓错。杀不杀我,你们有权;交不交组织,我有权。要杀是可以的,要我交组织,永远办不到。”审讯中。他备受酷刑的折磨,伤痕累累,仍坚不吐实。

  刘国鋕被捕后,他的家人多方设法营救。他的五哥专程从香港赶回重庆,向徐举远呈上贵重礼物,请求释放刘国鋕。在与国鋕见面时,他哭劝弟弟脱党,随他出国生活。国鋕心里也十分难受,他挂念亲人但却不愿拖累他们,他说:“五哥,我理解你们对我的想念。你走吧,好好地干你们的事,不用管我了。我哪儿也不去。我有我的信念、意志和决心,这是谁也动摇不了的……不用挂念我,不要再管我,也不用再来了……”

  故事2,三个应该和三个不应该

  

王朴烈士.jpg

 王朴烈士

  王朴,重庆江北人,194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江北区工委委员,主要负责经济工作,为地下党筹措经费。他的母亲金永华早年曾在日本经商,后回到江北老家购置田产,成为江北县的首富。

  当时地下党交给王朴一项任务,要他利用家里的财产为地下党创办一所学校作为地下党的活动据点。王朴的母亲金永华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一个开明人士,当她得知了儿子要办教育时,爽快的答应了王朴的请求,办起了莲华小学和志达中学。这两所学校掩护了一大批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

  1948年下半年,川东地下党举行武装起义,需要大量的枪支弹药及药品,这时王朴又动员他的母亲,变卖了田产折合黄金二千两,全部用于支援川东地下党。

  1948年4月,王朴不幸被捕,他自知来日不多,从狱中带出信件嘱托母亲继续支持学校。

  1949年10月28日,王朴被敌人公开枪杀于大坪,牺牲时年仅28岁。

  解放后,党和政府决定向金永华老妈妈归还二千两黄金,金妈妈说出了“三个应该”与“三个不应该”:

  我把儿子交给党是应该的,现在要享受特殊待遇是不应该的;

  我变卖财产奉献给革命是应该的,接受党组织归还的财产是不应该的;

  作为家属和子女,继承烈士遗志是应该的,把王朴烈士的光环罩在头上作为资本向组织伸手是不应该的。

  多么令人尊敬的老人,她是人民的妈妈,伟大的母亲!

  金妈妈一生都致力于社会的福利事业,84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4年无疾而终。

  故事3,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

  

狱中绣红旗.jpg

 狱中绣红旗

  194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白公馆监狱的楼下二室,几位难友悄然围在一起,把一床红色的绣花被面制作成一面五星红旗,夜空中隐隐传来《绣红旗》的音乐声;与此同时,在渣滓洞监狱,江姐正在与狱中难友作临刑前的告别!这并不是时空倒流的幻像,这是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向社会推出的参观项目“夜游渣滓洞、白公馆”的展演情景,“狱中绣红旗”是其中的重要主题内容,它把参观者的思绪带到了50年前——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人群如潮红旗如海。在天安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整齐地肃立在毛泽东的两侧,脸上洋溢着掩不住的喜悦。

  开国大典开始了,伴随着军乐队奏起的雄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毛泽东那洪亮而独特的湖南口音响彻了中国大地,更强烈地震撼着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七天后,10月7日,重庆歌乐山下的白公馆监狱。

  关押在楼下二室的罗广斌放风时从楼上的黄显声将那里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黄显声还告诉罗广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是风靡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

  黄显声又是从何得知的呢?黄显声因其在国民党军中有较高的地位,因此在狱中能得到一定的“优待”,除了生活上,就是可以看狱方规定的报纸,如《中央日报》等。黄显声通过国民党报纸上对共产党的漫骂,从反面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正确的消息,然后寻机转告给狱中的其他政治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也是这样得来的。

  罗广斌得到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本来每天只有十来分钟的放风时间,对难友们来说太短促了,但今天却觉得放风时间太长,太长。好不容易耐着性子挨完了放风时间,罗广斌就三步并作两步赶回房中,他是急着想把这消息告诉同狱的难友们啊!

  当同狱的难友们听到罗广斌转告的消息后,兴奋得象孩子见到了久别的亲娘。他们互相紧紧地拥抱,耳语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意犹未尽,又互拥着倒在地上连连打滚,在特务的监视下用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完了,全体又朝着北方,肃穆低唱:“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夜已很深了,可难友们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得不能入睡。他们围在一起,悄声交换着各自的心得,议论着国徽、国旗的形状、式样。他们是这样地高兴,因为他们终于看到黑暗已经走到了尽头,胜利的红日已经照耀在中国大地上,他们的奋斗获得了巨大的成果,牢底就要坐穿了!罗广斌眼见这热烈的情景,忽然一个念头闪现,他动情地对大家说:“同志们,同志们!我们也应该做一面五星红旗,我们要打着这面红旗冲出牢门去!”

难友们绣的红旗.jpg

难友们绣的红旗

  曾同罗广斌同关在平二室,后又与罗广斌一道脱险的毛晓初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大家马上都举双手赞成。老罗就扯下他的红花被面(他被捕时带进监狱的),陈然同志拿出一件旧白布衬衣,拟作五星。因为那时我们还不知五星是黄色的,我们以为星光是白色的,五星会是白色的,同时,也不知五星是如何排列的。大家就悄悄议论,认为是放在旗中央,形成圆圈。我们没有剪刀,也无针线,完全靠一把铁片磨成的小雕刀,小心翼翼地划破被面,刻划白衬衣,做成五个星子,用剩饭粘在红绸上。经过通宵奋战,我们终于制成一面五星红旗了。把红旗平整整地放在囚房中间,大家围着红旗,又是低声欢呼,轻轻哼着国歌,又是跳,又是互相拥抱。”

  红旗做好后,大家把牢房里的楼板撬开一小块,将红旗叠起来,小心地藏进地板下面,等到解放那天,高举红旗冲出去。

  红旗做好了,也藏好了,可罗广斌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他觉得心中有万般激情将要喷发出来,这激情终于凝结成一首诗《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

  我们有床红色的绣花被面,

  把花拆掉吧,这里有剪刀。

  拿黄纸剪成五颗明亮的星,贴在角上,

  再找根竹竿,就是帐竿也罢!

  瞧呀,这是我们的旗帜!

  鲜明的旗帜,腥红的旗帜,

  我们用血换来的旗帜!

  美丽吗?看我挥舞它吧!

  别要性急,把它藏起来呀!

  等解放大军来了那天,

  从敌人的集中营里,我们举起大红旗,

  洒着自由的眼泪,

  一齐出去!

  后来,参加制作红旗的大部分难友都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中殉难,罗广斌脱险成功。解放后,罗广斌回到原来的牢房取出了这面红旗。

  1997年,由中宣部宣传教育局、武警总部政治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国旗在我心中──国旗知识展》上,展示了白公馆难友们制作的国旗的复制品,记录了参加这面红旗制作的狱中斗士:罗广斌、陈然、刘国志、丁地平、王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沙坪坝渣滓洞:“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2018-05-22 09:18:30 来源:

  沙坪坝渣滓洞简介 

1642416_nqiang_1530002718626.jpg

 渣滓洞(点击上方图片听廉洁故事▲)

  渣滓洞原来是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因出产的煤质量不好,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势十分险峻而且非常隐蔽。1943年,军统霸占渣滓洞煤窑,并将其改设为看守所。看守所分为内、外两院,外院由刑讯室和特务办公室所组成;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2间平房为女牢。1947年4月曾一度关闭,同年12月又重新开始关押犯人。看守所外院墙上写有用来“同化”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命令重于生命,工作岗位就是家庭”以及国民党党员守则。内院墙上写有用来“分化”瓦解革命者意志的标语——“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勿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等。

  渣滓洞关押的主要是因为《挺进报》事件、六•一学潮、川东武装起义以及小民革案被捕的政治犯,如《红岩》小说中的江姐的人物原型江竹筠,关人最多时达300多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有15人脱险。

  1963年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复原修建,对外开放。1988年成为国家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事1.两滴鱼肝油

  由于叛徒的出卖,1948年6月,万县与重庆之间的交通员李承林和曾琼英夫妇不幸被捕。李承林的公开身份是和成银行万县分行的副经理兼营业部主任,曾琼英是银行会计。他们为地下党筹集活动经费,他们的家是党的联络点。

李承林烈士结婚照.jpg

李承林烈士结婚照

李承林烈士为儿子们拍摄的照片.jpg

李承林烈士为儿子们拍摄的照片

  李承林夫妇被捕后,和成银行万县分行的经理赵静波主动为李承林开脱,和成银行总经理、四川金融界巨子吴晋航先生也亲自出面作保,并以重金向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疏通,但徐远举以案情严重,不予通融。曾琼英因身怀有孕,并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暂时得到保释。李承林怀着对妻儿的挂念,拖着病弱的身体,和江竹筠、李青林等,被押解重庆行辕二处,不久关押在渣滓洞看守所楼五室。

  狱中环境十分恶劣,吃的是三多饭(稗子多、沙多、糠多),下饭的菜就是用白水煮小菜,或是几颗胡豆,极端缺乏营养,睡的是一脚半宽,一天只有十几分钟的放风,入狱不久,李承林曾患过的肺结核病复发,并不断加重,经常咯血。

  曾琼英获得保释后,赶到重庆,变卖财产,四处托关系营救。1949年初,曾琼英在陈为智的帮助下,再次通过和成银行总经理吴晋航出面作保,徐远举以案情严重,概不卖帐。但也给了一点小面子,同意家属可以通过二处偶尔送点吃的、穿的、用的进监。这样曾琼英给李承林送来了罐头、鱼肝油等营养品。鱼肝油在当时是名贵药品,对身体衰弱,特别是肺病有滋养功用。但李承林却舍不得吃,他把这些营养品送给了女牢的左绍英和彭灿碧,因为她们在狱中生的两个小孩监狱之花和卓娅也极需营养。女牢的难友收下了罐头,考虑到李承林肺病很重,把几瓶鱼肝油退了回去。

  2.江竹筠:“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江竹筠烈士像.jpg

  江竹筠烈士像

江竹筠烈士受刑.jpg

  江竹筠烈士受刑

  江竹筠(1920—1949),四川省自贡市人,出生于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随母亲逃荒到重庆,10岁进袜厂当童工,后考入重庆南岸中学和中国公学附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入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从事青年学生的工作。

  1943年,党组织安排她为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当助手,并和他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他们的“家庭”是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她的主要任务是为彭咏梧做通信联络工作。根据党的指示,她1944年来到成都,考入四川大学,以普通学生身份做党的工作。1945年,她与彭咏梧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7年,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际,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和领导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她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联系育才学校、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西南学院党的工作和开展学生运动。她积极贯彻党的指示,紧紧依靠党组织和进步师生,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团结进步学生。她还在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承担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

  这一年春夏,川东党组织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武装斗争,彭咏梧奉上级指示赴川东领导武装斗争,任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川东地下工委副书记。江姐以川东临委及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一起奔赴武装斗争第一线。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对党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国民党军统特务对她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欲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虽然身体被折磨得变了形,但始终顽强斗争,坚贞不屈,正气凛然:“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渣滓洞的难友们对她坚决捍卫党组织,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表示了无限的崇敬:“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渣滓洞集中营,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谱写了壮烈的英雄诗篇。

  新中国成立后,江姐的事迹被写进长篇小说,搬上舞台、银幕和屏幕,家喻户晓,广为传颂,教育、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歌剧《江姐》中的著名唱段《绣红旗》《红梅赞》等,几十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广为传唱。

  3.何雪松舍身堵枪口

“何雪松烈士遗诗《海燕》.jpg

 “何雪松烈士遗诗《海燕》

  你——

  风暴中的海燕,

  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

  飞翔吧!

  战斗吧!

  你——

  骄傲的海燕!”

  这首充满激情的诗是何雪松同志为赞扬江竹筠崇高革命气节而写给江姐的,而它也是何雪松同志自己崇高思想境界和崇高革命气节的真实写照。

何雪松烈士像.jpg

何雪松烈士像

  何雪松同志出生于四川高县,1934年在本县叙南中学上学时加入共青团。1936年考入刘湘办的军官教导总队。1941年流浪到广西桂林,在临桂县中学任国文教师,结识了艾芜、雷嘉等,自己出版过两本诗集。后因支持学生运动,被学校解聘。1946年,担任国民党第五军官总队上校教官兼《五总》月刊总编辑。1947年7月退役后,与李子伯、李荫枫、肖中鼎等一起,共商组织地下武装,开辟游击根据地。1947年10月9日,在等候党的批示期间,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监狱。在渣滓洞他积极参加狱中斗争,并发起组织“铁窗诗社”,写下了一些充满革命豪情的诗篇如《海燕》、《灵魂颂》、《你等待着我吧》、《迎接胜利》等。

  1949年11月27日渣滓洞监狱大屠杀时,何雪松同志用自己的身躯堵住风门,挡住敌人的枪口和子弹,以掩护后面的同志,英勇牺牲时年仅31岁。解放后,根据他生前的要求和狱中的表现,中共重庆市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二、红岩魂陈列馆简介

1642446_nqiang_1530003055176_副本.jpg

红岩魂陈列馆

  红岩魂陈列馆建成于1963年,1999年更名为“红岩魂陈列馆”。红岩魂陈列馆原址为“中美合作所”阅兵台,2006年扩建新馆,占地6000余平方米,上下分为两层,于2008年7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内容反映的是牺牲于歌乐山下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的300多位烈士的英勇事迹及“中美合作所”史实。该馆陈列展览分为四个部分:一、歌乐山历史的见证;二、歌乐山历史的记录;三、歌乐山历史的悲壮;四、歌乐山属于历史。

  故事1.狱中八条意见

狱中八条意见.jpg

 狱中八条意见

  由于重庆地下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等人的叛变和川东武装起义失败造成了1948年四川党组织的大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捕入狱,这血的教训,无比沉重,也无比宝贵。狱中同志对地下党领导人的变节既震惊,又愤恨,对地下党组织所遭到的大破坏,感到无比沉痛,对党的事业的发展也有深深的担忧。他们知道,他们不可能活着出去,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寄托在党的身上。因此,面对不断取得的胜利和即将到来的死亡,他们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出来。他们希望执政了的党组织要认真总结和吸取地下斗争时期的经验、教训,他们希望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他们希望共产党人一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罗广斌.jpg

罗广斌

  1948年9月共产党员罗广斌因叛徒出卖,在成都家中被捕,押解到重庆 ,随后戴着脚镣关进渣滓洞监狱楼上七室,楼七室里有一位罗广斌认识的张国维。他被捕前任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委员,直接领导过罗广斌的工作,互相都很熟悉。张国维冷静分析了罗广斌的情况,他有一个特殊背景的权贵之家,哥哥罗广文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时任第七编练司令官,手握重兵,驻扎四川,并与徐远举有交情,基于此,他估计罗广斌最有可能活着出去。他叮嘱罗广斌要注意搜集情况,征求意见,总结经验,有朝一日向党报告。从此罗广斌肩负着这项特殊的任务,作了一个有心人。他在积极参加狱中斗争的同时,留心观察,设法和同志们交换意见,积累资料。同志们对他推心置腹,充分信任,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以真诚的态度,从党的建设、组织发展、党员教育进行总结,从《挺进报》的大破坏、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分析问题,提供情况和意见,有时还能三三两两地进行小型讨论。

  1949年2月,罗广斌被转押到白公馆,与同室难友刘国志、王朴、陈然进行过多次深入的讨论。白公馆监狱实际上存在一个没有名称的党的秘密领导小组,成员有许晓轩、谭沈明、周从化、刘国志。他们都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在讨论中给罗广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949年11月27日,罗广斌组织白公馆十九人,在被策反看守的帮助下,成功突围,得以向党报告烈士们的最后嘱托。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罗广斌既享受迎来解放的欢乐又深深沉浸于对死难同志的悲悼之中。为了执行难友们嘱托,他白天在“脱险同志联络处”接待从监狱脱险的同志,并参加筹备杨虎城将军和“11?27”殉难烈士追悼会的工作,晚上就趴在床上奋笔疾书,追记整理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12月25日,他向重庆市委递交了《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共七个部分,其中第八部分就是“狱中意见”,共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八条意见,是狱中共产党员的深刻思考,是几百烈士用鲜血和泪水凝铸出来的,字里行间浸透着血与泪。

  八条意见,透映着烈士群体和身影,融化着烈士群体无私奉献和崇高人格的形象。

  故事2,一张特殊的名片

蓝蒂裕烈士遗诗《示儿》.jpg

蓝蒂裕烈士遗诗《示儿》

  大家在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收到过名片。有一张名片很是特别,在这张名片的正面只有名片主人的名字,没有任何职务,在它的背面却印着这样一首名为《示儿》的诗,这首诗这样写道“你,——耕荒,我亲爱的孩子,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这张名片的主人就是曾经牺牲于渣滓洞的烈士蓝蒂裕的儿子蓝耕荒。而刚才为大家介绍的那首《示儿》就是蓝蒂裕烈士在临刑前给他儿子的遗诗。

蓝蒂裕烈士像.jpg

蓝蒂裕烈士像

  1948年,担任梁、垫特支书记的蓝蒂裕,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在狱中,敌人对蓝蒂裕是严刑审讯,但是敌人从他的身上只得到一句话“我就是共产党员,除此之外你们别想得到半个字!”敌人无可奈何之下将他关进了大牢。

  特务见皮肉之苦不能让他屈服,于是就找来了与他相依为命的老母亲,他们想用亲情来软化蓝蒂裕的意志。

  那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母亲提着为儿子准备的饭菜在特务的带领下走进了大牢,一进门,母亲便不停的搜寻儿子的身影。

  “蓝蒂裕,有人来看你了!”正在埋头沉思的蓝蒂裕被特务的叫喊声惊醒,便寻声望去,娘,她怎么来了?难道是……在蓝蒂裕还没来得及理清思路时,他就意识到不能让母亲看到自己这个样子。于是他强忍着伤痛,扶着门站了起来,急切的喊到:“娘,娘?”听到呼唤声,母亲三步并着两步奔到儿子的牢门前,当他看见儿子满身伤痕时,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对蓝蒂裕说到:“儿啊,这是怎么回事儿,他们干嘛打你呀?”“娘,你别担心,我没事!他们是抓错人了,过几天问清楚了就会把我放了。”“是吗?你可别骗娘啊!”“娘,我没骗你。上次不也是没关几天就好好地出去了吗!”“儿啊!你说没事娘就放心了,来,娘给你做了点好吃的菜……”蓝蒂裕一边吃着母亲送来的饭菜,一边询问着家里的情况。当特务看见这母子的见面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便立马呵斥着:“该走了”。母亲听到特务的催促,紧紧抓着牢门不肯离去,此时蓝蒂裕把狱中穿的一件毛夹袄交给了他的母亲,并对她说:“娘,您还记得这件袄子吗?这是曾经家里穷,没钱买新的,您在旧货铺里买的旧棉袄把它改成的。我一直都舍不得穿它,现在我入狱了,也穿不着了,你老身体不好带回去穿吧!穿着它就像儿子在你身边一样”

  母亲就这样,带着一丝牵挂,步履蹒跚的离去。蓝蒂裕目不转睛,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那眼神里有太多太多的牵挂,那半张开的口,仿佛还有千言万语要对母亲倾诉。就在母亲的背影消失在众人视线那一刻,蓝蒂裕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悲痛,向着母亲离去的方向扶门而跪,嘶声力竭的叫到:娘,儿对不起你啊!

  10月28日早晨,蓝蒂裕遇难于重庆大坪刑场。在临刑前夜,他在一个废弃的香烟盒上,留下了那首《示儿》的遗诗。

  含辛茹苦的母亲再也不能为儿子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年幼无知的孩子再也不能听到慈父的谆谆教诲。儿子给的夹袄母亲一次没有穿过,只是想念儿子时,拿出来轻轻地抚摸,就像在抚摸儿子一样。春去秋来,如今已是花甲老人的蓝耕荒依然从事着园林绿化工作,他就是要用毕生的经历实现父亲的遗愿——“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故事3,叶挺狱中写“囚歌”,蒋介石劝降不成怒掀桌

叶挺将军像.jpg

 叶挺将军像

  1941年1月8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伤亡惨重。1月14日,叶挺下山与国民党谈判,被无理扣押。叶挺被扣后,国民党官员在蒋介石的授意下,纷纷出动,诱劝叶挺改变立场,企图借叶挺之口,将皖南事变的责任推卸给共产党。

  在叶挺被关押的5年中,经历过形形色色不为人知的诱惑。第一个劝降说客便是直接制造皖南事变的刽子手顾祝同。他是叶挺在保定军校的同学,他对叶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颂之以恭敬”,三管齐下,劝说叶挺。然而,叶挺却在宴席上一把掀翻了桌子。接着,他们又派来了“皖南事变”中叛变的原新四军军部参谋处长,叶挺是军人脾气,他进去还没有说两句话,叶挺就扇了他俩耳光,他要跑,叶挺一个果盘扔了过去,水壶都摔到了地上。1941年7月,蒋介石下令,将叶挺从上饶押往桂林,关在七星岩附近的一个山洞里,与世隔绝。1942年,又将叶挺改押回重庆。这时叶挺的老同学兼老部下,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向蒋介石担保,可以感化叶挺。他让叶挺住进小洋楼,派厨师给他做好吃的,每天的伙食标准是四块大洋,囚犯里的最高待遇,当时那是很多钱。他甚至还问叶挺要不要女人,要的话,立刻就可以去叫。由于再次遭到叶挺拒绝,蒋介石恼羞成怒,取消了叶挺的一切优待,将他关进重庆白公馆。这时,蒋介石终于按捺不住,决定亲自出马,做最后一次劝降,就是下最后通牒。叶挺最后和他谈判的结果是,“你开军事法庭审判我,枪毙我吧!”听到这个结果,蒋介石掀了桌子,说:“算了算了,不谈了。”

叶挺所作《囚歌》.jpg

叶挺所作《囚歌》

  接二连三的劝说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削弱叶挺的意志,1942年11月21日,在好友郭沫若生日之际,叶挺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囚歌》,向世人宣告他的坚定决心。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三、沙坪坝白公馆简介

  

1642429_nqiang_1530002721657_副本.jpg

 白公馆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因白驹自诩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后代,便附庸风雅的用诗人的别号“香山居士”为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而附近的老百姓仍旧称它为白公馆。

  白公馆地处歌乐山山腰,地形险要而隐蔽。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亲临歌乐山下选址,看中白公馆后,重金将其强行买下,改为军统本部的看守所。从此大门终年关闭,只留了一扇侧门供人进出。把原来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地下储藏室改为了地牢,防空洞改为了专门审讯拷打革命者的刑讯洞。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白公馆曾一度改为美军的第三招待所,供美军居住,抗战胜利后,又恢复成监狱。在此关押的人员都是军统特务认为级别较高,案情重大的政治犯。如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军委委员车耀先、原国民党东北五十三军副军长黄显声将军等。

  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将关押在白公馆的革命志士分批秘密押往松林坡,进行了疯狂大屠杀,仅19人脱险。新中国成立后,白公馆成为改造国民党战犯管理所。1988年白公馆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向社会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基地。

  故事1,有党在,我等于没死

  刘国鋕烈士是红岩小说中刘思扬的生活原型之一,一个情感丰富、爱憎分明、对真理的追求矢志不渝的优秀共产党员,被捕前是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刘国鋕出身豪门,在轰轰烈烈的抗日爱国运动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刘国鋕烈士就义情景还原图.jpg

刘国鋕烈士就义情景还原图

  1948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刘国鋕被捕。特务头子徐远举认为刘国鋕是出身豪门的公子哥,只是图新鲜、赶时髦,承受不起黑狱酷刑。然而,刘国鋕的回答却是:“……我自愿背叛我的家庭,我不是受任何人指使而是自觉自愿参加共产党的。……我是共产党员,你们没有抓错。杀不杀我,你们有权;交不交组织,我有权。要杀是可以的,要我交组织,永远办不到。”审讯中。他备受酷刑的折磨,伤痕累累,仍坚不吐实。

  刘国鋕被捕后,他的家人多方设法营救。他的五哥专程从香港赶回重庆,向徐举远呈上贵重礼物,请求释放刘国鋕。在与国鋕见面时,他哭劝弟弟脱党,随他出国生活。国鋕心里也十分难受,他挂念亲人但却不愿拖累他们,他说:“五哥,我理解你们对我的想念。你走吧,好好地干你们的事,不用管我了。我哪儿也不去。我有我的信念、意志和决心,这是谁也动摇不了的……不用挂念我,不要再管我,也不用再来了……”

  故事2,三个应该和三个不应该

  

王朴烈士.jpg

 王朴烈士

  王朴,重庆江北人,194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江北区工委委员,主要负责经济工作,为地下党筹措经费。他的母亲金永华早年曾在日本经商,后回到江北老家购置田产,成为江北县的首富。

  当时地下党交给王朴一项任务,要他利用家里的财产为地下党创办一所学校作为地下党的活动据点。王朴的母亲金永华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一个开明人士,当她得知了儿子要办教育时,爽快的答应了王朴的请求,办起了莲华小学和志达中学。这两所学校掩护了一大批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

  1948年下半年,川东地下党举行武装起义,需要大量的枪支弹药及药品,这时王朴又动员他的母亲,变卖了田产折合黄金二千两,全部用于支援川东地下党。

  1948年4月,王朴不幸被捕,他自知来日不多,从狱中带出信件嘱托母亲继续支持学校。

  1949年10月28日,王朴被敌人公开枪杀于大坪,牺牲时年仅28岁。

  解放后,党和政府决定向金永华老妈妈归还二千两黄金,金妈妈说出了“三个应该”与“三个不应该”:

  我把儿子交给党是应该的,现在要享受特殊待遇是不应该的;

  我变卖财产奉献给革命是应该的,接受党组织归还的财产是不应该的;

  作为家属和子女,继承烈士遗志是应该的,把王朴烈士的光环罩在头上作为资本向组织伸手是不应该的。

  多么令人尊敬的老人,她是人民的妈妈,伟大的母亲!

  金妈妈一生都致力于社会的福利事业,84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4年无疾而终。

  故事3,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

  

狱中绣红旗.jpg

 狱中绣红旗

  194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白公馆监狱的楼下二室,几位难友悄然围在一起,把一床红色的绣花被面制作成一面五星红旗,夜空中隐隐传来《绣红旗》的音乐声;与此同时,在渣滓洞监狱,江姐正在与狱中难友作临刑前的告别!这并不是时空倒流的幻像,这是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向社会推出的参观项目“夜游渣滓洞、白公馆”的展演情景,“狱中绣红旗”是其中的重要主题内容,它把参观者的思绪带到了50年前——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人群如潮红旗如海。在天安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整齐地肃立在毛泽东的两侧,脸上洋溢着掩不住的喜悦。

  开国大典开始了,伴随着军乐队奏起的雄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毛泽东那洪亮而独特的湖南口音响彻了中国大地,更强烈地震撼着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七天后,10月7日,重庆歌乐山下的白公馆监狱。

  关押在楼下二室的罗广斌放风时从楼上的黄显声将那里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黄显声还告诉罗广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是风靡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

  黄显声又是从何得知的呢?黄显声因其在国民党军中有较高的地位,因此在狱中能得到一定的“优待”,除了生活上,就是可以看狱方规定的报纸,如《中央日报》等。黄显声通过国民党报纸上对共产党的漫骂,从反面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正确的消息,然后寻机转告给狱中的其他政治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也是这样得来的。

  罗广斌得到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本来每天只有十来分钟的放风时间,对难友们来说太短促了,但今天却觉得放风时间太长,太长。好不容易耐着性子挨完了放风时间,罗广斌就三步并作两步赶回房中,他是急着想把这消息告诉同狱的难友们啊!

  当同狱的难友们听到罗广斌转告的消息后,兴奋得象孩子见到了久别的亲娘。他们互相紧紧地拥抱,耳语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意犹未尽,又互拥着倒在地上连连打滚,在特务的监视下用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完了,全体又朝着北方,肃穆低唱:“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夜已很深了,可难友们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得不能入睡。他们围在一起,悄声交换着各自的心得,议论着国徽、国旗的形状、式样。他们是这样地高兴,因为他们终于看到黑暗已经走到了尽头,胜利的红日已经照耀在中国大地上,他们的奋斗获得了巨大的成果,牢底就要坐穿了!罗广斌眼见这热烈的情景,忽然一个念头闪现,他动情地对大家说:“同志们,同志们!我们也应该做一面五星红旗,我们要打着这面红旗冲出牢门去!”

难友们绣的红旗.jpg

难友们绣的红旗

  曾同罗广斌同关在平二室,后又与罗广斌一道脱险的毛晓初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大家马上都举双手赞成。老罗就扯下他的红花被面(他被捕时带进监狱的),陈然同志拿出一件旧白布衬衣,拟作五星。因为那时我们还不知五星是黄色的,我们以为星光是白色的,五星会是白色的,同时,也不知五星是如何排列的。大家就悄悄议论,认为是放在旗中央,形成圆圈。我们没有剪刀,也无针线,完全靠一把铁片磨成的小雕刀,小心翼翼地划破被面,刻划白衬衣,做成五个星子,用剩饭粘在红绸上。经过通宵奋战,我们终于制成一面五星红旗了。把红旗平整整地放在囚房中间,大家围着红旗,又是低声欢呼,轻轻哼着国歌,又是跳,又是互相拥抱。”

  红旗做好后,大家把牢房里的楼板撬开一小块,将红旗叠起来,小心地藏进地板下面,等到解放那天,高举红旗冲出去。

  红旗做好了,也藏好了,可罗广斌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他觉得心中有万般激情将要喷发出来,这激情终于凝结成一首诗《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

  我们有床红色的绣花被面,

  把花拆掉吧,这里有剪刀。

  拿黄纸剪成五颗明亮的星,贴在角上,

  再找根竹竿,就是帐竿也罢!

  瞧呀,这是我们的旗帜!

  鲜明的旗帜,腥红的旗帜,

  我们用血换来的旗帜!

  美丽吗?看我挥舞它吧!

  别要性急,把它藏起来呀!

  等解放大军来了那天,

  从敌人的集中营里,我们举起大红旗,

  洒着自由的眼泪,

  一齐出去!

  后来,参加制作红旗的大部分难友都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中殉难,罗广斌脱险成功。解放后,罗广斌回到原来的牢房取出了这面红旗。

  1997年,由中宣部宣传教育局、武警总部政治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国旗在我心中──国旗知识展》上,展示了白公馆难友们制作的国旗的复制品,记录了参加这面红旗制作的狱中斗士:罗广斌、陈然、刘国志、丁地平、王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