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烈士陵园:烈士献身革命 闪耀青春

垫江烈士陵园:烈士献身革命 闪耀青春

  垫江烈士陵园简介

垫江.jpg

  垫江烈士陵园

点击上方图片听廉洁故事▲ 

  垫江烈士陵园位于垫江县桂溪街道陵园路,占地7081平方米。1951年,垫江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征粮工作中被暴匪杀害的革命烈士,决定建设垫江烈士陵园。1953年陵园建成并对外开放,1988年被垫江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烈士纪念县级保护单位。陵园内现有纪念设施包括烈士纪念塔1座,烈士墓67座,烈士雕塑7座,英烈墙200平方。垫江烈士陵园是垫江县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干部思想教育的宣传基地。

  故事1,威武不屈 富贵不淫——陈鼎华烈士

  陈鼎华,垫江县高峰镇人,1925年10月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1946年,陈鼎华在重庆巴县高中毕业后,留任校图书管理员。在从事图书管理员期间,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逐步发展为重庆学生运动骨干。1947年,陈鼎华考入贵州大学经济系,潜心学习马列主义和《资本论》,并结识共产党员龚大野。年底,在龚大野、沈作明介绍下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陈鼎华受组织派遣,到垫江中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陈鼎华到垫江中学任教后,发展其高中同学余梓成入党,并建立垫江中学党小组,开展学运和隐蔽外来同志工作。

  1948年10月,因大竹党组织来垫联系工作人员暴露,受牵连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逼供,陈鼎华毫无惧色,严守党的秘密,随后被押解至重庆。敌人见刑讯无效,便以高官诱惑,许诺陈鼎华只要交出我党组织关系,便可出任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少校副官。面对诱惑,陈鼎华毫不动摇。在连续10天的审讯后,敌人向陈鼎华下达了最后通牒:“要么出具脱离共产党申明,要么被枪毙或被长期监禁。”在生死之间,陈鼎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一心装着党和人民的事业,毅然选择了将牢底坐穿,被送往歌乐山“中美合作所”长期监禁。

  1949年2月,陈鼎华从狱中转出两份密信:一份是给组织的,内容是“形势很好,你们努力工作,我死也坚贞不屈,请转告党。”另一封信是给族侄陈友贤的,嘱咐晚辈不要参加国民党,并劝说家长做开明绅士,要父亲放弃田产,团结贫苦穷人。

  在重庆解放前夕,1949年11月27日晚,敌人疯狂残杀了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同志,并纵火焚烧了牢房。陈鼎华烈士壮烈牺牲,遗体也在火网中化为灰烬。战友余梓成赶往重庆收敛烈士遗体无获,在渣滓洞残骸现场含泪赋诗一首悼念陈鼎华:寻遍骸骨无觅处,四顾茫茫尽余灰。

  故事2,献身革命 闪耀青春——龚伯平烈士

  龚伯平.jpg

龚伯平照片

  龚伯平,1932年6月出生在垫江县桂溪街道一个进步家庭。

  龚伯平父亲思想开明,对地下党的活动,大力支持,曾隐蔽过地下党员徐树人同志。解放前夕,在地下党的授意下,出任垫江商民中队指导员,控制这支武装,保护县城工商业财产不受侵占。解放初期曾任垫江县各界人民代表。龚伯平长兄龚开基早年在北京朝阳大学读书时,积极从事进步活动,毕业回垫江后,经胡启恒同志介绍,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社(简称“新青社”),在党的领导下,为迎接垫江解放做出了大量工作。龚伯平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革命意志坚定,由兄长龚开基介绍,参加了新青社,担任地下党的交通任务和保卫工作。并参与了解放垫江的策反和联络工作。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这是龚伯平的誓言。1950年元月,垫江县人民政府招考“青年短训班”,龚伯平根据党的需要,放弃了去军政大学深造的机会,毅然报考了“短训班”。结业后,龚伯平被分配到征粮工作队。2月12日,因刀匪暴乱,龚伯平在裴兴镇壮烈牺牲,年仅17岁。

  故事3,从人民中来 为人民服务——罗炯明烈士

  罗炯明,1930年8月出生于垫江城东门外罗家塆一个农民家庭。

  罗炯明在家排行第四,原名罗灿修。因三哥罗灿培一心想培养他成才,送他入学读书,替他改名为炯明,指望四弟日后成才,能带来光明。因受三哥影响,1947年罗炯明考入垫江安定中学,在进步教师刘厚尤等老师的教育下,学习刻苦,特别是英文成绩优异,十八岁时翻译过一些英文小诗和短篇小说,收集和抄写过一本英文诗集,是垫江同代人中最有才华的进步青年之一。

  垫江解放后,罗炯明积极投身新政府的建设工作。后参加征粮工作队,被分配到高安区。征粮工作每天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罗炯明仍以革命事业为乐,持着高涨的革命热情。

  有乡亲好奇地问罗炯明:“每个月拿好多钱?”

  罗炯明答到:“八千块”(旧币,折算新版人民币八角钱)。

  “这么少,还不够剃头买草鞋!”

  面对老乡的惊讶和质疑,罗炯明坦然道:“我们为人民服务,不是来捞钱的。等二天土地改革了,你们,我们大家生活都会好起来......”

  但不幸的是罗炯明没有看到大家生活都好起来的这一天。1950年2月12日,在龙杠乡征粮点遭遇刀匪暴乱,壮烈牺牲,年仅享年20岁。

  罗炯明的一生是短暂的,虽然他没有机会开创一番事业,为后人留下可歌颂的政绩,但他回答老百姓的这句话,至今仍有启迪意义。我们每一位国家公职人员都是从人民中来,我们不是特权阶级,我们不能脱离群众,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公职人员都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垫江烈士陵园:烈士献身革命 闪耀青春

2018-05-22 10:12:15 来源:

  垫江烈士陵园简介

垫江.jpg

  垫江烈士陵园

点击上方图片听廉洁故事▲ 

  垫江烈士陵园位于垫江县桂溪街道陵园路,占地7081平方米。1951年,垫江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征粮工作中被暴匪杀害的革命烈士,决定建设垫江烈士陵园。1953年陵园建成并对外开放,1988年被垫江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烈士纪念县级保护单位。陵园内现有纪念设施包括烈士纪念塔1座,烈士墓67座,烈士雕塑7座,英烈墙200平方。垫江烈士陵园是垫江县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干部思想教育的宣传基地。

  故事1,威武不屈 富贵不淫——陈鼎华烈士

  陈鼎华,垫江县高峰镇人,1925年10月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1946年,陈鼎华在重庆巴县高中毕业后,留任校图书管理员。在从事图书管理员期间,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逐步发展为重庆学生运动骨干。1947年,陈鼎华考入贵州大学经济系,潜心学习马列主义和《资本论》,并结识共产党员龚大野。年底,在龚大野、沈作明介绍下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陈鼎华受组织派遣,到垫江中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陈鼎华到垫江中学任教后,发展其高中同学余梓成入党,并建立垫江中学党小组,开展学运和隐蔽外来同志工作。

  1948年10月,因大竹党组织来垫联系工作人员暴露,受牵连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逼供,陈鼎华毫无惧色,严守党的秘密,随后被押解至重庆。敌人见刑讯无效,便以高官诱惑,许诺陈鼎华只要交出我党组织关系,便可出任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少校副官。面对诱惑,陈鼎华毫不动摇。在连续10天的审讯后,敌人向陈鼎华下达了最后通牒:“要么出具脱离共产党申明,要么被枪毙或被长期监禁。”在生死之间,陈鼎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一心装着党和人民的事业,毅然选择了将牢底坐穿,被送往歌乐山“中美合作所”长期监禁。

  1949年2月,陈鼎华从狱中转出两份密信:一份是给组织的,内容是“形势很好,你们努力工作,我死也坚贞不屈,请转告党。”另一封信是给族侄陈友贤的,嘱咐晚辈不要参加国民党,并劝说家长做开明绅士,要父亲放弃田产,团结贫苦穷人。

  在重庆解放前夕,1949年11月27日晚,敌人疯狂残杀了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同志,并纵火焚烧了牢房。陈鼎华烈士壮烈牺牲,遗体也在火网中化为灰烬。战友余梓成赶往重庆收敛烈士遗体无获,在渣滓洞残骸现场含泪赋诗一首悼念陈鼎华:寻遍骸骨无觅处,四顾茫茫尽余灰。

  故事2,献身革命 闪耀青春——龚伯平烈士

  龚伯平.jpg

龚伯平照片

  龚伯平,1932年6月出生在垫江县桂溪街道一个进步家庭。

  龚伯平父亲思想开明,对地下党的活动,大力支持,曾隐蔽过地下党员徐树人同志。解放前夕,在地下党的授意下,出任垫江商民中队指导员,控制这支武装,保护县城工商业财产不受侵占。解放初期曾任垫江县各界人民代表。龚伯平长兄龚开基早年在北京朝阳大学读书时,积极从事进步活动,毕业回垫江后,经胡启恒同志介绍,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社(简称“新青社”),在党的领导下,为迎接垫江解放做出了大量工作。龚伯平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革命意志坚定,由兄长龚开基介绍,参加了新青社,担任地下党的交通任务和保卫工作。并参与了解放垫江的策反和联络工作。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这是龚伯平的誓言。1950年元月,垫江县人民政府招考“青年短训班”,龚伯平根据党的需要,放弃了去军政大学深造的机会,毅然报考了“短训班”。结业后,龚伯平被分配到征粮工作队。2月12日,因刀匪暴乱,龚伯平在裴兴镇壮烈牺牲,年仅17岁。

  故事3,从人民中来 为人民服务——罗炯明烈士

  罗炯明,1930年8月出生于垫江城东门外罗家塆一个农民家庭。

  罗炯明在家排行第四,原名罗灿修。因三哥罗灿培一心想培养他成才,送他入学读书,替他改名为炯明,指望四弟日后成才,能带来光明。因受三哥影响,1947年罗炯明考入垫江安定中学,在进步教师刘厚尤等老师的教育下,学习刻苦,特别是英文成绩优异,十八岁时翻译过一些英文小诗和短篇小说,收集和抄写过一本英文诗集,是垫江同代人中最有才华的进步青年之一。

  垫江解放后,罗炯明积极投身新政府的建设工作。后参加征粮工作队,被分配到高安区。征粮工作每天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罗炯明仍以革命事业为乐,持着高涨的革命热情。

  有乡亲好奇地问罗炯明:“每个月拿好多钱?”

  罗炯明答到:“八千块”(旧币,折算新版人民币八角钱)。

  “这么少,还不够剃头买草鞋!”

  面对老乡的惊讶和质疑,罗炯明坦然道:“我们为人民服务,不是来捞钱的。等二天土地改革了,你们,我们大家生活都会好起来......”

  但不幸的是罗炯明没有看到大家生活都好起来的这一天。1950年2月12日,在龙杠乡征粮点遭遇刀匪暴乱,壮烈牺牲,年仅享年20岁。

  罗炯明的一生是短暂的,虽然他没有机会开创一番事业,为后人留下可歌颂的政绩,但他回答老百姓的这句话,至今仍有启迪意义。我们每一位国家公职人员都是从人民中来,我们不是特权阶级,我们不能脱离群众,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公职人员都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