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白公祠:集文物博览 文化展示 旅游休闲为一体

忠县白公祠:集文物博览 文化展示 旅游休闲为一体

  忠县白公祠简介

忠县 白公祠大门.jpg

点击上方图片听廉洁故事▲

  白公祠位于重庆市忠县忠州街道西山小区白公路28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县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占地面积110亩,因纪念曾任忠州刺史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建,是与洛阳香山“唐少传白公墓祠”齐名的两座白居易祠之一。该祠始建于明崇祯三年,后毁于大火,民国年间重修。是集文物博览、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物旅游景区。

  故事1,甘贫守志,乐天知命

咏白诗林.jpg

  咏白诗林

  白居易嗜酒,自号“醉吟先生”,晚年时写下《醉吟先生传》,自述悠闲旷达的生活,对生活发出种种感慨。

  “吾生天地间,才与行不逮于古人远矣。而富于黔娄,寿于颜回,饱于伯夷,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幸甚幸甚,馀何求哉!” 作为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谦卑地称自己的才华远不及古人。他分别从富贵、寿命、温饱、快乐、健康五个方面与历史上相关代表人物作比较。

  黔娄是春秋时齐国的贤士和道学家,家徒四壁却洁身自好,一生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死后连一条完整遮盖遗体的白布也没有,与之相比,自己已经是一个富裕的人了。

  颜回是孔子弟子中最为勤奋好学、安贫乐道的人,为人谦恭礼让,深得孔子的器重,却不幸在四十岁时早逝,与之相比,自己已经是一个长寿的人了。

  伯夷、叔齐是有名的高洁之士,因不满商纣王的暴虐统治,投奔周武王,但又不满周武王的革命,拒绝出仕,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下,与他们相比,自己至少没有温饱的顾虑。

  荣启期是春秋时最快乐的人,孔子曾问他:“先生为什么如此快乐呢?”荣启期回答说:“我快乐的事情很多。自然孕育万物,只有人最尊贵,我能够生而为人,这是第一件值得快乐的事情;世人都以男人为尊贵,我身为男人,这是第二件值得快乐的事情;有的人未出生便胎死腹中,有的人死在襁褓中,我已经活到九十岁了,这是第三件值得快乐的事情。”与荣启期相比,自己还能从饮酒、作诗、参禅、与诗友往来中享受更多的人生乐趣,岂不是更加快乐吗?

  卫叔宝是晋代名士,也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每到一处,都有很多人追随围观,想一睹他的风采,但他年纪轻轻就疾病缠身,备受折磨,与之相比,自己的健康显得弥足珍贵。

  白居易以“乐天”为字,虽宦海浮沉,却不改衷肠,视钱财为身外之物,看名利如过眼云烟,其一生“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为后人赞许。

  故事2,怒打行贿人

  期间,白居易刚正不阿,公正断案,留下许多佳话。有一天,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过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第二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故事3,清正廉洁,克己为民

  四贤亭.jpg

  四贤亭

  元和十三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刺史。抵达忠州当天便写下《忠州刺史谢上表》:“誓当负刺慎身,履冰厉节,下安凋瘵,上副忧勤……”表明自己敢于担当、爱民勤政,为国分忧的决心。

  在任期间,白居易清正廉洁,克己为民,常常自掏腰包在城东东坡等地栽花种树,并从“种树”悟出了“养民”的道理:“养树既如此,养民亦何殊?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移此为郡政,庶几氓俗苏。”养树要养根,养民也是如此,要把一个地方治理好,就要抓住根本——让百姓安居乐业。当时,朝廷对边远贫穷小郡,实行“刺史以下,悉以畲田粟给禄食,以黄绢支俸”的制度,官府从民众中收取的赋税越多,官吏个人的收入就越高。白居易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宁愿降低个人收入也要蠲减赋租减轻百姓负担。“郡俸诚不多,亦足充衣食”,“衣缝纰颣黄丝绢,饭下腥咸白小鱼”,就是他在忠州清贫生活的真实写照。

  忠州百姓敬仰他,将其与唐代相继贬至忠州的刘晏、陆贽、李吉甫并称为“四贤”,于宋代兴建了“四贤亭”,明代又建成“白公祠”,专祀“贤刺史”白居易。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忠县白公祠:集文物博览 文化展示 旅游休闲为一体

2018-05-22 11:28:25 来源:

  忠县白公祠简介

忠县 白公祠大门.jpg

点击上方图片听廉洁故事▲

  白公祠位于重庆市忠县忠州街道西山小区白公路28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县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占地面积110亩,因纪念曾任忠州刺史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建,是与洛阳香山“唐少传白公墓祠”齐名的两座白居易祠之一。该祠始建于明崇祯三年,后毁于大火,民国年间重修。是集文物博览、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物旅游景区。

  故事1,甘贫守志,乐天知命

咏白诗林.jpg

  咏白诗林

  白居易嗜酒,自号“醉吟先生”,晚年时写下《醉吟先生传》,自述悠闲旷达的生活,对生活发出种种感慨。

  “吾生天地间,才与行不逮于古人远矣。而富于黔娄,寿于颜回,饱于伯夷,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幸甚幸甚,馀何求哉!” 作为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谦卑地称自己的才华远不及古人。他分别从富贵、寿命、温饱、快乐、健康五个方面与历史上相关代表人物作比较。

  黔娄是春秋时齐国的贤士和道学家,家徒四壁却洁身自好,一生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死后连一条完整遮盖遗体的白布也没有,与之相比,自己已经是一个富裕的人了。

  颜回是孔子弟子中最为勤奋好学、安贫乐道的人,为人谦恭礼让,深得孔子的器重,却不幸在四十岁时早逝,与之相比,自己已经是一个长寿的人了。

  伯夷、叔齐是有名的高洁之士,因不满商纣王的暴虐统治,投奔周武王,但又不满周武王的革命,拒绝出仕,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下,与他们相比,自己至少没有温饱的顾虑。

  荣启期是春秋时最快乐的人,孔子曾问他:“先生为什么如此快乐呢?”荣启期回答说:“我快乐的事情很多。自然孕育万物,只有人最尊贵,我能够生而为人,这是第一件值得快乐的事情;世人都以男人为尊贵,我身为男人,这是第二件值得快乐的事情;有的人未出生便胎死腹中,有的人死在襁褓中,我已经活到九十岁了,这是第三件值得快乐的事情。”与荣启期相比,自己还能从饮酒、作诗、参禅、与诗友往来中享受更多的人生乐趣,岂不是更加快乐吗?

  卫叔宝是晋代名士,也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每到一处,都有很多人追随围观,想一睹他的风采,但他年纪轻轻就疾病缠身,备受折磨,与之相比,自己的健康显得弥足珍贵。

  白居易以“乐天”为字,虽宦海浮沉,却不改衷肠,视钱财为身外之物,看名利如过眼云烟,其一生“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为后人赞许。

  故事2,怒打行贿人

  期间,白居易刚正不阿,公正断案,留下许多佳话。有一天,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过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第二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故事3,清正廉洁,克己为民

  四贤亭.jpg

  四贤亭

  元和十三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刺史。抵达忠州当天便写下《忠州刺史谢上表》:“誓当负刺慎身,履冰厉节,下安凋瘵,上副忧勤……”表明自己敢于担当、爱民勤政,为国分忧的决心。

  在任期间,白居易清正廉洁,克己为民,常常自掏腰包在城东东坡等地栽花种树,并从“种树”悟出了“养民”的道理:“养树既如此,养民亦何殊?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移此为郡政,庶几氓俗苏。”养树要养根,养民也是如此,要把一个地方治理好,就要抓住根本——让百姓安居乐业。当时,朝廷对边远贫穷小郡,实行“刺史以下,悉以畲田粟给禄食,以黄绢支俸”的制度,官府从民众中收取的赋税越多,官吏个人的收入就越高。白居易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宁愿降低个人收入也要蠲减赋租减轻百姓负担。“郡俸诚不多,亦足充衣食”,“衣缝纰颣黄丝绢,饭下腥咸白小鱼”,就是他在忠州清贫生活的真实写照。

  忠州百姓敬仰他,将其与唐代相继贬至忠州的刘晏、陆贽、李吉甫并称为“四贤”,于宋代兴建了“四贤亭”,明代又建成“白公祠”,专祀“贤刺史”白居易。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