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看于学忠将军生平事迹展

渝北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看于学忠将军生平事迹展

  渝北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简介

1.jpg

(点击上方图片听廉洁故事▲)

  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依托重庆市市级文物“于学忠将军故居暨中华职业学校旧址”建馆,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黄炎培中学内,是重庆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渝北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重庆市统战文化教育基地。总占地面积1998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楼高12米,房间共有27间。布展面积近2000平方米。布展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华职业教育社100年的历史陈列,一是于学忠将军生平事迹展。

  故事1,黄炎培赠书法

黄炎培赠书法.JPG

  黄炎培每次到黄桷坪校区视查学校工作,都会向师生作国际国内形式和抗战形式的报告。一位老校友很清楚地回忆,有一次,黄炎培站在天井的台阶上向师生们讲述他自己到川西一带考察的所见所闻,讲述川西老百姓生活的状况,抗战形势下的川西,社会经济状况非常艰苦,他们居住非常简陋,很多家庭的房屋根本不能遮蔽风雨,基本是天上落大雨,家中下小雨;好多家里根本没有什么家具,更没有什么存粮,家家都是家陡四壁,完全可以夜不闭户;女人常年不出门,是因为没有衣服蔽体。

  师生们听了这些都深受触动,这位老校友回忆说:“我听到这些,情绪非常激动,发愿要勤奋学习,报效国家,服务社会。”这位老校友名叫金玉良,后来成为了重庆大学的一名教授。

  黄炎培先生每次演讲前都会向师生提出一个要求,要求大家认真听演讲,作好笔记,演讲完了让老师们把笔记收上来评讲,每个班评出前三名,黄炎培都会当场写书法作品赠送作为奖励。所以同学们听演讲都会非常认真,快速做笔记,并且工工整整,基本功得到很大的提升。大家都知道黄炎培先生的书法很好,可以卖很高的价钱,曾经中华职业教育社经费紧张时,黄炎培先生主动减薪,为了维持家庭开支曾几度卖自己的书法作品。但是据老校友们回忆,得到书法作品的同学都会一直珍藏,甚至作为传家宝,从来没有谁拿去变卖过。

  故事2,黄炎培异常节俭,痛恨浪费

黄炎培异常节俭,痛恨浪费.JPG

  黄炎培在轻工业部时常检查干部们,一张纸、半只笔都不许丢弃,老轻工部的同志开玩笑称之为“炎培作风”,他自己都是用以旧翻新的信封。

  五十年代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负责同志来黄家看到房屋陈旧设备简陋,考虑会见外宾的需要,另建了一处小洋楼,但黄炎培一直不肯搬去住,还向中央检讨自己曾同意修建此楼并建议请其更需要的老同志搬进去。

  黄炎培解放前也曾以清廉俭朴闻名,他六下南洋,动员侨胞捐赠抗日和教育款项、都颇能得到响应。而华侨巨子送他个人的赠款、他或拒之或归公,决不入私囊,当今上海职教社的办公大楼就是当年送他的赠款修起的。

  上个世纪初,中华职业学校举办之初经费紧张,他义务授课,不要薪金,自己却宁愿卖文为生。解放前几十年中,他时而要靠卖文卖字维持生计,他有一首《五斗诗》:“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来做官,我乃为五斗米折腰来作书,作官作书曾何殊,但问意义有之无。作官不以福民乃殃民,此等官僚害人孙。如我作书言言皆己出,读我诗篇,喜怒哀乐情洋溢;读我文章嬉笑怒骂可愈头风疾。有时写格言,使人资警惕。我今定价一联一幅一扇米五斗,益人身与心,非徒糊我口。定有一言,诸君谅焉。非我高抬身价趋人前,无奈法币膨胀不值钱。”黄炎培著述多,稿费本应不少。但逢人有难,他慷慨相助,所以他逝世时,仅剩稿费百多元。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渝北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看于学忠将军生平事迹展

2018-05-22 14:03:10 来源:

  渝北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简介

1.jpg

(点击上方图片听廉洁故事▲)

  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依托重庆市市级文物“于学忠将军故居暨中华职业学校旧址”建馆,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黄炎培中学内,是重庆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渝北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重庆市统战文化教育基地。总占地面积1998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楼高12米,房间共有27间。布展面积近2000平方米。布展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华职业教育社100年的历史陈列,一是于学忠将军生平事迹展。

  故事1,黄炎培赠书法

黄炎培赠书法.JPG

  黄炎培每次到黄桷坪校区视查学校工作,都会向师生作国际国内形式和抗战形式的报告。一位老校友很清楚地回忆,有一次,黄炎培站在天井的台阶上向师生们讲述他自己到川西一带考察的所见所闻,讲述川西老百姓生活的状况,抗战形势下的川西,社会经济状况非常艰苦,他们居住非常简陋,很多家庭的房屋根本不能遮蔽风雨,基本是天上落大雨,家中下小雨;好多家里根本没有什么家具,更没有什么存粮,家家都是家陡四壁,完全可以夜不闭户;女人常年不出门,是因为没有衣服蔽体。

  师生们听了这些都深受触动,这位老校友回忆说:“我听到这些,情绪非常激动,发愿要勤奋学习,报效国家,服务社会。”这位老校友名叫金玉良,后来成为了重庆大学的一名教授。

  黄炎培先生每次演讲前都会向师生提出一个要求,要求大家认真听演讲,作好笔记,演讲完了让老师们把笔记收上来评讲,每个班评出前三名,黄炎培都会当场写书法作品赠送作为奖励。所以同学们听演讲都会非常认真,快速做笔记,并且工工整整,基本功得到很大的提升。大家都知道黄炎培先生的书法很好,可以卖很高的价钱,曾经中华职业教育社经费紧张时,黄炎培先生主动减薪,为了维持家庭开支曾几度卖自己的书法作品。但是据老校友们回忆,得到书法作品的同学都会一直珍藏,甚至作为传家宝,从来没有谁拿去变卖过。

  故事2,黄炎培异常节俭,痛恨浪费

黄炎培异常节俭,痛恨浪费.JPG

  黄炎培在轻工业部时常检查干部们,一张纸、半只笔都不许丢弃,老轻工部的同志开玩笑称之为“炎培作风”,他自己都是用以旧翻新的信封。

  五十年代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负责同志来黄家看到房屋陈旧设备简陋,考虑会见外宾的需要,另建了一处小洋楼,但黄炎培一直不肯搬去住,还向中央检讨自己曾同意修建此楼并建议请其更需要的老同志搬进去。

  黄炎培解放前也曾以清廉俭朴闻名,他六下南洋,动员侨胞捐赠抗日和教育款项、都颇能得到响应。而华侨巨子送他个人的赠款、他或拒之或归公,决不入私囊,当今上海职教社的办公大楼就是当年送他的赠款修起的。

  上个世纪初,中华职业学校举办之初经费紧张,他义务授课,不要薪金,自己却宁愿卖文为生。解放前几十年中,他时而要靠卖文卖字维持生计,他有一首《五斗诗》:“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来做官,我乃为五斗米折腰来作书,作官作书曾何殊,但问意义有之无。作官不以福民乃殃民,此等官僚害人孙。如我作书言言皆己出,读我诗篇,喜怒哀乐情洋溢;读我文章嬉笑怒骂可愈头风疾。有时写格言,使人资警惕。我今定价一联一幅一扇米五斗,益人身与心,非徒糊我口。定有一言,诸君谅焉。非我高抬身价趋人前,无奈法币膨胀不值钱。”黄炎培著述多,稿费本应不少。但逢人有难,他慷慨相助,所以他逝世时,仅剩稿费百多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