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为了初心的探源
原标题:重走,为了初心的探源
——写在“重走信仰之路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报道结束之际
“重走+”是重庆日报的特色,也成为重庆日报的品牌。
我们为什么“重走”?
2014年,我们从湖北麻城起步,开始“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迁徙路”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那是对重庆“人从何处来”的追寻;2016年,我们“重走古盐道 感受新变化”,那是对城市之“路从何处来”的追寻;2017年,我们“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那是对重庆“文化从何处来”的追寻。
党的十九大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用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来涵养党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因此,2018年,我们“重走信仰之路 传承红色基因”,用新视角、新发现、新表达来追溯初心之源,解读信仰的力量,这是对“寻梦之路从何处来”的追寻。
其实,这四问,都是对重庆的前程之问、远方之问。这就注定了今年的“重走”是一次——
初心的探源
革命文化是重庆历史上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但是在现实的重庆历史文化体系中,缺乏对革命文化的系统表达。我们需要理直气壮地重新梳理重庆的革命文化,整理其内容,建构其体系,传承好红色基因,把革命文化根脉找回来。因此,探源先辈们出发的初心,便成为今年“重走”的动因和主题。
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鸦片战争之后,重庆人就开始了追寻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程。
1920年,重庆的一群教师和大学生,在中华大地上最先创立了重庆共产主义组织,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现在和未来与邪恶进行斗争的手段”。他们拥护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他们满怀信心地说,“重庆的共产主义组织对未来充满着希望”。我们终于找到了近100年前先进重庆人的初心之源,这是回响至今的黄钟大吕!此后,他们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青年共产党,并最终汇聚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历经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功,历经大革命失败后血雨腥风的生死考验,历经抗日战争的凤凰涅槃,历经统一战线的风雨同舟,历经重庆解放的牺牲和胜利。
这个初心续写在綦江的红军洞里,写在兴隆巷的血与火里,写在晋安巷的反省院里,写在红军城的山水里,写在南腰界的大山里,写在国泰大戏院的舞台上,写在孩子剧团的歌声里,写在《新华日报》的墨香里,写在红岩公墓的墓碑上,写在黎明前的红色爱情和烈士遗书里……
如今,我们重走中央档案馆、南湖革命纪念馆,捧读中共一大档案中的《重庆报告》,重走二府衙、新蜀报旧址、红色三岩、特园、古圣寺和歌乐山,我们仍可听到他们“怦怦”跳动的初心。
这个初心的名字,叫“共产主义”!
信仰的叩问
追求真理、实践真理的道路,从来都风雨坎坷。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风雨兼程?是什么力量让他们笃定前行?是什么力量让他们面不改色心不跳?这是我们的叩问。
潼南双江的杨闇公旧居告诉我们,“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从太平门码头奔赴法国勤工俭学的聂荣臻告诉我们,这是“完成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起步时期。革命的起点是永远难忘的。”1930年的《国民公报》告诉我们,“4月19日午后,绑出共党四犯,赴朝天门外枪毙。内有一犯,……面无惧色,沿途大呼共产党口号,如登演讲之台。闻系共产党著名首领李鸣珂……临刑连受五弹。”四面山大洪海唐家屋基发现的国家一级文物《中央红军证明书》告诉我们,遵义会议后战斗受伤的红军战士,在远离大部队的时候,自动成立党小组,全体同志通过了这份《证明书》留给重庆老乡,作为革命成功后回报人民的见证。在开县赵家镇刘家院子里,我们仿佛还听得到刘伯承的声音:“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这种力量的名字叫“信仰”!
党报的使命担当
重庆日报是党报,党报自有党报的使命和担当。今年的“重走”报道联合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共同主办,体现出这组报道的权威性和采访者认真严谨的态度。
采访涉及渝中、江津、潼南、万州、南川、綦江、开州、城口、巫溪、酉阳、秀山、涪陵、武隆、合川、北碚等区县和上海、浙江。报道共发27期,在重庆日报刊出的同时,在日报官微和同茂公号中同步推出。正是他们的努力,把那追寻真理的历史,融化在血液中的基因,厚植沃土中的养分,深藏于红旗中的信仰,一一挖掘出来,串接起来,呈现出来。
又一次庄严的出发
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年的“重走”起步于七一前夕,完成在年末岁尾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追寻初心,叩问信仰,担当使命,是为不懈奋斗而聚集起更加磅薄的力量。因此今年的“重走”报道落幕之日,正是我们这支记者、编辑、学者队伍,我们重庆的共产党员重整行装、再一次庄严出发之时。
今年的“重走”已经为我们勾画了“重庆革命文化”的轮廓——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重庆人民勇于追求真理、挺立潮头、坚韧顽强、开放包容,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敢想敢干、不屈不挠、舍生忘死、屡仆屡起,为建立新中国而建立的不朽功绩。
今年的“重走”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重庆的人文精神——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坚韧,敢作敢为的顽强,登高涉远、勇立潮头的开放,精诚团结、海纳百川的包容。
而走在这个行列最前面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的重庆共产党人,他们无愧于阶级和民族的先锋战士。
我们还要努力追寻更多更精彩的革命历史文化,构筑起重庆革命文化的辉煌大厦。一次“重走”是有限的,光辉的历史是无限的,不懈的奋斗是无限的,未来的辉煌更是无限的。重庆有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享誉世界的三峡文化、可歌可泣的抗战文化、感天动地的移民文化,我们既要自信地重走在开满鲜花的传统文化之路上,也要自信地重走在传承发展彪炳史册的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的光荣之路上。
我们更期盼在2021年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有一座物质的重庆革命文化的辉煌大厦——重庆革命历史博物馆,来收藏、研究、展示、传播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这份不灭的初心,这种伟大的精神,这行前进的步伐,这个继续奋斗的信念。
今年“重走”的最后一站是浙江省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我们有了重大发现:1920年3月12日成立的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向共产国际提交的《重庆报告》,正式被确认为中共一大会议议程内容之一,重庆共产主义组织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正式入列南湖革命纪念馆中共一大史料陈列。
为了这一刻,我们已经追寻了36年,终于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巴山之渝水汇入了浩浩南湖,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涓涓细流最终万流归宗,南湖红船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开启了追寻中国梦的伟大航程!这是重庆革命前辈最为重大的历史贡献,更是今天全体重庆共产党员的无上荣光!
这次的初心探源、信仰叩问再一次告诉我们,20世纪20年代初,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乃是那个时代中国最觉悟的革命者的共同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中国统一的、唯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地位,则是那个时代各地共产主义组织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这种发展演变有力地证明了: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