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乐山村第一书记曾堰 这个“笔杆子”真有“两刷子”

城口县乐山村第一书记曾堰 这个“笔杆子”真有“两刷子”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2019-04-16

  曾堰是城口县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一个名副其实的“笔杆子”,2015年到该县明通镇乐山村做扶贫工作。4年来,这个“笔杆子”用签字笔记满了268张便签纸,上面全是群众反映的困难;用一支小毛笔,书写60余幅对联鼓励贫困户立志脱贫,并把50亩黄精苗子作为自己的扶贫示范责任田,带领大家发展起脱贫产业。

  乐山村的老百姓都说:“这个‘笔杆子’,还真有‘两刷子’!”

20e67c44bb5800a583ecca9982bfad10.jpg

▲春节,曾堰将自己书写的对联送到村民家中。 受访者供图

  一支签字笔,268张便签纸上记下群众困难

  曾堰到乐山村的第一个走访对象就是贫困户苏叶祥。苏叶祥的母亲患有慢性病,妻子患有精神病,孩子在念小学。

ed739221c8ee66f099c26662756a9813.png

▲曾堰(右一)经常在田间地头倾听群众的诉求。 受访者供图

  “我家收入不多,家人也指望不上…… ”苏叶祥见曾堰很随和,便打开了话匣子,将一肚子苦水全倒了出来。临走时,曾堰将身上穿的外套脱下来披在苏叶祥身上,安慰道,“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希望都在你身上,你要注意身体。”

  回到村上,曾堰拿出便签纸,把苏叶祥家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记下来贴在了桌子上。他说,这样随时能看见,好提醒自己尽快解决。

08f7eb8079a7729f07a82749fd27d114.jpg

▲寝室墙壁上的便签纸上,曾堰记下了群众的困难。  受访者供图

  如今,苏叶祥一家住进了新房子,教育、医疗都有了保障,还发展起了魔芋产业。

  “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去年8月,曾堰从驻村工作队员变为第一书记后,需要解决的事情更多了,他担心忙起来遗漏了群众的诉求,就继续坚持把群众急需解决的事情写在便签上,贴在自己住处最显眼的墙壁上,“睡前思、晨起看、白天办,时时提醒马上办、尽快办。”

  “动员老任家的儿子外出务工”“项朝兵家床坏了,想办法解决”“老杨腿上的钢板还没取出,支持和鼓励他在镇上把鞋摊经营好”……

  在曾堰的寝室,记者看到了满满一墙壁工作便签,足足有268张,除了问题,还有解决的办法和办结的情况。曾堰说,“群众事无小事。在查摆问题上做‘加法’,消化问题上做‘减法’,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群众满意度就会越来越高。“

  一支小毛笔,60幅春联唤起贫困户立志脱贫

  以前的乐山村,有不少群众争当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

  “不改变思想上的贫困,就无法真正脱贫致富。”曾堰又发挥另一支笔的优势——用手中的毛笔,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编写春联。既反映生活,又提振精神,引导他们立志脱贫。

  乐山村五组的高方友与老伴儿都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没法干体力活,生活很困难。

  “人老心不老,体衰志不穷。“2015年初次见面,曾堰就送给两位老人这样一幅对联。后来,在曾堰的鼓励下,两位老人建起鸡舍,搞起了庭院经济,饲养了90多只山地鸡,喂养了4头猪,日子开始好转。今年,曾堰又给二老送上了新春联,”兴家创业勤奋贵于心,饮水思源洪恩当报党。“

  对个别内生动力弱的群众,曾堰就写上“要脱贫干才行,要想富全靠做” 的对联来鼓励他们;对常年在外务工村民,他又送上“春风拂前河山青水秀当自强,时雨润乐山富民兴家要感恩”的对联予以引导。

  ……

  4年来,曾堰为村民书写对联60多幅,拉近了干群关系,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他还牵头开展脱贫家庭星级评定、我是乐山小主人、摆田坎龙门阵、提炼家风家训等活动,不断消除群众思想上的贫困,乐山村因此涌现出一批自愿脱贫户。

  唐友权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他家还住在高山上的危房里,不想发展什么产业。曾堰采取送对联、谈心、算账等多种方式,慢慢激发了唐友权主动脱贫的决心。如今他种植中药材150亩,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了10余户贫困户增收。

  一块“责任田“,示范带动培育脱贫产业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干部群众一起干。“明通镇党委书记易国刚称,曾堰发挥“笔杆子”的优势,用两支笔赢得了民心、鼓舞了士气,“这两支笔也让他在乐山村有了号召力。”

  乐山村曾经有业主来种植刺黑竹,结果竹子种下去,企业却垮了。因此,提起发展产业,村民还心存顾虑。

  曾堰一边挨门挨户做工作,动员村民参与产业发展,一边与村支两委种植了50余亩黄精苗子,“这是我们的‘责任田’,要干给村民看。”

  在天宝药业的技术支持下,这块“责任田“的苗子目前长势良好。易国刚说,曾堰把这块“责任田“抓出了成效,老百姓看到了希望,也就打消了顾虑。

d537938afad893087e6737efb90f4c58.png

▲曾堰说,第一书记责任地,就是发挥示范作用的“责任田”。受访者供图

  在这块“责任田”的示范带动下,乐山村引导群众种好“菜园地”,让每家每户前庭后院的环境美起来,建起“产业地”,把产业落实到户。与此同时,村干部经营好自己的帮扶“责任地”, 形成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合力。

  现在,乐山村正推进以中药材为主的高山产业带、以红薯为主的中山产业带、以蔬菜为主的低山产业带和蜜桃种植基地的建设,发动群众种植中药材400余亩,全村建卡贫困户由4年前的62户减少到现在的5户。

  “绿水青山绕村前,干群同德心相连;奋力书写致富经,幸福和美好家园。” 曾堰用一首诗表达了乐山人的愿景。乐山人都说:“这个‘笔杆子‘,确实有’两刷子‘。”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城口县乐山村第一书记曾堰 这个“笔杆子”真有“两刷子”

2019-04-16 09:31:14 来源:

  曾堰是城口县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一个名副其实的“笔杆子”,2015年到该县明通镇乐山村做扶贫工作。4年来,这个“笔杆子”用签字笔记满了268张便签纸,上面全是群众反映的困难;用一支小毛笔,书写60余幅对联鼓励贫困户立志脱贫,并把50亩黄精苗子作为自己的扶贫示范责任田,带领大家发展起脱贫产业。

  乐山村的老百姓都说:“这个‘笔杆子’,还真有‘两刷子’!”

20e67c44bb5800a583ecca9982bfad10.jpg

▲春节,曾堰将自己书写的对联送到村民家中。 受访者供图

  一支签字笔,268张便签纸上记下群众困难

  曾堰到乐山村的第一个走访对象就是贫困户苏叶祥。苏叶祥的母亲患有慢性病,妻子患有精神病,孩子在念小学。

ed739221c8ee66f099c26662756a9813.png

▲曾堰(右一)经常在田间地头倾听群众的诉求。 受访者供图

  “我家收入不多,家人也指望不上…… ”苏叶祥见曾堰很随和,便打开了话匣子,将一肚子苦水全倒了出来。临走时,曾堰将身上穿的外套脱下来披在苏叶祥身上,安慰道,“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希望都在你身上,你要注意身体。”

  回到村上,曾堰拿出便签纸,把苏叶祥家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记下来贴在了桌子上。他说,这样随时能看见,好提醒自己尽快解决。

08f7eb8079a7729f07a82749fd27d114.jpg

▲寝室墙壁上的便签纸上,曾堰记下了群众的困难。  受访者供图

  如今,苏叶祥一家住进了新房子,教育、医疗都有了保障,还发展起了魔芋产业。

  “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去年8月,曾堰从驻村工作队员变为第一书记后,需要解决的事情更多了,他担心忙起来遗漏了群众的诉求,就继续坚持把群众急需解决的事情写在便签上,贴在自己住处最显眼的墙壁上,“睡前思、晨起看、白天办,时时提醒马上办、尽快办。”

  “动员老任家的儿子外出务工”“项朝兵家床坏了,想办法解决”“老杨腿上的钢板还没取出,支持和鼓励他在镇上把鞋摊经营好”……

  在曾堰的寝室,记者看到了满满一墙壁工作便签,足足有268张,除了问题,还有解决的办法和办结的情况。曾堰说,“群众事无小事。在查摆问题上做‘加法’,消化问题上做‘减法’,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群众满意度就会越来越高。“

  一支小毛笔,60幅春联唤起贫困户立志脱贫

  以前的乐山村,有不少群众争当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

  “不改变思想上的贫困,就无法真正脱贫致富。”曾堰又发挥另一支笔的优势——用手中的毛笔,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编写春联。既反映生活,又提振精神,引导他们立志脱贫。

  乐山村五组的高方友与老伴儿都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没法干体力活,生活很困难。

  “人老心不老,体衰志不穷。“2015年初次见面,曾堰就送给两位老人这样一幅对联。后来,在曾堰的鼓励下,两位老人建起鸡舍,搞起了庭院经济,饲养了90多只山地鸡,喂养了4头猪,日子开始好转。今年,曾堰又给二老送上了新春联,”兴家创业勤奋贵于心,饮水思源洪恩当报党。“

  对个别内生动力弱的群众,曾堰就写上“要脱贫干才行,要想富全靠做” 的对联来鼓励他们;对常年在外务工村民,他又送上“春风拂前河山青水秀当自强,时雨润乐山富民兴家要感恩”的对联予以引导。

  ……

  4年来,曾堰为村民书写对联60多幅,拉近了干群关系,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他还牵头开展脱贫家庭星级评定、我是乐山小主人、摆田坎龙门阵、提炼家风家训等活动,不断消除群众思想上的贫困,乐山村因此涌现出一批自愿脱贫户。

  唐友权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他家还住在高山上的危房里,不想发展什么产业。曾堰采取送对联、谈心、算账等多种方式,慢慢激发了唐友权主动脱贫的决心。如今他种植中药材150亩,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了10余户贫困户增收。

  一块“责任田“,示范带动培育脱贫产业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干部群众一起干。“明通镇党委书记易国刚称,曾堰发挥“笔杆子”的优势,用两支笔赢得了民心、鼓舞了士气,“这两支笔也让他在乐山村有了号召力。”

  乐山村曾经有业主来种植刺黑竹,结果竹子种下去,企业却垮了。因此,提起发展产业,村民还心存顾虑。

  曾堰一边挨门挨户做工作,动员村民参与产业发展,一边与村支两委种植了50余亩黄精苗子,“这是我们的‘责任田’,要干给村民看。”

  在天宝药业的技术支持下,这块“责任田“的苗子目前长势良好。易国刚说,曾堰把这块“责任田“抓出了成效,老百姓看到了希望,也就打消了顾虑。

d537938afad893087e6737efb90f4c58.png

▲曾堰说,第一书记责任地,就是发挥示范作用的“责任田”。受访者供图

  在这块“责任田”的示范带动下,乐山村引导群众种好“菜园地”,让每家每户前庭后院的环境美起来,建起“产业地”,把产业落实到户。与此同时,村干部经营好自己的帮扶“责任地”, 形成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合力。

  现在,乐山村正推进以中药材为主的高山产业带、以红薯为主的中山产业带、以蔬菜为主的低山产业带和蜜桃种植基地的建设,发动群众种植中药材400余亩,全村建卡贫困户由4年前的62户减少到现在的5户。

  “绿水青山绕村前,干群同德心相连;奋力书写致富经,幸福和美好家园。” 曾堰用一首诗表达了乐山人的愿景。乐山人都说:“这个‘笔杆子‘,确实有’两刷子‘。”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