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臂护林员王祥贵

半臂护林员王祥贵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2019-02-17

  2月17日,正月十三。

  自年三十至今,已是花甲之年的王祥贵还没有休息过一天。

▲2019年2月17日,酉阳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护林员王祥贵和同事一起在公园内巡逻。记者 齐岚森 摄

  春节假期,当许多人在走亲访友或是游山玩水时,身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护林员的王祥贵,每天清晨至深夜,都在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的10座山头、2000多公顷森林间巡护着。

  “过年过节的,放火炮的多,要格外留心。”王祥贵戏称自己是在“游山玩水”中“走亲访友”,“32年了,这些树都是我看到长大的,就跟个人的细娃一样。”

  在过去的32年里,他的足迹印满了这座大山——日均巡山路程30公里,累计路程可绕地球赤道8圈。

  在他巡护下,金银山林区从一片幼林变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拱卫酉阳县城的一道生态屏障。

  “做人要讲感情,村里能信任我一个残疾人,我就要守一辈子山”

  正月十三,和往常一样,王祥贵在清晨6时起床。

  脚一蹬,掀开被褥,从床上坐起,王祥贵的上半身赫然显露——

  他的左臂,自手肘以下仅剩不到10厘米;右臂,除连接肩膀的一小截外全没了。

▲2月17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半臂护林员王祥贵在巡逻打卡点打卡。记者 齐岚森 摄

  随后,王祥贵用左臂残肢夹住衬衫,再用嘴叼住,头向右一扭,将衣服“挂”上右肩,让那截右臂顺势穿过袖子,而后再举起左臂,穿进左手袖管。

  完成这个动作,他用了不到十秒。

  三分钟后,他在衬衫外套上了毛背心和防寒服,又在牙齿和脚趾的配合下,穿好了裤子和鞋袜。

  洗漱妥当,王祥贵用残肢夹住门把手一拧,出了门。

  门外,金银山、中岺山和翠屏山等10座翠绿的山头,环绕着整个县城。

  32年前,这些草木稀疏的山头,显露着斑驳的黄黑色,像是头上长满了癞子。

  32年前,王祥贵“子承父业”进入县粮食局工作,从未想过当护林员。

  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夺走了他的双手,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伤愈回家,王祥贵只想到了两条出路——一是拿个钵钵,到城里当乞丐;二是找条粗麻绳,再找一棵结实的大树“挂上去”。

  “还是第二个好,不丢脸!”他说。

  就在王祥贵犹豫着该不该“挂上去”的时候,一位长辈“敲醒”了他,“儿娃子,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手没得了,你还有双脚。”

  “三年时间,就学习用剩下的手臂和双脚,加上牙齿拿东西、穿衣服、系鞋带……”就在这时,生活能够自理的王祥贵,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当时,王祥贵生活的钟多镇桃花源村(现桃花源街道桃花源社区)有一片2000多公顷的集体林。

  村里护林员已年过七旬,干不动了。可是,当时护林员一个月仅有60元补助,没有人愿意接。

  “王祥贵不错!”无奈之际,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寿一拍脑门,“护林主要用脚,而且他能下田、能养猪,说明他不服输、能吃苦!”

  听闻让自己守林子,王祥贵“差点没哭出来”,“做人要讲感情,村里能信任我一个残疾人,我就要守一辈子山!”

  “自从当上护林员,我就开始和大山‘打仗’”

  王祥贵巡护的林子,分布在10个山头上,距离远、战线长。

  为了便于巡护,他把责任林区划为七个片区,开始了每天“两头黑”的生活:清晨六点起床,用牙衔着电筒上山;巡护完,天黑了,他又衔着电筒下山。

▲2月17日,酉阳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护林员王祥贵正在收拾修剪的树枝杂草。记者 齐岚森 摄

  1993年的一天,王祥贵直到深夜才回家。

  一进家门,妻子简梅香就发现丈夫“有问题”,“浑身泥土,脑壳破了,左侧裤腿上还有血。”

  原来,那天下午,王祥贵巡护到中岺山山腰时,突然左脚一紧,整个人向前扑倒。

  “砰”的一声,王祥贵的头结结实实撞到地上。

  原来,王祥贵的左脚陷进的一个捕兔用的铁丝圈套里。

  荒郊野岭,一个残疾人如何才能脱困?

  王祥贵努力吸气提臀,凭借上身力量一寸寸向圈套移动。

  “像猪儿虫一样”爬到圈套附近后,他转身坐起,用牙齿脱掉右脚鞋袜,然后用脚趾夹紧铁丝,慢慢解开了圈套。

  “你没得手,啷个干得下来哟!”听丈夫说完,简梅香抱着王祥贵大哭。

  “我下了保证的,一定能干下来!”一年、两年、三年……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王祥贵都坚持着,尽管他遇到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那时,进山只有泥巴小路,灌木丛生。健全人用手一扒拉也就过了,他却只能低下头,从蒿草和荆棘间硬挤过去。为此,他身上不知道划了多少个口子。

  一到夏天,金银山就成了昆虫的乐园。王祥贵常被咬得满身疙瘩,却不能用手挠。痒极了,他就往树上蹭,“这是跟野猪学的‘磨皮擦痒’!”

  每年11月间,松树开始落叶。松针下面全是稀泥,他的硬底布鞋摩擦力弱,一踩就滑,“别人滑一下,可以用手撑到,不会痛;我滑一下,直接就砸到地上,痛得很”。

  “自从当上护林员,我就开始和大山‘打仗’。”王祥贵这样形容。

  “身体残了,心不能残,要对得起国家的信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群众经常上山砍树拾柴。此外,因为木材市场连年走高的行情,上山盗伐林木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1992年的一天深夜,一群黑影潜入松林。

  接到举报,3名护林员全部出动。

  到现场一瞧,对方竟然有20多个人,全是壮汉。3名护林员中,身体健全的两人都已年近六旬;年轻护林员倒是有一个,却没有双手。

  力量躲避悬殊,王祥贵却毫无惧色。

  “不准砍树!”王祥贵一声大喝,冲到盗伐者和松树之间。

  “你个残废,狂什么狂?”

  “我是替国家做事,死了也光荣!”

  吓不退王祥贵,盗伐者一把推开王祥贵,带着砍伐的松木硬闯下山。

  记下了盗伐者的行踪,王祥贵立即跑到县政府报告。

  根据他提供的线索,盗伐者很快被全部抓获。

  那些年,王祥贵和同事们阻止盗伐行为近千起,抓获盗伐者上百人次,金银山从未发生过一起严重盗伐事件。

  “硬碰硬”步行,盗伐者有时也来“软”的。

  2003年,一个外地老板想用桉树皮熬胶,于是找到王祥贵,希望和他合作“发财”。

  老板给的条件很诱人:报酬4000元,“暗箱操作”。

  “别人不知道,但是我的良心知道!”当时一个月补贴才200元的王祥贵扭头而去。

  护林32年,王祥贵拒绝的利诱少说也有四五十次,“身体残了,心不能残,要对得起国家的信任。”

  巡护山林,王祥贵有时很“硬”,有时也会“软”。

  “让群众爱护林子,你一定要‘软’——不‘软’,就不能服人。”王祥贵说。

  2月4日,年三十这天,天还没亮,王祥贵和简梅香就带着回家过年的子女进了山。

  逢年过节,到金银山游玩的人多,还有些乡亲上山祭拜祖坟。

  多年来,逢年过节,三个子女都时常和父母一起进山守护: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守进山路口,王祥贵和妻子“守坟头”。

  如何让人们不进山用火?

  王祥贵的办法是“劝”:发动全家守住各个进山路口,对进山群众进行防火宣传;将防火宣传标语贴到坟头上,并在坟墓周围挖掘防火带;在进山干道两侧,用石灰写满大字标语……

  多少年来,这个护林员之家把守路口坟头的画面,成为一道感人的风景。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半臂护林员王祥贵

2019-02-17 17:39:05 来源:

  2月17日,正月十三。

  自年三十至今,已是花甲之年的王祥贵还没有休息过一天。

▲2019年2月17日,酉阳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护林员王祥贵和同事一起在公园内巡逻。记者 齐岚森 摄

  春节假期,当许多人在走亲访友或是游山玩水时,身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护林员的王祥贵,每天清晨至深夜,都在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的10座山头、2000多公顷森林间巡护着。

  “过年过节的,放火炮的多,要格外留心。”王祥贵戏称自己是在“游山玩水”中“走亲访友”,“32年了,这些树都是我看到长大的,就跟个人的细娃一样。”

  在过去的32年里,他的足迹印满了这座大山——日均巡山路程30公里,累计路程可绕地球赤道8圈。

  在他巡护下,金银山林区从一片幼林变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拱卫酉阳县城的一道生态屏障。

  “做人要讲感情,村里能信任我一个残疾人,我就要守一辈子山”

  正月十三,和往常一样,王祥贵在清晨6时起床。

  脚一蹬,掀开被褥,从床上坐起,王祥贵的上半身赫然显露——

  他的左臂,自手肘以下仅剩不到10厘米;右臂,除连接肩膀的一小截外全没了。

▲2月17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半臂护林员王祥贵在巡逻打卡点打卡。记者 齐岚森 摄

  随后,王祥贵用左臂残肢夹住衬衫,再用嘴叼住,头向右一扭,将衣服“挂”上右肩,让那截右臂顺势穿过袖子,而后再举起左臂,穿进左手袖管。

  完成这个动作,他用了不到十秒。

  三分钟后,他在衬衫外套上了毛背心和防寒服,又在牙齿和脚趾的配合下,穿好了裤子和鞋袜。

  洗漱妥当,王祥贵用残肢夹住门把手一拧,出了门。

  门外,金银山、中岺山和翠屏山等10座翠绿的山头,环绕着整个县城。

  32年前,这些草木稀疏的山头,显露着斑驳的黄黑色,像是头上长满了癞子。

  32年前,王祥贵“子承父业”进入县粮食局工作,从未想过当护林员。

  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夺走了他的双手,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伤愈回家,王祥贵只想到了两条出路——一是拿个钵钵,到城里当乞丐;二是找条粗麻绳,再找一棵结实的大树“挂上去”。

  “还是第二个好,不丢脸!”他说。

  就在王祥贵犹豫着该不该“挂上去”的时候,一位长辈“敲醒”了他,“儿娃子,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手没得了,你还有双脚。”

  “三年时间,就学习用剩下的手臂和双脚,加上牙齿拿东西、穿衣服、系鞋带……”就在这时,生活能够自理的王祥贵,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当时,王祥贵生活的钟多镇桃花源村(现桃花源街道桃花源社区)有一片2000多公顷的集体林。

  村里护林员已年过七旬,干不动了。可是,当时护林员一个月仅有60元补助,没有人愿意接。

  “王祥贵不错!”无奈之际,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寿一拍脑门,“护林主要用脚,而且他能下田、能养猪,说明他不服输、能吃苦!”

  听闻让自己守林子,王祥贵“差点没哭出来”,“做人要讲感情,村里能信任我一个残疾人,我就要守一辈子山!”

  “自从当上护林员,我就开始和大山‘打仗’”

  王祥贵巡护的林子,分布在10个山头上,距离远、战线长。

  为了便于巡护,他把责任林区划为七个片区,开始了每天“两头黑”的生活:清晨六点起床,用牙衔着电筒上山;巡护完,天黑了,他又衔着电筒下山。

▲2月17日,酉阳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护林员王祥贵正在收拾修剪的树枝杂草。记者 齐岚森 摄

  1993年的一天,王祥贵直到深夜才回家。

  一进家门,妻子简梅香就发现丈夫“有问题”,“浑身泥土,脑壳破了,左侧裤腿上还有血。”

  原来,那天下午,王祥贵巡护到中岺山山腰时,突然左脚一紧,整个人向前扑倒。

  “砰”的一声,王祥贵的头结结实实撞到地上。

  原来,王祥贵的左脚陷进的一个捕兔用的铁丝圈套里。

  荒郊野岭,一个残疾人如何才能脱困?

  王祥贵努力吸气提臀,凭借上身力量一寸寸向圈套移动。

  “像猪儿虫一样”爬到圈套附近后,他转身坐起,用牙齿脱掉右脚鞋袜,然后用脚趾夹紧铁丝,慢慢解开了圈套。

  “你没得手,啷个干得下来哟!”听丈夫说完,简梅香抱着王祥贵大哭。

  “我下了保证的,一定能干下来!”一年、两年、三年……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王祥贵都坚持着,尽管他遇到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那时,进山只有泥巴小路,灌木丛生。健全人用手一扒拉也就过了,他却只能低下头,从蒿草和荆棘间硬挤过去。为此,他身上不知道划了多少个口子。

  一到夏天,金银山就成了昆虫的乐园。王祥贵常被咬得满身疙瘩,却不能用手挠。痒极了,他就往树上蹭,“这是跟野猪学的‘磨皮擦痒’!”

  每年11月间,松树开始落叶。松针下面全是稀泥,他的硬底布鞋摩擦力弱,一踩就滑,“别人滑一下,可以用手撑到,不会痛;我滑一下,直接就砸到地上,痛得很”。

  “自从当上护林员,我就开始和大山‘打仗’。”王祥贵这样形容。

  “身体残了,心不能残,要对得起国家的信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群众经常上山砍树拾柴。此外,因为木材市场连年走高的行情,上山盗伐林木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1992年的一天深夜,一群黑影潜入松林。

  接到举报,3名护林员全部出动。

  到现场一瞧,对方竟然有20多个人,全是壮汉。3名护林员中,身体健全的两人都已年近六旬;年轻护林员倒是有一个,却没有双手。

  力量躲避悬殊,王祥贵却毫无惧色。

  “不准砍树!”王祥贵一声大喝,冲到盗伐者和松树之间。

  “你个残废,狂什么狂?”

  “我是替国家做事,死了也光荣!”

  吓不退王祥贵,盗伐者一把推开王祥贵,带着砍伐的松木硬闯下山。

  记下了盗伐者的行踪,王祥贵立即跑到县政府报告。

  根据他提供的线索,盗伐者很快被全部抓获。

  那些年,王祥贵和同事们阻止盗伐行为近千起,抓获盗伐者上百人次,金银山从未发生过一起严重盗伐事件。

  “硬碰硬”步行,盗伐者有时也来“软”的。

  2003年,一个外地老板想用桉树皮熬胶,于是找到王祥贵,希望和他合作“发财”。

  老板给的条件很诱人:报酬4000元,“暗箱操作”。

  “别人不知道,但是我的良心知道!”当时一个月补贴才200元的王祥贵扭头而去。

  护林32年,王祥贵拒绝的利诱少说也有四五十次,“身体残了,心不能残,要对得起国家的信任。”

  巡护山林,王祥贵有时很“硬”,有时也会“软”。

  “让群众爱护林子,你一定要‘软’——不‘软’,就不能服人。”王祥贵说。

  2月4日,年三十这天,天还没亮,王祥贵和简梅香就带着回家过年的子女进了山。

  逢年过节,到金银山游玩的人多,还有些乡亲上山祭拜祖坟。

  多年来,逢年过节,三个子女都时常和父母一起进山守护: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守进山路口,王祥贵和妻子“守坟头”。

  如何让人们不进山用火?

  王祥贵的办法是“劝”:发动全家守住各个进山路口,对进山群众进行防火宣传;将防火宣传标语贴到坟头上,并在坟墓周围挖掘防火带;在进山干道两侧,用石灰写满大字标语……

  多少年来,这个护林员之家把守路口坟头的画面,成为一道感人的风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