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大道如虹连阡陌 致富坦途通八方 ——大足交通建设跑出“加速度”

重庆日报

2019-03-15 07:22:53

听新闻

  渝蓉高速晨曦(大足东互通) 摄/罗国家

  高铁大足邮亭南站 摄/蒋文友

  大足交委采取村道以省县道预防性养护法铺筑好的高坪镇青冒路一瞥 摄/蒋文友

  俯瞰三环高速和渝蓉高速交汇处  摄/罗国家

  路在延伸,梦在生长。

  三月,春回大地,沐浴着春日阳光,驱车行驶在棠城大地,一条条干线公路畅通无阻,接连四方;蜿蜒的通村公路进村到户,致富百姓……条条大道宛如飞舞的彩带,牵引着无数车辆欢畅飞驰,纵贯南北、辐射八方的道路织就了一张便捷高效的交通路网,成为大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经济腾飞、百姓幸福的美好梦想也随着交通建设的脉动照进现实。

  道路顺畅,百业兴旺。大足区紧紧围绕“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紧扣“七个提升行动”,围绕加快建成成渝经济区中轴线上的“脊梁”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一轴双廊六向”立体交通网,全力推进“1221”工程,交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区路网结构、路域环境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勾勒出一幅“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崭新画卷。

  坦途如虹,大道欢歌。如今,人们在便捷的出行中,见证着发展的“大足速度”,迈上小康之路的幸福未来,启程新征,畅通发展脉络,奔跑中的大足正一路驰骋。

  打通大动脉

  布局“一轴双廊六向”交通网

  “家乡变化太大了,变得我都不敢认!”前几天,在上海生活了5年没回老家的谢女士返乡探亲,在看到大足交通发展的巨变后不禁连连赞叹。从重庆坐高铁仅用了20多分钟就回到大足,而回到龙水镇老家也是一路便捷,她兴奋地表示以后要常回家看看。

  大足位于重庆西部,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直接承接重庆、成都两座特色城市的“双核辐射”,是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渝蓉高速、铜永高速相继通车,成渝高铁通车运营……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的竣工,大足的区位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高速交通给大足带来的变化令人惊艳。汽摩、智能装备、家居产业、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和高端人才纷至沓来,产业加快集聚,棠城大地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活力。

  大道如衢,路网畅通。高速交通除了带来了人气、财气,一个个镶嵌在高速道口的美丽乡村,正让道口经济升温。

  “今年,我家要种植近40亩水稻,算上其他的务农收入和帮人机耕的工钱,家庭年收入超过16万元。”拾万镇长虹村村民赵甫琼喜笑颜开地盘算起丰收账。拾万镇长虹村距三环高速拾万下道口仅3公里,当地百姓水稻种植经验丰富,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去年,长虹村将稻田耕种向艺术化转型,打造出一片面积约200亩的“五彩稻田”,别具一格的稻田风光吸引游客蜂拥而至,不仅能观赏稻田各种创意景观图案,还能亲自参与水稻种植生产全过程,依托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不但鼓了腰包,还解决了村里110余人就业。长虹村只是大足发展道口经济的一个缩影,如今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画卷正渐次展开。

  交通是发展的助推器,是经济的大动脉。对此,大足围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货运铁路大通道,布局了“一轴双廊六向”交通网。2018年,潼大荣高速加速推进,全年完成投资9.12亿元,路基土石方、涵洞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均完工100%。干线路网改造接续发力,G246城南至龙岗互通(潼大荣高速三环连接线)已进场征拆,S303宝兴至龙石、S106中敖至安岳界段、S443金山至拾万段相继开工建设。

  此外,大内高速建设模式实现有益探索创新,大足区政府入股大内高速公路建设运营,开区县参与高速公路建设之先河。2018年12月25日,大内高速开工,启动成渝经济第二条脊梁建设,补齐“一轴双廊六向”中“六向”的最后“一向”,将加强成渝轴线联盟内在联系,激活交通经济一小时“朋友圈”。

  编织振兴梦

  “四好农村路”打开乡村致富门

  “以前,到我们村的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现在路修好了,我们的农产品拉得出去,卖得上好价钱,日子也过得滋润了。”雍溪镇石堡村村民胡成禄喜上眉梢,“现在就算下雨天出门鞋子都是干干净净的。”

  路路连民心,道道通幸福。2018年,雍溪镇累计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3条,里程达65公里。目前,全镇所有村主干道都实现了硬化,近2.2万名群众告别了“晴灰雨泥”的出行困扰。

  产业因路而兴、群众因路而富、乡村因路而美。3月,龙岗街道观音岩村漫山覆“雪”,李花怒放一树白,这里千余亩李树竞相开放,美不胜收。在与城区的5公里“李花路”修成与升级改造后,蜿蜒平坦的道路联通乡村,每年3、4月,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到了6、7月李子成熟,闻香摘果的游客再次纷至而来,旅游旺季,仅此一家农家乐单周纯收入就达8000元。

  除了千亩李子基地,龙岗街道还鼓励当地群众以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目前种植规模达800亩,发展入社会员110户。此外,该村还规划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建标准化蔬菜大棚50个,建成后,年生产蔬菜能力将达到5000吨以上。

  美丽公路打通了致富通道,让生态资源变成了绿色收益,真正实现了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

  玉带飞舞山水间,乡村处处通坦途。建设“四好农村路”,实现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全方位联通。2018年,大足区完成投资5.03亿元,实施“四好农村路”834.16公里,新增标志标牌533块,施划标线9000平方米,安装生命防护栏36公里。

  路通兴业,路通民富。如今,大足区“四好农村路”已成为脱贫攻坚、旅游开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的引擎,大足正借“路”腾飞、加速发展。

  牵手山与水

  旅游公路串珠成景添动能

  时下,走进大足区高坪镇茨竹村,1600亩金丝楠木郁郁葱葱,像一块深绿色的绸缎覆盖着山野,在春风吹拂下生机盎然,树木幽香弥漫,整洁的乡村公路蜿蜒其间通到农家院落,村民周文香的小洋楼就掩映在这片绿意下,眼前宛若一幅唯美的乡村写意画。

  “多亏修通了旅游公路,现在每到周末,来这里旅游的游客都会买走我家的农产品,鸡蛋、家禽根本不愁卖,我根本就不需要出门。”周文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正在整理自家庭院,准备今年开办农家乐。

  曾经,周文香出门只有一条不足1米宽的石板路,要售卖农产品,只能肩挑背磨走到距家300米的G246大安路上。再走近4公里到高坪镇市场卖,如今,周文香足不出户家里的土货就成了抢手货,这得益于去年距离楠木林的300米断头路和一座桥梁的建设。2018年,大足完成高坪镇“两横两纵双环”布局,将一足踏三界、珍稀楠木林、生态养鱼区、药材种植园、百年高峰寺等自然、农业、人文景观联合打造,实现路与路、路与景、路与产的深度融合,经济、社会效益彰显。

  为助力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大足区全力畅通旅游景点间的内循环,在交通圈内,用公路以相邻景点为单位,串珠成线,串景成线,连线成环,一路风光一路景,一条条注入“美丽因子”的旅游公路铺就乡村振兴坦途,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源源不断送去了滋养。

  大足着力深化“交通+旅游”行动,2018年,实施产业路、旅游路102公里,棠香人家、老家观音岩建成投用,彩化路面2万平方米。围绕“两区一园”、农业产业园建成产业路46公里,新增农业产业园35处,带动农民就业超过5000人,产值增收3.9亿元。

  万木争荣迎春讯,劲风过处起高歌。站在新起点,大足交通将再展宏图,为实现大足跨越发展铺就坚实的腾飞之路。

责任编辑:新重庆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