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集成电路的头脑风暴
核心提示:
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及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作了报告分享,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一场前沿的头脑风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
如果没有森林制造氧气,人类如何生存?我们是不是可以将植物都移到室内栽植,产生的氧气供人类呼吸,人类也可以完全生活在室内,不用参与室外活动?
在很多人看来,我这个想法很疯狂。但我认为,创新就来源于“疯狂”的想法。至少现在,蔬菜可以实现室内栽植,所需的照明和温度都可以由LED灯提供。
而对于未来,我可以告诉大家,未来之光已经不是蓝光,而是激光照明,激光要比蓝光的强度高1000多倍。我们用很小的LED就能得到非常强的光,可以广泛应用于焊接、切割、扫描、汽车等领域。
意法半导体集团副总裁、ST系统研究与应用总经理亚历山德罗·克雷姆尼斯:
意法半导体是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厂商。去年,我们的业务增长了大概20%,比平均行业增长高一倍。因为我们关注了两个领域,一是物联网,一是智慧驾驶。
传统市场一般都是基于一个单一的成功技术,使用很多年,但是物联网完全不同,是多个不同的技术,有多个不同的使用者。物联网能做很多事情,我们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世界,同时企业也获得很好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
把传感器装在隐形眼镜上测量眼压;一部手机能感知声音、高度、步数等,是因为有20多个传感器;一粒小米大小的“智能灰尘”,装有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传感器、无线通讯等装置——要实现这一切,需要的正是微系统技术。
微系统技术是前瞻性、颠覆性的交叉新兴技术,也是能带动多领域发展的基础性技术,发展微系统技术至关重要。国家应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基础设施,探索微系统技术及其应用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
联合微电子中心(香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杨美基:
AI(人工智能)无所不在,语音、面部识别已非常成熟。未来,人工智能和5G联合,市场更加巨大。
人工智能芯片是人工智能行业的基石。我们现在要做的就要完善整个生态系统,让所有从业者都能够加入进来。接下来,我们要把联合微电子中心(香港)公司打造成人工智能芯片和5G技术系统的创新开放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凝聚海内外专家和人才,推动相关技术研发,令业界和社会受益。